钟 玲
(潜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潜江 433100)
信息时代,以因特网、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变革引发了第三次科技教育的革命。新的技术手段在科技、商业等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手段造成了冲击。随着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如何尽快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师无法回避的挑战。
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化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学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以及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使其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巨大助力。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学历补偿、多途径办学和开放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1]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所寄予的殷切希望。
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支柱力量,构建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大平台,建设一流的国家开放大学已经逐步成为其发展方向所在,而作为在其中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的电大教师,更应该对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以及格局形成自己的认识,努力在培养自身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教师教学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格局”一词,新华字典释义为“结构和格式”;百度百科的解释则为“格局,局势、态势”。信息技术格局,笔者则将其理解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内的份额占有以及用户使用情况。在本文中,信息技术的新格局则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影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新引擎,而信息技术更是核心所在。同样,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介入让现代教育有了更多的改进可能,比如,传统教室教学的黑板粉笔开始有了电子白板、电子双板、触摸笔等的参与,因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的加入,教师在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上有了更多更好的可能,甚至就连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本身,也因为有了可汗学院、翻转课堂、MOOCs等等而拥有了无限生机。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应用比较熟悉,他们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便成为又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所在。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深度融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量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MOOCs,“慕课”,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在教育领域,2012年可以被称作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之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涵盖的是一个全新的,震动了高等教育界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类型,并且它对任何地方任何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2]
慕课的“新”在于其规模和潜力:其课程由各个国家的一些顶尖大学直接或联合开设。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人们主要通过其获取一些技能和知识,用于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无论你身在何地都能听课;很多慕课课程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生。每门课都提供小的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伴互评(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5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
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 MOOCs提供者有美国的edX、Coursera和Udacity。在国内,比较主流的慕课平台有爱课程网和网易云平台联合开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深圳大学的“优课联盟”、上海的“智慧树”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并不局限于规范的课堂。慕课的快速发展将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潮。毕竟,在这个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都无法再成为你不学习的原因,终身学习将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就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而言,开放大学是一所承载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具体而言,即立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大局,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建设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公共教育服务并举的综合开放性大学。[3]
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将给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开放大学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在、人人共有、按需所求”的终身学习平台。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在开放大学构建的学习平台上实现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更包括职业技能培训乃至文化休闲、自我完善教育的目的。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而作为承担着“面向更加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根本教育使命的国家开放大学,在面对时代所赋予的新的挑战时,自然也会对身处其中的开放大学教师在教学思维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一般思维方式在教学问题上的投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本质、教学现象以及教学实践等基本问题的一种稳定、持久的认知方式或认知模式。[4]教师的教学思维常常是隐藏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合乎逻辑的展开过程。
教学思维方式是一种主体式存在,它存在于每个教师的心理结构中,离开了具体的教师,就不可能有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存在,它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确证它的存在。
根据已有的关于教学思维方式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可以认为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由“基本的教学观”、“教学知识体系”和“教学思维程序”三要素组成[5],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思维其实是内化并含蓄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的。笔者在文中提出的教师教学新思维,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信息技术新格局下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而提出的。
国家开放大学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共享社会优质资源,将继续教育覆盖到城乡的方方面面,是突破了年龄、时间、距离等限制因素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正因为开放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时空分离、信息传输多种多样、学习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也决定了开放大学的教师比普通高校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素质。良好的信息素养、纯熟的技术应用和全面的导学服务能力,应是开放大学教师教学新思维的显著特征。
1. 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非常广泛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一般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信息技术新格局下,信息素养更是融会贯通到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开放大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接收到的信息解决问题,努力发挥出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
2. 纯熟的技术应用
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并能将其完美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一起,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着,开放大学的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当代开放大学的重要使命所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大学在对象、过程和资源的“开放”上才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些都要求开放大学的教师成为精通信息技术的专家。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的管理维护和相应软件的应用开发,还是各种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课件的整合与处理,抑或是网络平台的搭建管理和维护,开放大学的教师如果不能熟悉相应的技术应用,都会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影响。在熟练运用技术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新技术进行思考。毕竟,技术并不是越先进越好,适合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才是最好的。
3. 全面的导学服务能力
开放教育的开放也决定了其在教学方式上的开放和多元,因为其学生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因为学生先行知识在层次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开放教育中“学生—教师”明显的“主导—主体”结构,都对教师的导学服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6]
开放教育学生,不仅在行业上千差万别,在年龄层次和知识背景上也是各不相同,他们的多元化,使得开放大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导学服务,这样才能使开放教育的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信息素养指的是个体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创造信息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对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等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开放大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无人不可学、无处不能学,无时不可学”的教学服务,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7]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承载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教育信息化对于开放大学有着重要意义。注重开放大学教师教学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把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推送到祖国各地,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目标。
随着开放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角色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促进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并产生了一些如探究式,协作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保证教育教学取得创造性成果,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良好的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管理维护保障体制是进行教师教学新思维培训的有力保障,资源建设也是开放大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国家开放大学的最终诉求便是“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平台”。为了给学习者创造一个内容丰富、质量优良、使用快捷方便的学习资源库,为了给开放大学教师提供一个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的资源环境准备,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开放和共享”的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学习资源,为开放大学的教和学不断提供源动力。
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队伍”,当今社会,开放教育要想面向全社会整合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必须自主培养富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人才队伍,开放大学的教师培训机制由此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根据培训时期和培训内容的不同,开放大学的教师培训可分为短期培训、专业进修、在职培养、校本培训四种,在培训中注重教师教学新思维的培养和树立,可以更好地优化人才结构,为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教师教学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隐性的过程,它植根于教师的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考虑到这一特点,可以运用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实践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练,使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将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敏锐度融会贯穿到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将教师教学新思维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求更深层次的融合和应用,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教学思想中去。
[1]钟志贤.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十大关键词 [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3-8.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 [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1-29.
[3]孙长忠.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 [J].中国电化教育,2011(4):52-58.
[4]罗祖兵.教学思维方式:含义、构成与作用 [J].教育科学研究,2008(8):72-75.
[5]郭方玲,吉标.教学思维方式解读 [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8):51-53.
[6]刘莉.开放大学:我们怎样当老师?——第一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18.
[7]陈骥.信念·技术·能力——我的开放大学教师素质观[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