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进
(五邑大学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江门 529020)
习近平“根、魂、梦”论述与“中国梦”思想的内在联系
刘 进
(五邑大学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江门 529020)
“根、魂、梦”是2010年习近平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提出的侨务论述,是“中国梦”思想的先声。它强调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关联。“根、魂、梦”论述的提出与中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世情、国情密切相关,也是习近平长期以来重视侨务工作和文化建设、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逻辑结果。
习近平;“根、魂、梦”;中国梦;华侨华人;侨务
习近平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都十分重视侨务工作,尤其是他提出的“根、魂、梦”侨务论述是对党的几代领导人侨务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侨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特点鲜明,内涵深刻,本文试作探析。
2010年7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根、魂、梦”的论述。他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领导人都重视侨务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侨务思想。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争取华侨华人力量,支援民主革命、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侨务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华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新中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热爱新中国要与自己的处境结合起来,华侨要遵守居住国的法律制度,华侨不应该有双重国籍。[2]邓小平则为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歪曲的“海外关系”正名,提出了华侨华人能够为中国发展创造独特的机遇,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海外侨胞是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3]江泽民在邓小平“机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资源论”和“优势论”,尤其阐明了海外华侨华人是我国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外华文化的桥梁。[4]
习近平长期在福建和浙江侨乡工作,更加了解华侨华人历史,包括他们对家乡和祖(籍)国的贡献,以及华侨华人群体的利益和情感所系。从中国的国家法律层面看,我们所指的海外同胞包括“华侨”和“华人”两部分,“华侨”是指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已经加入外国国籍、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及其后裔。从数量观察,华侨人数少,华人人数多。从与祖(籍)国的实际联系来看,华侨大多具有在祖国生活的经历,与祖国联系更加紧密;而华人中的大多数已融入当地社会,与祖(籍)国的联系互动较为稀疏,他们在所在的国家(地区)一般被称之为“华人”族群,除了新加坡外,属于少数族裔,其具有文化意义的“族群”属性和鲜明的特征。
习近平“根、魂、梦”侨务论述正是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站在祖(籍)国和海外同胞两方面的立场、视角、利益上,寻求双方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珍视的中华文化和近代以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魂”“梦”三个方面实质上都是从文化的高度把握和阐释侨务工作,因此,它既是“中国梦”思想提出的先声,亦是“中国梦”思想的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崛起,资本、人才、信息流动加速的世情和国情背景之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根、魂、梦”从全体华侨华人共有的历史和文化视角,建立起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血浓于水的民族渊源是“根”
正如有学者在讨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时所言:“在人类历史上,民族是异常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它是客观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将长期存在”,民族是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它不是任何人能够刻意制造出来的。”[5]习近平2010年所作的“根、魂、梦”论述和2012年提出的“中国梦”思想,都强调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民族根基,这决定了中华儿女无论在哪里生存,都与团结统一的伟大祖(籍)国有着客观的现实关联。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国家兴盛,中华儿女就在世界上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内外中华儿女仍然是命运共同体。历史和现实无不印证着这一点。
海外华侨族群无论在当地生活生存多久,与当地民族融合多深,其文化基因仍被保存下来,民族属性鲜明。与其他文化属性鲜明的族群共处一域,他们一般都会有一种“我从哪里来”的群体“寻根”意识。如果能寻找到自己“根源”于一个历史上和现实世界中国力强盛、文化辉煌的民族,就会产生一种族群的自信心。海外华人媒体上往往充满了此种讨论。譬如,2005年7月23日的《联合早报》有两篇报道讨论在中国大陆崛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华人自身的地位、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李光耀资政强调,“海外华人必须保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并且重新认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以加强彼此的联系,并且维持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国的价值”。[6]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则强调华人“辨识文化身份与政治认同”的问题,他说:“新加坡华人在辨识文化身份及政治认同方面已相当成功,而今面对中国的富强与崛起,全球各地的华人自然都会感到自豪”。[7]这说明,新加坡虽然独立建国,但是其国民中华人为中国的崛起而自豪,民族和文化的联系是无法简单切割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的实现是符合海外华侨华人的利益和愿望的。
(二)中华文化为共同精神基因和“灵魂”
习近平“根、魂、梦”论述彰显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侨务工作的立足点和力量源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
2010年提出“根、魂、梦”论述时,习近平说,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是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1]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就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说:“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8]
在阐释“中国梦”思想过程中,习近平也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9]习近平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是凝练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0]
(三)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梦”
习近平“根、魂、梦”论述和“中国梦”论述都特别强调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凌而沦落为半殖民地、海内外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确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包括华侨华人在内几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他们为民族复兴的卓绝奋斗与努力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历史记忆。
习近平在很多重要会议和场合发表讲话,强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以及自那时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无数志士仁人的奋起抗争。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1]3-4习近平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及孙中山先生是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11]10众所周知,孙中山本身就是一名华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也是从海外华侨社会中起航的。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因政府腐败卖国,贫穷落后,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外洋谋生,但却遭受了种种歧视和排斥,美国有《排华法案》,加拿大有人头税,其国家纷纷效仿美国排华,此种因国家积贫积弱和民族衰落而遭受的屈辱和痛楚深深烙印在海外华侨华人心头,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期盼有一个强盛的祖国和复兴的民族作为后盾,是他们的普遍梦想。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海外华侨居功至伟,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抗日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无数海外华侨华人冲锋陷阵、以血汗金钱支援的身影。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关心、支持和期盼,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习近平“根、魂、梦”论述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客观和主观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寻找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 “根、魂、梦”侨务论述实际上是从历史和文化这一纽带着眼的,因为这是中国国内同胞与海外华侨华人同胞最大的公约数。“中国梦”思想也是在寻求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他说,“中国梦是一种形象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10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习近平强调,要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合成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他说,“我们十三亿人,八千二百多万党员,包括海外同胞,大家能凝聚共识,本身就是力量。”[11]45
