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埭头村

2015-03-17 02:33潘浩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屋面建筑

潘浩

楠溪江古村落是我国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乡土建筑群落,是中国农村几千年耕读文化的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建筑美学等价值,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埭头村是楠溪江中游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至今保留着先人们以耕为本、以读为乐的生活迹象。这些古宅、宗祠、水池、古井等文物遗存,融自然美、人工美与艺术美于一体,质朴雅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

村古、水美、山秀、农趣见长——埭头村

埭头村位于“中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东部,地处国家重点著名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中游,东连大东村,南界小楠溪,西临李大屋村,北靠九螺山,并与崖下库、陶公洞以及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三大景区接壤,距县城30公里,是温州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村、中国第二批景观村落、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村庄三面环山,东南缺口临小若溪,地形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人称“谷榷(即畚斗)之地”。村落依山而建,顺势而上,以卧龙岗为中心向两侧延伸,村前田畴美如图画,四周青山叠翠郁郁葱葱,村内绿水潆回,古树参天,环境清灵秀美。整个村庄以村古、水美、山秀、农趣见长,宛如天作的自然园林,是一处极好的休闲活动场所。

埭头村始建于元代年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称埭川,为陈氏聚居之地。据《埭头陈氏宗谱》载,南宋度宗咸淳庚午(公元1270年)秋,陈天桂由青田石林迁居珠川(即今渠口乡珠岸村)。其第五世孙陈杞孙见小若岩、崖下库之间山川瑰丽,田园沃美,于元顺帝至正年间,迁居于此,创建埭头村。至清乾隆年间最为昌盛。

在行政隶属上,自元至清属清通乡四十三都,民国初期属第七区渠口乡,民国后期属水云乡。解放后属埭头乡,乡政府驻屈庐,为乡之中心。1956年以后,相继属田垟管理区、桐州分社、桐州乡,1992年后属大若岩镇。在永缙公路未通前,埭头是坦下深入楠溪小源之碧莲、四川、缙云的必经之路,故每年大若岩陶公洞香期之际,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村前经过。2003年7月,埭头村创办了温州市首个少年儿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的教育基地——“楠风营地”, 结束了温州市没有体验教育基地的历史,标志着温州校外教育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2005年以来,埭头村相继被授予永嘉县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温州市级生态村、温州市首届十佳魅力村庄、温州市首批“农家乐”休闲文化特色村、温州市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和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2010年7月,埭头村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这是温州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村。2011年1月,埭头村乡土建筑被列入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建筑整体感和层次感的统一 ——埭头村古建筑布局

由于该地地形是三面环山、依山起势、状如谷榷,以旗锣鼓伞官帽为靠山,以九螺为附,螺本多子。前有文笔峰、玉带水。故以卧龙岗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利用自然地形,负势竞上,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的自然村落。建筑整体感和层次感很强,“后山面田园”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传统的民居特定朝向,因此民居多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均为明、清及民国风格。由于山地较窄,民居平面基本为一字形,有门台围墙,所有民居建筑屋顶均为悬山顶,做清水花脊,屋脊呈弧线形,两端起翘,屋面平缓,略有举架,造型舒展,上铺灰色小瓦,两山面出际较大,屋面也有做成假歇山式样。多为二层阁楼,在楼层部设腰檐,形成重檐,房屋进深较大,出檐深远,通常檐下设巡廊,深达两米,使太阳不能直接射入室内,取遮阴效果,另外檐廊也是户外活动的场所,各间互相来信的通道。建筑多有围墙、门台,构成一个完备的生活空间。

