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经济的政治心理研究—— 以晋商与徽商为例

2015-03-17 21:49:18姚丽霞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00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008
关键词:徽商晋商

姚丽霞,万 斌(.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00;.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008)



官商经济的政治心理研究—— 以晋商与徽商为例

姚丽霞1,万斌2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家庭、同辈团体以及时代背景共同影响着晋商和徽商的政治心理的形成。作为“官商”,晋商和徽商与封建政权结合,这一方面让他们得以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甚至是致命的弊端。同时,他们留给后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晋商;徽商;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1]。政治心理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三个部分,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从逻辑上说,三者有一个时间先后的顺序:人们先有了一定的政治认知,然后产生某种政治情感,最后形成政治态度。实际上这三个部分是互相影响的。政治认知可能受到政治情感的影响,也可能影响政治情感,它们都会受到个人政治态度形成过程的影响。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中以晋商和徽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传统上,晋商和徽商被称为“官商”,即通过与封建政权的结合从而得以发展和繁荣,他们的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都很有代表性。

一、晋商和徽商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而晋商和徽商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家庭、同辈团体和时代背景这三方面共同影响而促成的。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起点站,是影响成年后政治行为的幼年经验的始发站,也是政治价值实现从父辈到子女传递过程的场所,因而家庭成为最受学者注意的社会化媒体。”[2]“在家庭中,父母对儿童政治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父母的政治态度、政治倾向性、政治意识、政抬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政治语汇的使用、家庭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政治心理的因素。”[3]

晋商和徽商政治心理都受家庭的影响很深,“朝中无人莫做官”,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与官府结交,为家族中的成员买官进爵,如晋商中著名的乔氏家族。他们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清朝政府的“捐输官衔”制度,为家族中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捐了官。此行为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寻求政治权力的庇护,为自己商号的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有利条件。徽商为了在与其他商帮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徽商在商业发达后,就开始重新考取功名进入官场,而有的甚至直接花钱买个官衔,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以姿源县为例,晚清与民国初年的婺源商人有421位,其中具有各色功名身份的有224人,占总数的53.2%,这些功名身份多达36种①参见: 民国《婆源县志》卷四十二《义行》.。这些商人无疑属于近代徽商中资力较厚的上层分子,其跻身于士绅的努力在获得功名身份后取得了成功。徽商们通过商场与官场的结合来扩大影响,提高竞争力,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取得官方许可的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润,使商业更加兴旺。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信仰,晋商和徽商在耳濡目染中成长,形成对政治的爱好和向往。与官员结交,甚至通过考学或金钱的方式获得功名以对经商有所助益,这一直是晋商和徽商从小就被教诲的经商之道。

(二)同辈团体的影响

同辈团体是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者的自愿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在亲密频繁的交往中,同辈团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微观文化单位,传递所属团体的政治文化。”[4]

晋商和徽商主要是以商帮的方式生存,所谓商帮是指“称雄逐鹿于商界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或商人集团,它常常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所结成的并有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富商构成商帮的中坚力量。”[5]古代的商帮实质上是一种协会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其内在的约束力来自血缘、地缘、文化认同,也来自合作的经济利益与拥有一致对外的团体谈判能力,因此商帮对商帮内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对内自律、对外自我保护的作用。商帮的观点,尤其是其核心人物的行为和主张会对商帮其他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晋商和徽商中,代表人物分别是乔致庸和江春。当时晋商很想交结慈禧太后,但是一直没办法接近,最后由晋商的代表——乔家大院大德通票号的大掌柜高钰来负责牵头。当时,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慈禧太后要逃跑,由内务府大臣桂春安排路线,而高钰和桂春私交甚笃,桂春便将行程安排告诉高钰。高钰知道这是结交慈禧太后的绝好机会,争取让慈禧太后旅途中住在乔家,竭尽所能给予很好的招待,临走又送了她20万两银子。从这以后,慈禧太后改变了对晋商的印象。回到北京后,慈禧太后作了一个决定,根据《辛丑条约》规定,中国给西方国家赔款10亿两银子,清政府将这10亿两银子交由晋商票号经管,晋商因此获利菲浅。