(二)华侨华人在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十几年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断涌现,中国人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受到种种制约、误解。为进一步顺畅地走向、融入世界,就有必要让世界各国人民认同数千年来形成、今天仍有思想光芒的中华文化中的“普世价值”,以对抗当今借着民主、自由的幌子而大行其道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譬如,中国传统的“王道”观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他人利益,在国家关系中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在今天依然是符合国家交往原则的。而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以其了解中外的文化、地缘优势,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沟通中外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过去的几代国家领导人主要强调海外华侨华人维护国家统一、通过投资等活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而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加强调华侨华人融通中外的“文化桥梁”作用,更加重视中华文化在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识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他面对华侨华人说:“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8]
(三)实施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中,华侨华人作出了重要贡献。荷兰学者包乐史(Leonard Blussé)认为,“中国南海成为印度洋海上丝路的起点已经有一千年之久”,“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状况,尤其是福建商人对生意的敏锐反应,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中国海贸易的驱动力量”。[12]4-5这正是早期华侨华人的力量,因为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缺乏政府的支持,“中国的旗帜并没有紧随着贸易的步伐而开展”,这是中国沿海老百姓的自主选择,并非“帝国政府朝贡贸易体系的一部分,而是在遍布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贸易活动中,地方经济和跨越村子边界的机会商业化的结果”,中国商人是经济渗透的方式,也就是他们每到一处使自身适应当地的情况。[12]12-14可以说,华侨华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缔造者和开拓者。在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之时,兼通中外的华侨华人可以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习近平在考察广东时十分肯定华侨华人在此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30多年来,华侨华人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各地投资兴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13]
(四)习近平长期在重要侨省工作,对侨务工作有深刻的认知和研究
习近平在华侨大省福建和浙江工作20多年,长期分管侨务工作。在福建的十几年中,他屡屡题词、作序、发表讲话,褒扬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1995年,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学术论文,提出要确立“大侨务观”。[14]2006年5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的习近平在在美国大纽约地区江浙沪及部分闽籍侨团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浙籍华侨华人的贡献,特别强调了浙江籍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15]2014年10月17日,在陈嘉庚先生140周年诞辰之际,习近平专门致信集美校友会,希望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①这些都表明,习近平对华侨华人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了解和扎实的研究,这是他提出“根、魂、梦”论述的重要原因。
(五)习近平在地方长期主政,一贯重视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
习近平主政地方期间,一直重视文化建设。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200余篇短论,这本身就是重视文化的体现,其中不少短论直接讨论文化的价值和作用。②他强调文化的“灵魂”作用,说:“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16]他还对中华民族精神构成要素的区域特色文化和精神进行提炼,提出了“浙江精神”,并撰写学术论文进行探讨和推广。[17]正因为习近平长期以来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和研究,担任中央领导之后,他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高度出发,在侨务工作中提出“根、魂、梦”论述,在引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提出“中国梦”思想,就成为顺理成章、符合逻辑发展的事情。
习近平“根、梦、魂”论述是对老一代领导人侨务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其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寻求中国国内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梦”思想提出的先声,也是“中国梦”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通过吸纳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创新成果和智慧,其“根、梦、魂”论述的内涵必将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注释:
① 参见“习近平致集美校友会信”(2014年10月17日),福建侨联李雨提供影印件。
② 譬如,《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收录了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的《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精神文明要从“娃娃”抓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文化是灵魂》、《文化育和谐》、《“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等直接论述文化的文章。
[1]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N].人民日报, 2010-07-26(1).
[2]仁贵祥.毛泽东侨务思想与实践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2):4-13.
[3]仁贵祥.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声:邓小平侨务思想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91-97.
[4]仁贵祥.江泽民侨务思想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4):104-113.
[5]金冲及.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潮的历史演进[J].近代史研究,2014(4):9.
[6]李资政.海外华人须加强联系维持华人社会对中国价值[N]. 联合早报,2005-07-23.
[7]杨荣文.辨识文化身份及政治认同新加坡华人已相当成功[N].联合早报,2005-07-23.
[8]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强调: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 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4 -06 -07(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9-100.
[10]央视新闻联播.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上的国家治理[EB/OL]. [2014-10-13].http://news.ifeng.com/a/20141013/42191256_0.shtml.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2]包乐史.看得见的城市:东亚三商港的盛衰沉浮录[M].彭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3]习近平.习近平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EB/OL]. [2013-09-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5/c_117506805.htm.
[14]习近平.“大侨务”观念的确立[J].战略与管理,1995(3):111-113.
[15]习近平在纽约华人华侨欢迎晚会上说,浙江发展必将为侨胞带来美好发展前景[N].浙江日报,2006-05-09(1).
[16]习近平.文化是灵魂[C]// 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49.
[17]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J].哲学研究,2006(4):3-8.
[责任编辑 李夕菲]
2014-12-01
刘 进(196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侨乡文化、华侨华人历史和侨务政策研究。
D634
A
1009-1513(2015)01-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