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转型刍议

2015-03-18 04:57
新媒体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信息

魏 丹

河南电视台,河南郑州 450008

1 媒介融合概述

1.1 媒介融合时代的PEST分析

国家政策对跨媒体经营的鼓励(P)。混合经营比单一经营更有利于提高媒介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国家陆续出台产业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传媒企业开展跨媒体、跨行业经营。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允许广电与电信行业的跨业经营,并提供融资、税收等政策优惠。

经济生产发展催生媒介融合(E)。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生产规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要求规模化生产,也要求社会分工与合作。市场是中国传媒的生态背景,也是其发展的目标,媒介融合在中国更是一个传媒市场化的过程。

大众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碎片化趋势(S)。海量的信息资源与层出不穷的新传播渠道使受众的选择权越来越多,信息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受众主动分化为一个个“文化部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要主动获取信息。对这些越发碎片化、复杂多变的受众,相较传统媒体融合媒体才能够满足受众纷繁复杂的信息需求。

数字技术发展打破媒介界限(T)。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不同传播介质在可以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进而实现融合。以“三网融合”为例,过去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提供服务的模式不同,分别为人们提供电话、广播电视节目、宽带。但如今三网的技术标准、内容等都逐步趋向一致,在此前提下,不同媒介间才有进一步融合的可能。

1.2 电视媒介融合的特点

融合对象趋于多样化。电视媒介与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最初合作,是从对某一个节目或者某一个事件进行新闻联动报道开始的,以体育竞技赛事的直播为例,广播电台可以将直播现场的实况解说通过电波发送出去,让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观众也可以通过电台直播感受到现场赛事的激烈程度,从而对电视直播形成补充。此后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介逐歩以传统媒介融合为起点逐歩向新兴媒体业务辐射。

互联网的作用尤为重要。自从互联网诞生以后,电视就与互联网就逐渐形成了紧密的媒介联盟。传统媒介中只有电视媒介与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最为接近,两者都以多媒体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视听效果的生动性,传播效果的快捷性、呈现语言的通俗性,这些都成为电视与互联网结成天然而紧密的联盟的重要原因。举一个最日常的例子来说,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当下,电视观众无需再为错过特定时间段的某个精彩的节目而感到懊恼,互联网的在线存储、播放技术能够轻易解决这个问题。

2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转型困境

随着传媒业融合发展的加剧,电视台记者采访在台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融合给整个传媒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技能记者(背包记者)”、“网络记者”、“自媒体记者”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电视台记者采访模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值得每位电视记者深思的问题。

1)体制壁垒迟滞信息传播。稳定可靠的获取信息渠道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渠道的稳定和畅通是基础,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快捷性是新闻创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但是在我国的传媒环境下,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受限于体制瓶颈,记者获取到的一手信息往往要经过审查机构的严格审查后,才能安排进行后续的采访和报道,这势必会造成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然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融合时代,只有快速、及时的讯息才能满足大众要求,信息发布的滞后性使得电视台记者难以在信息快捷性上受到大众青睐。

2)管理壁垒阻碍记者发挥。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会给媒体管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对国内大多数电视台来说,电视新闻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制作流程:国内的新闻制作大都是事先做好策划,然后电视记者参与其中,主攻现场采访部分。在此模式下,记者才采访活动进行之前就被预先设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手脚,这显然是不利于发挥记者创造性的。电视台要在管理模式上给记者更多的自由,探索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实践,简化上报审査的程序和环节,允许特殊、紧急情况下记者的自主选择权,为记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好的平台环境。

3)观念壁垒阻碍业务提升。传统的电视台新闻制作普遍奉行“画面为王”,认为记者在采访现场捕捉到好的画面图像,电视新闻制作就成功一大半,原有的新闻制作也十分看重记者在采访现场的拍摄工作,然而在融合背景下,记者不再是仅仅是为电视台提供信息源,而是同时为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服务。在新闻事件采访现场的记者敏感度要强,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局限于画面,视频、图片甚至是声音等都是要采集的素材,融合背景下的记者必须摒弃旧观念,老思路,在采访现场工作时任何一点素材都不能错过。

4)技术壁垒阻碍全能转型。电视台记者本身在观念上要改变,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技能应该成为每位电视台记者的必修课。传统的电视新闻制作,以流程化作业为主要方式,分工明确,作为记者只要做好采访就算是完成本职工作,然而在融合背景下,每位记者都应在在职业发展中通过自我学习,提升多方面的多媒体技术能力,这也应成为专业多技能记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3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转型途径

1)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任何环境下记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需要记者从过去的“专才”发展到要求精通数字传播技术、掌握多种媒体采集、编辑、发布技巧的“通才”,但是过硬的专业素质是“通才”的基础,也是记者区别于其他业余人士的专业标志。因此,即使是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记者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素质,以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水准从事本职工作。

2)树立媒介融合的创新意识。积极应对新变化,重新定位自己,调整工作方式。面对新变化和新形势,电视台记者必须更加努力,不断给自己充电,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尝试不一样的报道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改变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开始。活跃的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甚至在部分报道中他们可以提供更及时的现场报道,这让记者的处境显得有些尴尬。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带来了工作模式的转变,催生出为不同媒体提供信息的技巧娴熟的“自由记者”(自由新闻信息提供者),这要求在新形势下除了强调基本的新闻传播的技能、专业素质外,更要倡导创新,开拓记者工作新方式,媒介产品新样式,信息呈现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以适应不同受众的差别信息需求。

3)提升自身多方面职业素养。各种媒介的联动融合,要求记者成为真正的“通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不仅仅要能采访、能写作,而且还要能拍、能录,能灵活熟练地使用各种采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设备,要掌握运作尽可能多的传输设备,熟悉熟识图像视频网络传输技巧,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新趋势下,记者需要为不同媒体报道同一个事件,然而不同媒体对事件报道的形式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记者要懂得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制作出适合各个媒体发布的内容。除了熟稔各种技术外,“通才”还体现在能思考,能审时度势,能准确辨明新闻事件的轻重缓急,能从最合适的角度切入解析新闻并把新闻说清楚、透彻、完整,知晓各种媒体的特点,并能准确选用,确保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4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新兴媒体的暴发性成长,其社交化、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符合了当下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传统媒体相比之下显得古板、机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媒体势必要寻求“融合”,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多元化的媒介综合集团将是传媒业未来发展方向。媒介融合给电视台记者带来了转型困境:既有的工作模式被打破,不再完全遵循传统的搜集新闻线索、现场采访、后期编辑制作等各个过程作明确分工的模式,而是互相穿插、有机结合的融合创作模式,这就要求记者同时扮演多种不同角色,发挥更多的作用,有些时候甚至要成为“通才”,这对记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要承担更多工作职责,做好多方面的技能储备,也唯有如此,电视台记者才能在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制作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1]时郁婷.论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J].大众文艺,2011(7).

[2]郭楠.网络时代呼唤多媒体记者[J].传媒,2010(6).

[3]赖晗.论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电视新闻[J].新闻爱好者,2011(4).

[4]言靖.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素质培养[J].新闻知识,2010(4).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