徽商同样如此,例如徽商的代表——歙籍盐商江春,曾担任两淮盐业总商达40余年。“辅志弊谋,动中款要,每发一言,定一计,群商张目拱手,画诺而已。”①参见: 袁枚的《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三十一之诰封光禄大夫奉宸苑卿布政史江公墓志铭.乾隆六次下江南,江春有幸接驾,并个人捐银30万两,因而得到乾隆的嘉奖,为他亲笔题写“怡性堂”的匾额,并封他为内务奉宸苑卿,还赏戴孔雀翎,授以布政使之衔,让其他商人羡慕不已。

为验证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图8(c)给出了免疫检测实验中得到的AFP、PSA和ApoB 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的SERS光谱.由图8(c)可见,强的SERS信号只在AFP存在时得以显现,PSA和ApoB并不会对检测的SERS强度产生影响.因此,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实现对AFP的定量检测.

在晋商和徽商的领军人物积极投靠政治,并通过贿赂官方而获得巨额回报影响下,商帮的其他成员也积极响应,在这些晋商和徽商领军人物的影响下,商帮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向政治靠拢,通过结交权贵而使商业获利。

(三)时代背景的影响

时代背景对人物的政治社会化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时候,既要入乎其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解人物自身、思想与行为的内在逻辑;又要出乎其外,考察其与宏阔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的特定的历史品格。这样,才能透过偶然性与必然性,个性与共性的层层迷雾,把握住人物的真实面目与历史价值。”[6]

自汉武帝开始,政府实行“官山海”政策,一直有意识地打压商人,政府自己直接从事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这是因为买贱卖贵的盈利模式会破坏封建政权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但长期官营工商业的实践也使政府看到了官营经济低效率的弱点和和民营经济高效率的优点。因此,明清时期的工商业政策基本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这也是明清时期之所以能出现以晋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的原因。

清政府统一边疆的过程中,晋商大显身手,许多商业巨子,如垄断蒙俄贸易的大盛魁就是在军营中诞生的。战争结束后,为保卫边疆安全,还要留相当数量的军队驻扎,为大军提供军需的任务又落在了在大漠经商的晋商的身上。商随军行,军赖商供给,商靠军生意,相互依存,互济为名。而晋商的主业——票号,从产生到1861年以前的四十年间,主要经营商业汇兑,存放款业务居次要地位,与官府联系很少。1862年以后,由于太平军、捻军起义造成交通阻塞,各省关无法正常向北京解运京饷,清政府不得不求助于票号,这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清政府税款协饷、军费转运、调拨的困难,又给票号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此,票号与清政府关系得以建立并日益密切。到20世纪初的庚子事变,又使得票号与清朝最高权力集团攀附关系,并深得皇太后慈禧信任。《辛丑条约》,逼迫清政府付各国战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主要由票号汇解,给票号带来了业务的畸形繁荣,票号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徽商是从盐业方面起家的,中国明代由国家对盐业实行垄断性经营。明朝初期洪武年间,为了解决北边驻军军饷不足的问题,明朝效仿宋朝的做法,制定了“召商输粮而与之盐”的政策,即“开中制”,允许私人用粮草换取盐引(又称盐钞,是一种取盐的凭证,可以作为代币流通),从事盐业贸易。到明朝中期,“开中法”法行弊随,实施了另一种名为“折色法”的政策,改让商人以银两换取盐引,徽商以地缘靠近两淮盐场集散地,在两淮地区大显身手。由于盐业的利润太高,明朝后期开始实行“纲监制”。纲监制实际上是政府授权的私人垄断,进入盐纲者都有政府官员背景,盐业就变为官商勾结的私人垄断而获利丰厚的行业。徽商靠盐业垄断获得暴利而富极一时,保持这种暴利的唯一方式是靠政府维持垄断地位。这样,徽商就把心思用在交结官府上。

