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展评述

2015-03-18 02:34:33袁锦玉卢碧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细胞学显微镜

袁锦玉,卢碧燕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018)

临床组织病理诊断技术进展评述

袁锦玉,卢碧燕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018)

病理技术;组织化学;组织芯片

临床病理学属于诊断学,组织病理技术已从制作常规的石蜡切片及染色发展到综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等现代方法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为更全面地了解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

1 常规组织病理技术和染色

16世纪出现了尸体解剖的记载,18世纪病理解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专著出版,奠定了以人体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的理论基础[1]。20世纪40年代希腊医生发明了巴氏染色,使巴氏五级细胞学筛查在妇女防癌普查和妇科常规检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今盛行的细胞学宫颈癌筛查新技术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和TBS(诊断分类方法)奠定了基础[2]。TCT是20世纪末细胞学最显著的进步。

自从Guthrie首创针吸活检病理,细胞穿刺就逐渐被临床应用,如骨穿、胸腰椎穿刺、乳腺甲状腺等皮下肿瘤的穿刺[3],B超引导下的肝脏穿刺和肾脏穿刺,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都为临床提供了常规、简便、有效的服务。

2 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的原理,使物体非常细微的结构能在极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将病理引入了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艾滋病病毒,甚至DNA分子。目前主要应用在肾病病理诊断[4]和少数肿瘤的鉴别诊断中,20世纪70年代冷冻技术原理应用于病理,有了冰冻切片技术,这是一种用冰冻切片机将手术标本快速冷冻变硬利于制片的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可得到快速病理报告[5]。

3 酶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

3.1 酶组织化学技术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酶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酶可以催化某些反应的特性来检测酶的活性,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酶偶联法和合成法等。徐永平等[6]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28条不同胚龄的鸡脑内微血管,发现在孵化的第18天出现了含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物的微血管,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资料。

3.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特定化学物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是研究和观察细胞中某些结构和分子物质及组织细胞间成分的主要手段。当20世纪80年代制备出多克隆、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病理被快速推广应用,在整个病理学发展中是个突破,在临床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肿瘤性质和来源的问题,如对胃肿物LCA和CK类的检测,可鉴别是胃癌还是胃淋巴瘤。CK7/CK20/Villin的联合标记,有助于确定转移癌的原发部位。肿瘤细胞的耐药标记可判断预后,如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免疫病理的应用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7],成为目前疑难肿瘤诊断中常规的检查项目。而细胞化学技术可提高细胞学的诊断准确性,并在鉴定上皮性、间叶性或淋巴性肿瘤方面以及淋巴瘤亚型分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20世纪90年代,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探针显微镜问世,生物医学领域就将其积极应用于分子结构的观察。AFM可直观呈现出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提供真正的三维表型图[8]。其应用前景包括细胞计数,细胞直径、平均高度、体积、表面积测定,单个细胞的形态和动态观察以及细胞膜表面微观结构的观察等。目前AFM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其成像范围太小、速度慢、受探头的影响太大,尚未在医院应用。

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9],它相当于细胞的“CT机”,通过对活细胞和组织或细胞切片进行断层扫描和图像分析软件的帮助,可获得清晰的细胞形状,染色体、细胞器和细胞膜系统的三维图像。它相当于多种常用光学显微镜的有机组合,如倒置光学显微镜、紫外线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因此称为万能显微镜。国内有些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所已经开始应用。

5 组织芯片技术

组织芯片技术[10]能将多个甚至几千个不同来源的组织固定到同一载体上,形成组织微阵列,可以对多个标本进行同一指标的研究,提高了检测样本的工作效率,使病理技术走向简易化、标准化、程序化。它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之后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芯片,并与传统的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原位杂交技术(ISH)、荧光核酸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原位PCR技术等相结合,能在DNA、RNA和蛋白质等不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理组织,将在临床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理学科也引进了许多自动化装置,如病理标本的自动脱水机、自动包埋机、自动切片机、自动染色机等,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展了远程病理图文会诊,为临床提供了更便捷、更可靠、更有效的诊断治疗建议。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世纪里,我国病理诊断技术经历了第一阶段肉眼水平、第二阶段光学显微镜水平、第三阶段电子显微镜水平、第四阶段分子技术水平、第五阶段基因水平。我国许多病理学家和专业人才为病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出了很多新的仪器和实验方法,并应用于医学及其他生物科学领域的实际工作中。20世纪初,世界著名的临床学家和诊断学家William Osler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做了重要评价: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之本)。这种评价也包含着临床对病理的需求和期待,赋予了病理更高的使命和责任。

[1]纪小龙.从病理看临床医学的难度和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21-22.

[2]赵晶,王志宇,商文清.宫颈癌放疗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45-47.

[3]于泽平,祈正茂.乳腺肿块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J].江苏医药,1991(6):306-307.

[4]王素霞,邹万忠.肾活检标本包埋后免疫电镜技术[J].北京大学学报,2002(3):306-308.

[5]王杰,杨春育.甲状腺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可信性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9(4):185-186.

[6]徐永平,范光丽.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对鸡胚脑内微血管的观察[J].动物医学进展,1998,19(3):33.

[7]朱力,李宝珠.原发性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4):252-254.

[8]纪小龙,申明识,尹彤.原子力显微镜对人尿液的直接观察[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2(2):101-102.

[9]沈注,陈凌,李承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肤CT特征初探[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4):301-303.

[10]周小鸽,张劲松,张小平.组织芯片技术在检测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抗原表达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2):181-182.

G353.11

A

1671-1246(2015)14-0149-02

东莞市科研基金项目“病理检验技术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141051500041)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细胞学显微镜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显微镜下看沙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