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惠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 44100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下肢的大中动脉,呈多节段分布,是一种退行性病变,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3%~18.8%,男性高于女性[1]。其临床表现为肢体发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肢端溃疡或坏疽等。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优点是当即可恢复动脉血流,又可以挽救缺血坏死的下肢,并可降低术后再栓塞率及截肢率,可替代外科切开手术。我院放射科自2001年起将介入技术应用于ASO,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要点和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 ASO患者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54~81岁,平均67岁。均有不同程度股动脉病变,股深动脉远端尚通畅,患肢远端血循环较差,高龄重症患者无法耐受较大手术。临床表现和体征:下肢疼痛、肿胀、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弱,肢端溃疡、坏死等;均予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下肢动脉多普勒及MRI检查,明确证实有下肢动脉闭塞症。主要的合并症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铺巾,取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插入动脉鞘,将导管选择至病变部位进行动脉造影,确定病变所在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球囊、支架,对于局部或多处短段狭窄者,进行球囊扩张导管,施以扩张、血管支架植入。术中用肝素3 000 U进行全身肝素化,支架植入后再行血管造影,观察病变血管及血管支架情况,拔鞘后穿刺点压迫15~20 min,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24 h。
本组患者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均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肢皮温较术前升高,下肢肿胀、麻木、静息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增强,间歇性跛行显著改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其中1例为小血肿,行加压包扎处理。术后14例康复出院,1例发生并发症救治无效死亡。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本病患者为老年体弱者,下肢疼痛,行走障碍,生活质量差,病程长,对手术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在手术前应耐心讲解手术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介绍成功病例,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术前准备 术前2周禁烟,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卧床排便困难。完善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肝肾功能、踝臂肱指数(ABI)测定等检查项目。术前常规腹股沟区备皮、进行碘过敏试验、禁饮食6 h。
3.2 术中配合 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充分暴露手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对个别不能配合者可做肢体约束固定。术中血管支架植入前配合医生进行肝素化,首次静脉内推入3 000 U肝素,然后每隔1 h静脉内推入1 000 U。术中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准确记录生命体征、用药、器械、耗材等。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做好排尿、排便的护理。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介入治疗术后取平卧位,拔除动脉鞘后穿刺部位切口压迫20~30 min,胶布加压包扎,患肢自然伸直,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经常测量患肢皮肤温度,触摸股动脉穿刺侧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患者一般术后6 h可在床上活动,术后1 d可逐步床边活动,开始行走时注意防护,以免摔伤[2]。
3.3.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12 h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注意神智变化。密切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3.3.3 穿刺部位的观察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如有渗血情况则观察渗血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4 做好患肢护理 穿刺侧肢制动8~10 h、卧床24 h,术侧肢体应平放,保暖、避免加压、限制活动,卧床期间可做肌肉按摩,指导患者自主足背伸屈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患肢出现剧烈疼痛、皮肤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发生动脉血栓或动脉栓塞,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5 疼痛的护理 患者固定体位时间过长,腰背部出现疼痛,要指导家属给予按摩腰背部,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协助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意念分散疗法、松弛疗法、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法、催眠疗法等,还可以根据情况使用镇痛药等。
3.3.6 应用抗凝药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进行抗凝治疗,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用量,现用现配,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定时监测凝血时间,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3.3.7 加强功能锻炼 待患者下地活动后可采用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由局部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3]。
3.3.8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 h,之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术后多饮水以促使造影剂排出,避免进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消化功能弱,术后应指导病人进食低脂、低胆固醇、粗纤维及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老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术后长时间卧床,指导病人多饮水保持大便畅通,防止发生便秘。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予以糖尿病饮食,少吃多餐。
3.3.9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出血、栓塞、感染是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4],有效地进行预防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①预防感染: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预防栓塞:严密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变化及远端血供情况,注意观察小腿或足部有无坏死征象,勤按摩双下肢防止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行足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从而改善血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③预防出血、血肿发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④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要做到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术后协助患者排尿,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行支架植入术后常规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华法令、阿司匹林、烟酸)3~6个月,预防血栓形成,故需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缺血症状,坚持适当锻炼如慢走等,若支架植入位置在近关节处时,活动时尽量减少关节屈曲,防止支架变形、损伤、错位。指导患者保持轻松平和稳定情绪,不穿过紧鞋袜以防影响血液循环,修剪指甲时避免剪伤足趾,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严禁吸烟、饮酒,合理营养饮食,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时复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ASO呈现高发趋势,再加上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动脉硬化闭塞症已逐渐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好发于双下肢,致残率较高,所以治疗显得尤为重要[5]。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围手术期间的周密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术后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处理突发病情,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皮温、血运、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6],进行正确的体位与活动的护理,继续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及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1] Robert M,Schainfeld DO.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J].JABFP,2011,14(6):443-450.
[2] 施 艳,白 燕.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5 -16.
[3] 时成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7,47(21):27 -28.
[4] 何丽芳,胡素银,郭晓华.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1):2037.
[5] 王晶晶,胡 芳.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72-73.
[6] 常 宏,谢新辉,刘红岩,等.50例顺行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