建筑梁架结构采用抬梁式和穿斗混合结构,构筑比较严密。由于房屋进深大,梁的跨度长,室内落柱做成偷柱构造。正堂与厢房接转角处,做成减柱构造,设一垂花柱,结构合理,做法巧妙。月梁部斜项不设斗拱,多做成雀替式样。檐廊顶部做成轩的形式,檐柱头做“斗口跳”增大出檐。所有梁架构件用料均匀,柱子有方圆两种,柱础角部雕刻浅海棠线,形式古朴。建筑装修风格简洁,立面为褐色,无华丽的雕梁画栋。正堂明间五抹头大板门,按涤环板,上雕透空卷云式纹样,手法朴素。外墙用板门隔断,上开连排格子窗。室内穿斗梁柱间和腰檐上隔断,以竹编成骨架,外抹泥灰,即为《营造法式》中的“竹编造”。山面穿斗式梁架露明,上用“竹编造”中设木板壁,色调明快雅致,古意犹存。室内的隔断通常为“前寝后灶”式,间与间用木板壁隔断。建筑装饰与雕刻艺术结合,村中民居、宗祠、殿宇建筑仍保存着丰富的石雕、木雕、壁画和堆塑艺术,并与建筑构件相结合,增添了建筑美感。如各种形式各种纹饰的石雕柱础、木础和做出不同图案的木雕隔扇与斗拱昂头、雀替、月梁、各种花纹与人物堆塑照壁门楼、镂窗花墙等,都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

建筑石头艺术充分应用,采用自然的鹅卵、山块石和条石垒筑券门、围墙、照壁、房屋外墙,用鹅卵石做成不同图案花纹铺墁院落、街巷、道路地面。除了屋顶或木板隔断以外,与人接近的下垫面层几乎全部为卵石所占据,一切都显得那么朴素、亲切、自然,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展现出一个粗犷的石头艺术世界。

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埭头村特色建筑群

埭头村和楠溪江所有的古村落一样,在发育完全的古代宗法社会里,以宗族血缘为纽带,以宗法为敦伦依托,建造了不少具有埭头村地方特色的宗词。

【陈氏大宗】

位于埭头村东,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约1050.1平方米,前后两进、两廊一天井,木结构,叠檐悬山式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建筑主要单体为后厅面阔七开间,前廊为平板吊顶,后带平板吊顶,明间柱础为雕刻虎爪,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后部设神龛,神龛中挂着两对祖先夫妻,上悬清代古匾“追远堂”。两厢廊各为五开间,顶部为平板吊顶,歇山顶戏台,戏台顶部为藻井,里面施彩绘,戏台雕刻有各种花纹人物图案,雕刻精致。前厅前廊为船蓬轩,地面为水泥抹面,天井用鹅卵石铺地,屋面铺小青瓦,设勾头滴水,正脊为叠瓦脊。该大宗规模较大,做工精致,是埭头村礼制之中心。endprint

【鲁班祠庙】

鲁班祠庙,又称华祝寺,位于埭头村四房享堂东侧,建于清代。建筑占地面积439.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木结构,悬山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要由前厅、两厢廊、后厅和两耳房组成,四处观音兜风火山墙。前厅面阔五开间,叠檐悬山式,进深用二柱,藻井天花,出一跳承挑檐檁,挂垂柱,明间开一对板门作为主通道。厢廊面阔四开间,顶部均为藻井天花,后厅面阔五间,前廊为船蓬轩,出一跳承挑檐檁,挂垂莲,刻覆莲纹,前檐出瓦橼,额枋下方用水波纹雀替承托,明间为抬梁式五架梁,后部设神龛,两梢间前檐设四扇平板长窗,屋面铺小青瓦,设勾头滴水,正屋正脊两侧设卷草纹,建筑四周用围墙围合,四处观音兜风火山墙。

该祠庙形制完整,精巧别致,技术工艺精湛,雕刻图案精美,充分体现了楠溪江建筑古朴大方、亲和自然的特色,是典型的南派建筑。

【埭头殿】

埭头殿又称本地爷庙,为埭头社稷之庙,位于埭头村东侧,建于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为434.2平方米。木结构,叠檐悬山式建筑,建筑主要以整体和门台组合成一个整院,主要单体为正厅面阔五开间,前廊为双步梁,后带单步梁。圆坐斗、圆柱、雕花柱础、置牛腿、雀替雕刻精致。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后部设神龛,金柱间顶部为藻井,门台下部为砖砌,上部为木构梁架为三架梁,地面为厉灰地。天井用鹅卵石铺地,屋面铺小青瓦,正脊为叠瓦脊。大殿中壁画精美,多为人物画,线条流畅飞动,着色明艳,形象逼真,神态安祥,堪称楠溪壁画中的精品。

