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及有效路径

2015-03-18 01:02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正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视野国际化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正平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 黄海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什么是教育国际化?什么又是基础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什么?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又是什么?基础教育应怎样国际化?基础教育国际化最有效的路径又是什么?等等问题,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国际化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教育国际化的目标,简言之,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那么,教育国际化的目标能够等同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国纲”对教育国际化提出的总体要求。基础教育则提出要“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知道,教育是分阶段的,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我国教育分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无论是年龄、心智还是认知,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独立人格开始形成。基础教育的对象为未成年人,其在心理、认知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正确的独立的认识和判断,更多的是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正确的引导甚至灌输,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基础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基础教育及其国际化培养的目标与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

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一致——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决定了高等教育应充分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合格公民,决定了基础教育应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其国际化应以民族化为前提,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中国的基础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有机渗透国际化理念,培养“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 的现代合格公民。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指用国际理解、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基础教育,培养“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各地区开展了各种教育国际化活动,如管理、教学国际化培训;师生互访、游学等国际交流项目;引进国际课程;开发校本教育国际化课程等等。

面对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我们在思考:基础教育应怎样国际化?怎样让基础教育国际化切实落地?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阶段。如果说,“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那么“基础教育国际化”则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合格公民”。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强调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而基础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国际基本素养的培养。同时,我们知道,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负担是相对较重的。在现行课程满负荷的情况下,不断涌入校园的新教育要求,缺乏系统常态的具体实施路径,基本处于活动式、应景式,效果可以想见。

基于上述问题,根据“国纲”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理解教育。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学科渗透。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切实落地的有效途径。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增进学生的国际理解,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国际意识的形成,培养“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的目标。

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要努力做到自然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对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活泼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自然渗透。让学生听懂乐学、活动中学习、体验中感受。切忌贴标签式、空泛的教育。

(2)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知识,以增进学生的国际理解、树立国际意识、确立国际视野。

(3)学科教学要适当增加一些与目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紧密相关的内容。学科教学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拓展,增加一些与目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紧密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如工业化与环境问题、地区冲突、国际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种族歧视等国际性问题,让他们充分认识各国间的相互宽容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性问题,对双方乃至多方的共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国际化主要是理念、经验的学习,而不是照搬别国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在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实际,着力开展国际化理念的学科渗透,增进国际理解、树立国际意识、确立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现代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视野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居· 视野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视野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