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5-03-17 22:45:35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陈立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本生活化情境

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陈立军

2010年是四川省开始实行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中得到知识,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而课堂教学生活化正好适应了这一特点并与之契合。我们可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保留必要的教学方法,再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两者相结合,形成新型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地理这样容易与生活环境相结合的学科,更能体现教学优化的效果。

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人简单地认为,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引用了现实中的素材就是“生活化”了。其实不然,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生活化”内在的规律。那什么是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既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将地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地理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随着近代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飞速发展,有无数的先驱者已经为中学生的学习归纳总结了许许多多的教学理论,其中不乏一些要求结合生活、联系实际的理论,这些经过专家长期验证和理论探究后得到的宝贵精华,将使我们的课堂改革更加精辟有效。

一、桑代克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基本观点是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连结,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桑代克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他认为生活与学习是分不开的。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标志性人物,桑代克始终坚信学习是要通过搭设一定的情境来实现的,那么我们作为教师,为学生搭设一个容易理解的情境可以加速学生的学习,并且可以避免学生走向学习思维上的误区。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语言学习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形成认知结构,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那么这就提示我们应该多去生活中“发现”知识,并把零碎的生活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

学习,是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课堂学的

主要类型。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那么怎样的学习材料才是最有逻辑意义的呢?毫无疑问,来自于生活的学习材料是最具逻辑意义的,因为这些材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材料的形成或者说是事件的发生是有逻辑关联的。

在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了解和准备之后,本人就开始在课堂之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彻底转变“ 读课本”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改善学生成绩。

1.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获取一些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素材。例如身边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天气状况、人文知识、科学发现等等。再具体一点,例如在讲授大气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问同学们当天的天气是如何,又是由于什么样的大气运动导致了当天的天气情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都是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的,有助于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教师从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获得各种地理新闻与知识,然后再告诉同学们,这样既不用花时间去建立兴趣小组,也不会过多地影响原本安排好的学习进程,实为一举两得。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如何把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既要保证教学大纲的知识、重难点知识完整地传授,又要争取讲出生动形象的地理课,这并不容易。个人认为,应该巧妙地找到实际与课本的结合点,例如,生活中的小型滑坡与课本的地质灾害防治、生活中的刮风下雨与课本的大气运动、生活中的河流小溪与课本的地表径流知识、生活中的人口政策与课本中的人口现状分析等。找到切合点后,运用一些讲课的语言技巧,流畅生动的表现出自己想要传授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知识仍然是重中之重,所以依然该作为强调的地方。那么在衔接的地方,语言可以幽默轻松一些,语气可以平缓柔和一些,讲出自己的讲课风格。还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语言技巧和肢体动作,以使描绘的内容显得形象具体,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收知识。课堂上有笑声说明学习氛围比较融洽,但还是应该把握尺度,课堂依然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3.运用生活化的活动

适当地进行一些活动安排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是有辅助作用的。例如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进行一些有奖问答之类的小活动,只要不影响正常的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都是可以考虑开展的。有条件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开展小实验也是可行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评价一个教师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他传授知识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师的本人,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桃李遍天下的良师,因此,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觉得应多把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地理课堂。让学生既能培养兴趣、自发学习,又能轻松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个人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初次课题研究的稚嫩、团队合作中的一些失误等等,但这次课题研究权当抛砖引玉,以期有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能与我等共勉,一起为我们的学生解惑造福。也希望在未来,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革能够理论化、系统化、普遍化、具体化,成为教学理论战线上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课本生活化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