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2015-03-18 00:27:14刘丽兰夏艳艳
戏剧之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身韵含蓄古典舞

刘丽兰,夏艳艳

(陕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中国古典舞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老一辈舞蹈家在五十年代初期,从戏曲、武术、杂技中提炼与整理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其中不仅有着对中国前代舞蹈的继承,同时也吸收了新鲜的训练方法。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元素中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是对前代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一、中国古典舞中呈现的传统文化的“圆”

在古代中国,有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所以人们一直尊崇“圆”的规律。这种以圆为美的现象在古典舞中也有深刻的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轨迹是以“圆”路线与轨迹为主的,例如“云手”、“双晃手”、“风火轮”等主要都是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为运动路线的,“三圆”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最主要的三种运动路线与轨迹。

(一)古典舞以八卦图体现的“圆”

八卦是一种文字符号,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体现。太极八卦图以圆为主要框架,分黑白两面、阴阳两极。太极八卦图就是一个圆,它包含着整个宇宙,包含着万物,是人们对宇宙规律及现象的研究与总结。太极八卦图是中国古老的科学文化遗产,也是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典舞中无处不体现八卦“圆”的特点,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元素是以圆为路线的,例如古典舞动作元素中的“平圆”、“立圆”、“八字圆”、“云间转腰”、“摇臂”、“风火轮”等都是以圆的路线为运动轨迹的。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路线以圆为核心,表明了中国古典舞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规律。

(二)古典舞中的“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元素大部分都以圆形为主,这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宇宙观与审美观分不开的,与道家的太极图、传统图式、古典建筑的圆曲结构也是分不开的。这一审美取向在古典舞身韵中以“圆”的动作运动路线得以体现,例如,“平圆”、“立圆”、“八字圆”以圆形路线为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原有的动作就可以扩大动作的外延。以“云间转腰”为例子,云间转腰是一个典型的平圆横向动势。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多层次、对称、内向含蓄为特点,主要以圆形特点为主来构造建筑,例如,“北京旅游名地天坛,主要是以圆形的、上下重叠、多层次的特征来构建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还有很多,例如塔、用于祭祀的庙等等,与西方的欧式建筑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建筑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征。无论是古典舞里“圆”的路线,还是中国传统建筑“圆”的风格特色,无不在“圆”里表达着传统文化的精神风格与特色。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中国古典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衔接。

二、中国古典舞中涵盖着统一、包容、含蓄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是身法与韵律,韵是中国古典舞艺术主要的灵魂。“形、神、劲、律”是身韵的核心,是对统一、包容、含蓄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形是一切展现在外部的动作、姿态、体态或者路线,凡是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古典舞舞魂之依附,是古典舞韵的传达中介,中国古典舞在形上与其他舞种有着明显的区别。“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是中国古典舞在形上的主要特征,这与西方的芭蕾舞有着明显的不同。芭蕾的主要特征是“开、绷、直、立”,审美标准是“轻、准、稳、美”,芭蕾艺术的形体特征主要是向外扩展、延伸的,舞者从精神到身体都是向外放射的、扩展的,是对舞台空间最大限度的占有,这与芭蕾最早产生在宫廷中所具有的高雅气质与贵族风度是分不开的。而“拧、倾、圆、曲”表现着人们的含蓄、包容的心理特征,比如“含”的动作,也叫“吞”,人体胸腔往里含收,双肩向里合挤,头稍微低垂,这个动作演示着包容、含蓄的心理反应与特征,含胸、低首,这种呈内收形的动作、呈内聚性的形态,表现了古代人们含蓄、包容的传统文化精神。“圆”表明着人们的包容的传统文化精神,古代中国尊崇天圆地方,圆可以包容万物,有容乃大。中国舞蹈的总体趋势呈现为一种回旋状态,而圆、拧、倾的姿态与画圆的轨迹体现出中国的哲学精神,明代朱载堉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转之一字为众妙门”的观点。

韵泛指一切内涵的气韵、呼吸、意念、神采;神则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可以说一个舞蹈没有了神也就没有了灵魂;劲是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律是包涵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反律”是中国古典舞动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沉必提、逢冲必靠、逢开必合”等等,都遵循了“反律”的特点。这些动作都是从“反面”做起的,例如,中国古典舞的典型动作之一“双晃手”,当手臂向右晃时,身体要有向左拉之势,这样才能显出圆润与韵味,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动律的特色。在节奏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是对中国古典舞节奏的主要特征的概括,无论是从内在意识的发挥或是从外部形态的要求上看,都是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的恰当比喻。此外,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特征,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壁画都体现着“静中有动”的神韵与节奏。因此,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节奏既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舞中,“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古典舞的精华之所在,是不可或缺的。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蕴藏着艺术的内涵,只有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主旨。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体现并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含蓄、包容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精神之精华。

三、中国古典舞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舞不仅对传统武术、杂技、戏曲有所继承,更吸收了西方芭蕾的科学训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

吴晓邦先生曾在“武术与文化艺术研讨会”上提及:中国的舞蹈一半是武术,例如“大刀花”、“小五花”、“风火轮”、“燕子穿林”、“青龙探爪”这些动作都来源于武术;戏曲舞蹈也是中国古典舞来源的一部分,例如亮相,或者眼神的运用,脚底下步伐的方法以及服饰道具的运用都与戏曲舞蹈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超的技巧是对杂技的吸收,如跳、转、翻,或者空转、空翻以及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都是对杂技的汲取与运用。

中国古典舞在继承前代舞蹈的同时也在发展创新,从最原始的古典舞逐渐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四大学派:身韵古典舞、汉唐古典舞、敦煌古典舞、昆舞古典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对我国前代文化精神的继承与颂扬,更是一种创新与发展,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形及动作元素或是主体内容,无一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创新。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于平.舞蹈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身韵含蓄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戏剧之家(2022年4期)2022-11-12 20:04:28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戏剧之家(2022年22期)2022-10-31 23:25:19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中华诗词(2022年9期)2022-07-29 08:33:30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21年30期)2021-11-14 19:56:08
含蓄三义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6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大众文艺(2019年5期)2019-01-28 08:51:02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大众文艺(2019年5期)2019-01-28 08:51:02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