追求诗境的生活方式——美轮美奂的古代民居

埭头的先人们尤为重视美好的生存状态,追求诗境的生活方式,故而在埭头古村的黄金时代——清乾嘉年间开始营造了一批美轮美奂的古代民居,堪称楠溪古民居中的代表作。

【松风水月宅】

到了楠溪江古村落,看到门台大气的便是有故事的院落了,如:蓬溪村的“近云山舍”、苍坡村的“山水怡情”、屿北村的“茂秀堂”等。埭头村也一样,现存的20多个院落中,不少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松风水月、墨沼生香等等。卧龙岗下的松风水月宅是埭头村最有意境的地方。该宅坐东北朝西南,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楠溪江最富创造性、最别致的住宅。占地面积为803平方米,平面呈一字型,正屋面阔七开间,进深六间,没有楼,中央五间前檐有廊,尽间屋顶稍低,前廊为船蓬轩,在挑檐下设美人靠,门窗装饰为镂空长窗,明间五架梁前带双步梁,后为覆椽式五架梁,明间后部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建筑座基用块石垒砌,上压条石,明间前设两级卷草纹脊,门台为仿木砖结构,设两对扇门,门楣上刻有“松风水月”四字,悬山式,屋面铺小青瓦,砖条抹灰正脊,卷草纹。门台后侧设一单开间门口砖砌,北侧用花墙围合,天井为块石墁地。院门外地势下跌为“方开一鉴”池。院门不能向前出,便在转弯下台阶,却在正面开了门洞,真正是门虽设而常关。玲珑妩媚,别有情趣,右转下台阶后,再左转又一道砖门,门右侧屹立着鲁班庙。埭头是一个世代出木匠的村庄,这一组建筑表达了他们高超的营造水平。2011年1月,该民居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墨沼生香宅】

墨沼生香宅即陈庆弟宅,因其台门上刻有清进士徐定超题写的“墨沼生香”和“文峰钟秀”门额而得名。该宅位于埭头村松风水月宅前,建于清代乾隆后期,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696.5平方米,木结构,单层叠檐悬山式建筑,平面呈“┓”形。建筑主要由正屋、厢房、门台组合成一个整院。主要单体为正屋面阔五开间,前廊为船蓬轩,后带双步梁。明间梁架为五架梁,门窗装饰为竹编长窗。厢房二层为四开间,前廊为船蓬轩。门台为仿木构,斗拱用砖,外用厉灰砖砌门台,地面为厉灰地,天井用鹅卵石铺地,屋面铺小青瓦,正脊为砖条抹灰脊。屋前左为水池,名墨沼池。2011年1月,该民居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屈庐】

屈庐即陈贤正宅,位于埭头村中心,建于民国初年,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为1256.2平方米,重檐悬山式建筑,平面呈一字型。建筑主要由正屋、门台、侧门台、围墙组合成一个整院。主要单体为正屋面阔七开间,前廊为船蓬轩,后带双步梁。门窗装饰为花格式长窗,绦环板雕刻有人物,花草。二楼设美人靠,踏步两旁设垂带,门台为砖砌,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风格。西北边为两座砖砌门台。天井西北边现有四件二层楼,地面为厉灰地,天井用鹅卵石铺地,块石和砖砌围墙。屋面铺小青瓦,正脊为叠瓦脊。此宅是解放后埭头乡所在地。

耕为本,享受读的乐趣——楠溪的耕读文化

埭头山清水秀,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古代农业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也为耕读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们以耕为本,享受读的乐趣,为楠溪的耕读文明做了一个另类的诠释,在他们那“松风水月”“墨沼生香”“方开一鉴”以及宗祠的“光前”“裕后”“启秀”“积翠”等等,表现出了一种亲和旷达,清朗洒脱的神韵,也表达了他们对后人深深的人文关怀。

埭头陈氏先祖重视耕以致富,因此,埭头历史上读书人不少,作大官的很少,而大富的人历代有之。其中尤以“松风水月”宅中的茂相最为富有,茂相公曾是楠溪著名的人物,富甲一方,有大小楠溪良田无数,温州南塘良田数千亩,人称“茂相的谷,象义相的屋”。

