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军
摘要: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37例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85例和对照组15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感染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对临床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模式也由简单的一般护理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功能部门,目前,各科室手术患者日益增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手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1]。笔者观察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患者337例,所有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63例,脊髓麻醉171例,局部浸润麻醉47例,神经阻滞56例;普外手术121例,妇产科手术140例,骨科手术43例,泌尿外科手术23例,手外科手术1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85例和对照组152例。护理组男97例,女88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9.5±22.3)岁。对照组男83例,女6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1.2±21.5)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感染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术前护理 术前1d患者进行访视,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方式、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了解患者对待手术的心态,为手术室护理做好准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仔细核对患者资料,避免出现差错。现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治疗手术相关知识,使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术中护理 保持手术室环境干净、整洁,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并保证手术时安静,以免影响患者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应亲切、热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另外可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2]。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操作,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所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患者过分紧张、焦虑的心态。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情况,使患者了解并信任医师和护理人员水平,使其放心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疼痛、焦虑等不适。另外,对于女性患者,应尽量为其遮挡,减少乳房、会阴等部位的暴露,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3]。
3.3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清理血迹及污渍,更换干净的衣服,并协助患者转移至病房,转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向患者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让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对临床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娟. 手术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109-110.
[2]吕仁娟,张文林. 手术室舒适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3):210.
[3]王晖,卢菁. 人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4,27(2):225-226.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