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原本是生活

2015-03-17 02:38赵涵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书体字帖语录

赵涵

刘武身在媒体圈,心在艺术界。他曾策划执导多部大型纪录片、出版过多部专著,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他去年在北京及美国波特兰市分别举办了“西行万里——阿拉伯风情摄影展”……正应了那句俗话“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几个月前,刘武又在老家湖南岳阳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书法精品展,展现了他另一方面的才能和造诣。

能写多种字体的“性灵派”

当地书协、美协及各大画院的负责人与市委宣传部部长均出席了刘武书法精品展的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全国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艺委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执行主任、著名书法家王敬之评价其为“书为心画,字如其人”。

“刘武的书法与他的外表迥然不同:其外表气静端庄,淡泊旷达,但其书法气度恢宏,豪爽放达;其外表恬淡文雅,清气飘洒,但其书法劲健古朴,拙诚厚重。他书写的内容也别具风格,品味不俗,或禅或侠,或仙或道,有智者的灵慧,有侠客的豪情,有隐者的超脱。”王敬之进一步说。

刘武尤其擅长草书,他曾精心研摩过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苏轼、毛泽东等历代名家的书法,融会于心,行之于笔,亦行亦草,既有诸位名家的神韵,又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洋溢出奔放豪迈的气质。

“现在的书法家大致可分为两种,借用诗派的说法,一种是肌理派,比较讲究书法的传承,号称自己是谁的弟子,曾经临摹学习哪一个书家;另一种是性灵派,比较重视个人的情性、悟性和风格,能融合诸家之长,自我发挥,写出别具一格的书法。”刘武告诉笔者,这两类书法家中,大多一般只擅长写一种书体,写不了别的,但也有的却是能写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变化自如,各有擅长。他笑称自己属于后者,是性灵派中能写多种字体的人。

年少时的“书法迷”

说刘武“跨界”搞书法,实则不然。实际上,刘武从少年时即操练书法。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孩童时期正经过“文革”年代。当时,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汹涌如潮,满眼到处飘荡着各种笔体、各种风格写就的文字。作为孩子,他对那些文字内容并不感兴趣,但对各种各样的书体却充满好奇心。他很喜欢看大人们用排刷写那些硕大无比的美术字,也喜欢看大人们用粗大的毛笔写那几尺见方的大字。

上小学后,班主任老师要求学生每天用毛笔写一版大字,用钢笔写一版小字。他去书店买了两本字帖,一本大字帖,一本钢笔字帖。当时颜、柳、欧、赵等书法名家的字帖都没有卖,只有当时人书写的鲁迅语录、毛主席语录等字帖。刘武记得他临摹正楷的那本就是鲁迅语录,第一页便赫然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就这样,他开始练起书法来。当时,他的很多同学每天都完不成练字的任务,有的人甚至敷衍了事,但刘武每天都会按时完成大、小两页的临帖,一丝不苟,后来,他每天写的大字甚至两页、三页。那两本字帖他翻来覆去地临了很多遍,其中的很多鲁迅语录也从此铭记不忘。

“说起来非常好笑,我刚到大学时,都不知道颜、柳、欧、赵是何许人也。如果一开始就能临颜、柳、欧、赵的字帖,而不是临那些后人书写的语录,那我对古代书法的领悟和理解会更早、更深刻。”刘武有些遗憾地说。

那时候,在他身边能够看到的书法作品,除了大字报,还有就是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他把各种书报上刊登的毛泽东诗词手迹剪辑下来,订成一小本,当成书法集,经常翻看,经常临摹。等他上了初中后,他已经能够像模像样地临摹出毛泽东的书法。当时,他父亲单位的一位宣传干事经常找他帮忙去办板报,让他临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有关学雷锋的题词,他都写得惟妙惟肖,好像是拓印下来的。

上大学后,他加入了书画社,并成为天津大学生书画协会会员。那些年,他不仅当面受教京津两地的很多书画名家,得到他们的指点,而且与学校中的书画爱好者进行了很多交流。当然,这时候,他更便利地欣赏到了许多古代名家的书画、字帖,也开始研读古人的书论、画论,进行自己的创作,参加学校的师生书画展,并对书法有了更多的领悟和心得。

书法原本是生活

刘武认为,书法原本就是生活。比如最早的甲骨文,本来就是巫师出于祭祀或记录需要,用刀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那些文字哪些最规范,很难说清,直到晚清和民国时,才有人发掘出来,加以整理,并行之于书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大概是金文、小篆等书体并用,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由李斯将各种异体字统一起来,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李斯当初在村里管文书,喜欢书写,如果他没有当丞相,秦始皇没把确定标准字体的工作交给他,那有可能标准篆书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在古代,一开始并没有书法家这种职业,因为书写是每个读书人的事,大家每天都要用毛笔写字。古人中那些写字出名的人,真正的职业可能是官吏、教师、艺人、商人等,有些甚至可能是算账先生。你们看看汉隶魏碑,都是出于古人的墓志铭或者碑刻上,那些作者现在都是无名氏,那个时代汉隶写得最好的人是谁,我们都不知道。那些书写汉隶魏碑的人,以及后来很多书写摩崖石刻的人,很多都不是职业书法家,但他们却将美好的书法留给了后人。”刘武说。

他认为,书法虽然源于生活,但能否写到至臻之境,则要看情怀与秉性。“古人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一幅书法作品,写什么体,写什么内容,写多大,写条幅还是斗方,都是有讲究的,其内容与形式都应该搭调才行,不是说随便什么内容,随便用个书体都合适。”

此外,他又引用一位画家的话说:“书画者,无非藉笔墨以造境;然非具青云之志,超旷之怀,不足以言情;不破万卷,不凌万峰,不足以言境。”他还笑着告诉笔者:当年,很多人读个私塾,或者读个高小,毛笔字就能写得像模像样,直到民国时候,很多人还是习惯写毛笔字。所以那时候,毛笔字写得好,跟这个人是好人坏人没什么关系,我们熟知的秦桧、慈禧、李鸿章等,字写得都不错。“这就是因为以前的人们将书法当成生活,从小就写,每天都用,你说哪能写不好呢?”

诚然,在刘武看来,书写就是力量,笔墨即成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体字帖语录
暑期练字?打造独一无二的字帖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小字帖
小字帖
小字帖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语录
语录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