陈杞孙,字微明,号渭北,别号南隐。生于元至元壬辰,卒于元至正丙午,是埭头陈氏始迁祖。

陈梦鳌,清邑庠生,工诗擅文,为埭头留下了不少诗文,尤以埭头十景诗最为著名。

埭头二帆:清咸丰时,埭头出过以文章盛名的陈相帆和陈小帆父子。当时有人做过这样的比拟:“天下文章一石(一担),曹子建八斗,陈家父子各一斗。”由于后来人们对湘帆、小帆的名篇佳作传诵多了,便送给他父子俩“埭头二帆”的雅号。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埭头的民风民俗也十分有趣。每年元宵,村中组织舞龙。各家各户正堂中摆设果食迎龙。舞龙时,伴有唢呐,配以锣鼓,全村老少围观,舞到精彩处,呐喊声震天动地,一直舞到翌日太阳上山。定位为民间婚俗,新娘过门的晚上吃“坐筵酒”,中等以上人家皆行“定位”。坐筵“定位”由二位伴娘先表演掀帘、开门、掸尘、打钉、挂画、缚线、分筷、敬酒,与新娘见礼、关门等舞蹈动作。翌立中午由新娘表演“定位”,舞蹈动作与伴娘相同,只是新娘动作略显拘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祠堂中张挂古代字画,摆设奇珍古玩,水果、全猪全羊、锡鹤、果盆等等,以供全村老少赏玩。妇女都会纺纱、织布、拧苎、织绢、绣花等手艺。小孩的帽舌、肚兜,姑娘的鞋都要绣花。篾匠、木匠能制作各种精致的“四样”“八盒”“揭盒”“酒海”。一些十八扇大床、衣柜,面盆架上也雕画花鸟或人物。埭头的木匠最为著名,因此留下了这些别致独特的大宅。endprint

美学、建筑学、民俗学价值

楠溪江古村落及其乡土建筑是中国乡土建筑文化中最为突出、综合的代表。乡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村落,埭头作为一种宗族血缘聚居的村落,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村落选址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堪舆学说,建筑朝向不取正南之向,为南偏东或偏西,只有庙宇是朝正南。人们对屋宕的朝向也大多随地形而定,有朝向座山、藏风避水、朝向冲煞、风水六年等等说法。埭头是以陈氏宗族聚居的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古建筑群数量多,基本保留历史原状。古宅、寨墙、宗祠、古井等都是元、明、清时代的原物,古朴雅致,具有浓郁的楠溪江地方特色,完整地反映出埭头古村不同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在美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上为人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埭头古建筑立面朴素生动,青瓦重檐居多,屋脊两头的升起凌空欲飞,前檐短而后檐长。前檐短使得立面高爽,有利于通风与采光,后檐长则可避西北寒风,同时满足防盗要求,并具有前程开阔、后地有余的象征意义。楠溪江流域属多雨区,故屋面举折较大。屋顶洒水一般为五分半水,长椽为四分二水,殿庙祠宇为七分水。埭头古建筑中又不乏美丽的装饰。华祝祠风角壁画以青、红、蓝三色为主,图案有人物、山水和花鸟,线条生动流畅,有国画之淡雅神韵。各宅内窗棂、星斗、门楣、牛腿、雀替、昂及丁头均饰雕刻,雕刻无不玲珑剔透,细腻柔美。埭头门台可谓一绝,松风水月门台福禄寿喜四全,门台原本共有五座,暗喻五福临门,现存三座。门台虚实相间,实门向西开,以应埭头之地形,形成西水东流之势。埭头古民居屋脊多有升起,飞卷不凡,龙凤呈祥,反映了当地工匠手艺之高超。

埭头古村与其他古村落的区别,在于不以官宦世家著称,是为纯粹的耕读社会而闻名,体现了一种以耕读为生存状态的典型农业社会的文化。始祖陈杞孙,无心功名而隐居于此,把耕读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延续下来,侧重于“耕以致富”。因此,埭头历史上读书人不少,做大官的却很少,而大富之人历代有之。埭头的古宗祠、古宅则透露出先人对世外桃源生活状态的追求,无论是宗祠的光前、裕后、启秀、积翠,还是古宅的松风水月、墨沼生香、屈庐,以及卧龙岗、卧龙田、墨沼池、方开一鉴池等都是他们在致富后的一种生活寄托,充分诠释了楠溪江耕读文化的另一层含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人隐士生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永嘉县文物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屋面建筑
浅析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浅析房屋渗漏维修技术
夏热冬暖地区老旧建筑屋面的防水翻修
屋面渗漏修缮的基层要求及施工规定
建筑与数学
光伏屋面及其安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