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高
人们常说,议论文写作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其实就是材料的运用问题,它是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材料运用技巧的高下,对议论文写作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优秀作文《等待时机》一文中材料运用的几个片段来简要谈谈几个小诀窍。
一、陈旧材料诗意化
每每说到材料选用,教师的指导几乎惊人的一致:摒弃陈旧,追求新颖。新颖材料的价值自不待言,有些文章即便立意不变,但如果材料新鲜,照样会给人新鲜感。但现状是,作文中许多学生仍然存在着使用旧材料的情况。原因有二:一者,学生阅读面窄,材料积累贫乏,无新料可用,不得已而用之;二者,部分老材料确实“经典耐用”,有很强的说服力。面对这种尴尬,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加强积累之外,如何指导学生用好老材料则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如《等待时机》一文中对于“勾践”一料的运用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等待时机可能是个煎熬的过程,因为你不知道时机什么时候会来,或者它到底会不会来。可是,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等待的漫长。残阳如血,衰草遍地,失败的耻辱便就此刻上勾践的心。他可以奋死一击,可那也是徒劳的抵抗。他将所有的尊严埋藏于屈服背后,用卑贱的姿态去等待复仇的时机,当锦衣华服变成葛衣布衫,当玉盘珍馐变成杂食粗粮,他用所有的辱没积蓄一个时机。终于,他又一次站于沙场之上,已是傲视吴国的胜利者。若是当初愤激难填,不过也是一个悲壮的失败者,然而他懂得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纵便屈辱困苦,也会成就一个成功的机遇,来扭转失败者的身份。
勾践的故事,人人皆知,这是一个已经符号化了的材料,使用时如果再详加叙述,只会倒了读者的胃口。上文在使用这个材料时很有艺术,它略去人们熟知的情节,以“残阳如血,衰草遍地”这一富有画面感的句子引起,辅以诗化般的语言,展现了勾践忍辱等待的非凡举动,有力地证明了上文提出的“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等待的漫长”的认识。整段论述文学气息浓郁,很有感染力,不知不觉间,读者就忽略了该材料的陈旧感了。
二、陌生材料具体化
议论文重在议论,强调以理服人,材料运用常常要求简明扼要,不可出现以叙代议的现象。某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会作出“材料表述不得超过多少字”的硬性规定,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失之偏颇。虽说选用的材料要广为人知,但是知名度终究是相对而言的,囿于多方面的原因,某些特定领域的材料不可能天下皆知。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这些典型性强而又所谓的“陌生”材料要作适当的“详化”处理,以便让读者知其大概。如果一味简单化的掐头去尾,从简处理,那就是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了。请看《等待时机》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等待时机蕴蓄着力量,等待成全绽放。德国著名的爱乐乐团享誉世界,而成为其首席指挥更是无数音乐人的梦想。1992年,爱乐乐团盛情邀请天才指挥拉特尔,可是拉特尔却拒绝了别人眼中荣耀的位置。相反,他四处拜访名师,在小乐团里历练,用十年的时间将自己打磨成天赋与经验并存的指挥家,十年后,他欣然接受爱乐的邀请,将之引向辉煌。如今,一夜成名恐是无数人想要的机会,可是拉特尔却知道等待最佳的那个时机。
试想拉特尔年少轻狂之际便接受了邀请,没有时间的打磨,没有岁月的历练,最终也会在别人质疑声中沦落,他懂得飞跃成功的沧海,需时间来形成充实的羽翼,而不是急于求成淹没在沧海之中。
显而易见,这个材料有很强的证明力,但相比于对勾践这个材料的熟悉程度,很多人对拉特尔的熟知度或许一般,如果像处理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材料那样,运用“简述法”,简单点出人物或事件的关键词,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试想,如果读者对文章所用材料一头雾水,还谈什么材料的证明力、说服力?上文先用一百多字对该材料作适当叙述,让读者获知相关的必要信息,然后再从正反两面加以分析,取得了很好的论述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平凡材料概括化
这里所说的“平凡”材料是与那些“有名”的材料相对而言的,它们往往是生活中各类常见的现象、各类普通人群等等。它们普通不起眼,似乎典型性不够强,不足以担起大梁,但它们蕴含的内在意义同样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运用时,这类材料往往不容易也不需要具体展开,可采取概括形式,语言简明,点到为止,使之起到映衬补充的作用即可。铺排方式的使用,不仅展示了材料的数量优势,体现了论述的广度,而且还能产生酣畅利落的表达效果。请看《等待时机》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等待时机的价值显而易见。正如蓄势待发的弓箭只有待得雕弓拉满才可霹雳般射中目标,孕育已久的花苞只有待着花开才可吐露芬芳,醇香的美酒只有等待岁月的发酵才可醇厚浓香。
上文中的弓箭、花苞、美酒三个材料,均出自我们熟悉的生活,一料一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整齐有力,既丰富了论证材料的选用层面,又使论述语言具有了变化之美。再如2012年广东卷《活在当下》中的一段文字:
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翻动书页品味墨香,而在未来,更多的,将会是屏幕上的字符;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才能在须臾间给异国的友人传达思念,而在过去,更多的,是通信途中漫长的等待;因为在这个时代,迟子建才能写出复杂的感慨,而在过去,慢步调的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为钢铁夹击的无奈;因为在这个时代,才会有龙应台默默的目送,而在未来,交通愈加发达的未来,或许连分别都会变得少见……
为了证明“活在当下”这一观点,作者选用了“翻动书页”“须臾间传达思念”“为自己亮红灯”“默默的目送”等生活现象,概括表述,简洁明快,生活气息浓,读来亲切可信,说服力强。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工巧匠总能“玩转”手中之材,物尽其用,或能“化腐朽为神奇”,或能“锦上添花”。同理,面对不同的作文素材时,我们只要因材施用,科学安排,材料定会光彩熠熠。
(作者单位:海门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