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教学课前是否需要预习的探讨

2015-03-18 01:02:02广东省韶关乐昌市第一中学邝芬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班级数学

广东省韶关乐昌市第一中学 邝芬芳

所谓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对内容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确,预习有着他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一线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预习同时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所以笔者认为:课前是否需要预习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时段等决定要不要布置预习。

一、预习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预习对数学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明确的学习任务进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 提高听课的效率;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预习对数学教学产生的负面作用

1.预习花费时间多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学习科目多、时间紧,要求高效完成学习。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每天课余时间少,如果各科老师都布置预习,学生的课后负担会很重,就不可能还有时间来及时复习巩固老师当天讲授过的知识。笔者认为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上课认真听讲和课后及时复习才是最重要的。时间的紧迫,易让学生忙不过来而产生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各科老师布置的预习,使课前预习缺乏实效,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2.预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精力更难集中

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数学结论已有初步了解,即使是新授课,学生也失去新奇感。课堂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造成学生较难集中精力听讲。甚至,有些做了预习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再听课,索性做其他事。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效果。

对于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知识、结论的探索过程学生更是失去了兴趣,不再愿意与教师一起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站点。造成很多同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问题一知半解,忽略了数学的本源。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参与度就很低,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就得不到锻炼。这样由于“数学再创造过程”的缺失也影响学生对数学深度的理解,在新的情境中数学应用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预习是为高效听课做准备的,这样也就失去预习本来的意义。

3.预习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难把握

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成绩越是好的学生学习越自觉。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大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比较认真预习,而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态度等的影响,预习程度通常较低,甚至没有预习,这使水平本来就有差异的学生差距更大了。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哪里着手进行呢?若按照程度高、预习好的学生的水平开始课堂教学,每次上课就落下很多学生,时间一长,班里就会产生更多新学困生。若按照水平低而且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的水平来进行,许多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听课就是浪费时间,有可能就开始做别的事情。老师布置课前预习,不利于老师真正了解学情,不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效地教学。

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做课前预习

(一)初中刚升上高中时需要预习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初中时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成绩都可以很好,到了高中就不行了!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浅、容易、知识面相对较窄。高中数学知识较广泛,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是对数学的进一步的完善。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台阶很大,教材突然变难,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知识逻辑与抽像的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了,且更强调灵活运用。稍不留神,学习就欠账了,初中的前几名,就可能变成高中的后几名。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适当的预习是必要。

(二)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同学课前需要预习。

沿用至今的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倡和组织实施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班级授课制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上课时,老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同学,教学标准不会放很低,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课后也不需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减少了花在课后整理、消化的时间。时间一长,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三)对于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章节课前需要预习

对于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章节,通常对学生来说较难真正的掌握。让学生预习,提前做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自学让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比起不做预习学习这部分知识又多重复了一次,有利于攻破难点。学生课前做了预习,在课堂上就可以更集中精力解决关键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教师可布置预习

对于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应较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对知识有大体的了解,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自行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对基本知识只需点拨一下就行了,节省了时间可以用于解决更深层次的探究、知识的拓展与链接内容。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交流学习的主要场所。“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是成功的一半”,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不能一刀切,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预习,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时段等决定要不要做预习。适当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但无论如何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握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教学的重点,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班级数学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做好课前预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