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研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吉林 长春 13002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根据互联网特点将银行业务逐渐延伸至信息服务、消费以及电商等领域,这让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网上银行等平台与服务的打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由于受到技术储备以及资金实力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如何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调整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是当前商业银行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在客户需求的满足以及业务领域的拓展方面做出创新与努力,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机制、业务渠道、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乃至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也应优化。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模式方面做出变革,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经营模式转变方向还是经营机制的变革都应当落到实处并适应互联网环境给自身带来的冲击。然而,事实上当前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机制导向还是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处于一定的被动地位。从价值导向方面来看,当前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具有系统性的指标,并且每个员工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办卡业务、揽储业务等,虽然开展任务制定与绩效考核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员工没有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对客户的需求以及银行业务带给客户的体验做出调查与分析。在运营机制方面,商业银行一般都运用部门负责制来监督与约束相关业务的开展,这种制度具有清晰的职能定位,但同时也会导致欠缺运行效率的问题出现。如一项业务的开展往往要经过多层的汇报与审批,这就让商业银行在自主化、实时化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劣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主要包括手续费收益、佣金收益、投资收益和净利息收益几个部分。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有必要推动自身收入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如中国工商银行关注客户需求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对中间业务市场做出了有效的开拓,这让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重点逐渐转向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资产托管、养老金、对公理财以及私人银行等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确实也在逐年提升中间业务的收入。然而,从银行领域的整体发展来看,对存贷款业务所具有的依存度仍旧较大。
我国商业银行在线上平台与网络银行的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全面的信息科学技术,数据挖掘能力成为普遍具有的天然缺陷。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的资金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中订单的数量、仓储的周转、客户经济行为、金融业务销售增长等数据都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具有同质化问题,不同银行之间的发展战略、金融产品、创新思路、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不能体现出明显差异。这使规模战与价格战成为商业银行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而这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商业银行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面对多元化的客户要求以及不断增加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能够采用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不仅要根据客户需求对业务结构做出优化,同时还要对客户服务策略进行细分,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确保自身市场适应能力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的服务是商业银行争取客户与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强化自身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要推动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当前金融市场的细分让金融系统具有了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在金融业务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行业差异、资金需求差异等,有针对性地开发服务产品,通过让客户享受具有差异化且具有较强可选择性的服务来提升商业银行业务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客户群体重新定位,尤其要重视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在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金融在小微客户市场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所以商业银行不仅要为大中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要在小微客户市场方面做出创新。创新金融产品是提升商业银行收入的有效途径。从市场整体视角入手进行金融创新,选择提升风险较低与收入较高的产品比例,能够有效推动银行产品盈利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在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对优质个人或者中小微企业的业务给予充分重视,并且有必要均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推动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市场。再次,我国商业银行要重视实现业务类型的转变。在互联网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以及业务结构带来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身业务结构做出调整。在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逐渐降低对贷款等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重点开展具有较低风险的金融业务,通过自身经营理念与业务类型的特色化和差异化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推动传统业务向信息化发展,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互联网环境适应性的有效途径。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结构的主体为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工作者相对缺乏。然而,数据分析与信息技术人才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却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人才在聚合企业专业能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在构建信息技术部门的基础上让信息部门享有较高的发言权,从而确保我国商业银行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降低商业银行所需要承担的操作风险,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另外,在重视信息技术部门构建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需要紧随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来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从而避免产品在没有完成研发的情况下已经被金融市场所淘汰。在业务流程的优化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从而把控好信息流、商流、物流等,并强化线上、线下互动和支付与融资的联动等。在客户需求的了解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也要重视利用智能化工具与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的开发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等工作,体现“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1]
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已经暴露了种种弊端,如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欠缺、服务个性化与业务整合能力有待提升等。虽然如此,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在客户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管理的流动性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不断增多以及准入门槛和监管体系的欠缺等都让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2]因此,作为客户,能够享受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便利服务与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要面临自身信息的流失、网络中的诈骗等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过程中,要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通过强化自身对负债的管理能力、利用主动负债工具等实现负债结构的转型。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要重视对利率风险控制工具的开发,通过完善利率风险管控流程做好风险监测与风险应对工作,确保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被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3]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重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要重视在对自身作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发挥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资金雄厚与诚信度高的优势。截至2015年5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到180.37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互联网金融难以比拟的。从客户群体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中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与年轻人,客户群体方面的局限性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在交易规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是发挥自身在人力资源与经营能力方面的优势。[4]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中,流动性保险是重要的业务类型,虽然一些简单且风险较低的金融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进行交易,但是对于一些具有高风险且十分复杂的产品,人们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在商业银行平台上,人们可以当面向金融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较,商业银行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且同样具有赢利性的特征。[5]
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具有更高的诚信度、更加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更加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模式作出改变,特别是要重视大数据管理、客户服务能力的提高等。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强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通过实现转型、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来稳固自身在金融市场中的基础地位。[6]第三,商业银行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客户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与客户在长期的合作中构建了良好的信赖关系与合作关系,相当数量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对推动商业银行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业务结构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巩固客户群体,保持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与路径[J].银行家,2013,(11).
[2]孙浩.互联网金融的新兴商业模式[J].中国信用卡,2013,(9).
[3]梁利峥,周新旺.互联网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经理人,2013,(8).
[4]张常胜.打造互联网银行 创造新商业模式[J].新金融,2013,(7).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6]王旭涛,张晓斌,王俊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策略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