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要: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胎盘植入患者,对两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随诊观察,观察组患者以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排出率进行观察。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胎盘植入大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临床效果显著,但植入安全性与植入胎盘面积大小呈负相关,植入面积越大,则植入安全性越低,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关键词:氨甲喋啶;米非司酮;植入性胎盘;安全性;临床效果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直接浸入子宫肌层而发生的一类妇产科疾病,近年来,我国植入性胎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种情况的发生与我国女性剖宫产率及人流率的升高有密切关系[1]。植入性胎盘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术后感染等病症,严重者甚至可造成失血性休克,对母体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胎盘植入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法及非手术法两种,但出于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考虑,目前以非手术法治疗为主。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即对非手术法治疗-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例,年龄为27~40岁,平均年龄为(36.8±2.3)岁;对照组患者5例,年龄为28~41岁,平均年龄为(37.4±2.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若患者为胎盘完全性植入,则原位保留胎盘;若患者为胎盘部分植入,且患者无过多出血,则先对植入的胎盘进行刮除;若患者出血量较多,则在剪除已剥离的组织后以纱布对患者子宫进行压迫止血。若患者为阴道分娩,则医护人员需以手取出已剥离的胎盘。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药物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患者分娩后于B超指引下于胎盘部位进行氨甲喋呤多方位注射,注射剂量为50mg。同时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口服剂量为50mg,每12h用药1次。连续3d后,降低药物剂量,口服25mg/次。每12h用药1次。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药物治疗,仅进行相关的术后随诊观察。7d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检测,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明显,则代表治疗效果显著,若下降不明显,则在1w后进行重复治疗。若患者在7d时间内出现继发性出血等情况时,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并作子宫切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吸收率进行检测。
1.4诊断标准 以患者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转阴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具体划分如下:①有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完全转阴,或经过彩超检测患者的残余胎盘完全消除;②无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无转阴趋势,或经过彩超检测患者的残余胎盘未清除。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以?字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排出率进行检测。由检测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子宫切除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排出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胎盘植入面积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我院对观察组患者的胎盘植入面积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并由观察结果可知,植入面积越大,患者的分娩后情况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剖宫产及过多的人流均是引发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需引起孕期女性的高度重视。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极易引发产后出血及术后感染等病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临床上治疗胎盘植入的方法包括手术法及非手术两类。但由于产妇刚分娩完身体虚弱,那耐受性较差,因此临床上主要通过非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2]。在此次调查中,我院主要通过药物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
药物氨甲喋呤作为叶酸拮抗剂,其可通过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相结合,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进而使DNA合成受到一定的干扰,并对滋养细胞分裂产生一定的阻碍,破坏绒毛,促进胎盘组织的坏死与脱落[3],以达到促进胎盘剥落的目的。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进行氨甲喋啶局部给药。局部注射可提高胎盘内的药物浓度,加速对于绒毛的破坏。且局部给药法可减少对于机体的整体影响,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
除了氨甲喋啶外,我院还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米非司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类孕酮受体拮抗剂,其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减少内源性孕酮与受体的结合率,进而促进绒毛变性及坏死,加速滋养细胞的凋亡[4]。同时,米非司酮还可有效降低子宫胎盘出血率,诱导宫颈成熟,促进子宫收缩,利于残余胎盘的排出。但药物治疗法也存在其一定的临床缺陷,由于药物保守治疗时间较长,除了增加患者的身心压力外,长时间的治疗还可增加患者感染几率,增加临床风险。因此,药物治疗法大多适用于病症可控制的患者,而对于出血量大、病症急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法进行治疗。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以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和残留胎盘组织排出率等指标明显上升,可见,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此次治疗中,我院方面胎盘植入的大小与患者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及胎盘植入面积越大,则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对于胎盘植入过大的患者,应对其做好积极的急救准备,一旦患者出现出血过多或继发感染时,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同时,我院呼吁广大患者,因为多次人工流产及剖宫产可提高植入性胎盘的发生率,因此,孕期女性需做好积极的准备措施,尽量选择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需做好相关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的几率,为后期受孕做好相关的准备。
总而言之,氨甲喋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寇建芳.中期妊娠胎盘植入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153-154.
[2]罗琼秀,彭晶.胎盘植入保守治疗23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8,21(6):109-110.
[3]张小林,涂琴.甲氨喋啶(MTX)注入宫腔治疗植入性胎盘7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108-108.
[4]刘华英.完全性胎盘植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69-70.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