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虹
(新疆林业学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26)
花卉设施栽培研究进展综述
朱美虹
(新疆林业学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2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花卉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日渐广泛,为满足人们对花卉的需求,相关人员加强了对花卉设施栽培的研究,以保证在不适合花卉生长的气候中,也能够实现花卉的正常栽培。本文就花卉设施栽培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花卉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花卉设施栽培是通过先进现代化技术,创造出花卉适宜生长的环境,使其无论在哪一季节都能够正常生长,以满足现今人们对花卉的需求。目前,花卉设施栽培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还需要相关人员对以往花卉设施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分析花卉设施栽培现状,以为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资料。
花卉设施栽培就是利用先进技术,人为的为花卉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促进花卉生长、提升花卉产量的一种栽培技术。这一技术具有不受季节限制的特点,所有花卉都能够在不同季节实现正常生长,栽培人员也能够根据花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对各种因素进行人为调整,以满足花卉生长需要。花卉设施的栽培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栽种、培养和管理[1]。因此,有效节省了栽培时投入的时间、人力、设备资源等,且其创造的环境基本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花卉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1 国外花卉设施栽培进展
国外花卉设施栽培研究最早在古罗马帝国展开。16~17世纪时,花卉设施栽培开始在欧洲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世纪后,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开始搭建齐玻璃温室等花卉栽培设施。现阶段,荷兰、美国等国家在花卉设施栽培方面发展较为迅速,栽培技术也相对优良,这与其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密切相关。例如荷兰,其土地十分有限,人均耕地在1000m2左右,必须通过围海造田等手段增加耕地,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荷兰已经拥有了大型联动玻璃温室1.3×104hm2,栽培人员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有效控制设施内温度、光照、肥料等因素,保证花卉健康生长。现今,荷兰已然成为世界上在花卉设施栽培方面首屈一指的国家。
2.2 国内花卉设施栽培进展
我国园艺花卉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新石器时期,具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考古证明,我国园艺花卉业的发展,比欧美早600~800年,甚至早于古罗马帝国[2]。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在花卉栽培方面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留有《本草拾遗》等优秀的理论著作。
据历史资料记载,秦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能够利用一些设施种植蔬菜,也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利用温泉、温室进行花卉的栽培以及创造多种类型保护地的记录,并在明、清时期,出现了简易的土温室以供花卉栽培。但是花卉设施栽培真正被重视、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花卉设施栽培技术和设备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据相关数据显示,直到1988年,我国的花卉设施栽培总面积已经达到了总花卉栽培面积的7.6%,共6958hm2。而在2003年,我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已经提上了世界第一位,共140万hm2。并且,目前我国大型温室面积也在超出100hm2/年的速度快速增长,花卉设施栽培进展十分可观。
虽然我国划水设施栽培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与世界先进国家具有较大差距。例如温室覆盖材料方面,我国现今运用的塑料薄膜在抗老化等方面都还略有不足,温室结构、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相关人员在花卉设施栽培方面的研究,应偏重于作业机械化、作业机械化、覆盖材料多样化等,加强花卉设施栽培研究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发。
花卉设施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花卉的需求,因此,需要使温室能够形成产业,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因此,要求相关人员能够注重对花卉设施栽培中温室设施的重视,严格掌控其质量安全,保证温室的设计环节、施工安装环节、运行环节等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行业标准。同时,加强对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生产过程、花卉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以推动花卉的产业化生产。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植物种类众多,因此,相关人员也应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现代化智能温室的建设,积极开发能耗较低、能够满足所有植物生长需求、环境控制水平较高的温室,以提升花卉产量和花卉质量。另外,还需加强对我国技术、管理、开发人才的培养,以使我国花卉设施栽培研究始终保持先进性。
目前,国内外在花卉设施栽培方面的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国现今的花卉设施栽培技术和设备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花卉产量和质量,以满足现阶段人们对花卉的需求。
[1]顾璐嘉.我国花卉的设施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2013,7(7):80~81.
[2]杨艳珊.花卉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11,7(7):1~7.
[3]黄少强.浅析花卉的栽培设施研究[J].大观周刊,2011,6(6):132~133.
S629
A
1005-7897(2015)10-0028-02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