晋商和徽商的盛衰,始终在封建统治者的严密控制之下,他们身兼地主、官僚等多重身份,在政治上是封建统治的忠实追随者,不可能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晋商和徽商是两个封建商帮,对封建政权的依附性很强,它主要是籍助封建政府赋予他们的某些特权而崛起并称雄于商界的。因此,他们和封建政权在经济利益上息息相关,在政治上休戚与共。在封建政府的庇护下,晋商和徽商赚取了高额利润,除缴纳课税外,巨额资金耗费在“报效捐输”上。

二、晋商和徽商依附政治所带来的利益

“官商经济”通常是指企业依靠与权力部门的特殊关系进行经营,获得超乎市场竞争规则之上的特权,从而实现有利于自己的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辉煌一时的晋商和徽商,是旧式中国典型的“官商经济”,官商互济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凭着在政界的经验和关系网,不仅可以获得这些封建势力的袒护,还可以与他们相互“提携”,共谋“生财”之道。

徽商的重要特色是“贾而好儒”,无论是通过结识官吏还是让家族的人直接进入官场,“贾儒的结合”最终都会变成“官商的结合”。徽商让子弟读书走科举之路固然有其文化传统,但更现实的还是子弟当官后可以作为徽商的后盾。徽商的主体是盐商,盐业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官员就利用其特权垄断了这个行业。徽州盐商在清政府实行“纲盐制”时,通过勾结官府垄断两淮盐引的特权发展起来。朝中有人当官,商场就有人经营盐业,例如乾隆时的大官曹振镛家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业儒入仕是众多徽商的终极关怀,“读书做官”不仅在文化伦理上具有最高的价值,而且在世俗中也成为最具体的终极人生目标。

三、晋商和徽商衰败的历史必然与警示

晋商和徽商的成功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自身良好的素质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靠“寻租”,靠与封建政权的结合。其成功的同时,已经孕育其日后衰败的危机。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背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的大潮,具有很强的买办性、封建性。当买办性与封建性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被历史抛弃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抛入历史的陈迹中去。

(一)官商结合造成对封建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过分依赖

晋商和徽商衰败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在于他们的封建性。19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已很密切,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的联系步步升级,以至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晋商的兴亡。晋商依靠结交封建政府生存,靠为封建政府服务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晋商也必然祸及自身。以山西票号为例,庚子事变后,光绪皇帝传旨,电令各省解京饷款,改电汇山西票号,山西票号成为清廷总出纳。票号与清政府勾结,是因为它需要封建政府的政治保护和款项过帐的业务利益,而清政府也需要票号汇兑机构的资金通融,共同的利益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山西票号作为一种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已经腐化变质,这为其后的衰败埋下了种子。清政府倒台,晋商商号放给清政府及官吏的巨资也无法收回,最终失去了清偿能力而被北洋政府查封。

徽商的中坚力量是盐商,他们在明代中叶盐法改革时抓住时机,通过依附封建势力取得了盐业的垄断权。在其后的数百年里,他们凭借手中的垄断权取得了高额利润,积累起了大量资本。但是后来由于政府废除纲盐法,实行票盐法,从根本上取消了徽州盐商在两淮盐业中的垄断特权,徽州盐商毫无竞争能力,从此便一蹶不振。晋商和徽商过于依赖政府,一旦政府政策发生改变或是政府出现财政问题,便只有死路,这真是“成也官,败也官”。

(二)依赖政治,无法与封建政权脱钩,忽略制度创新

晋商和徽商之所以能在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热爱学习,不断创新,但他们根植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中,其思想上始终没有近代化生产的创新意识。

初始经营的山西票号没有官府的参与,经营颇有自由市场经济的风范。制度创新在晋商兴起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晋商在发展过程中较早地进行了“两权分离”、“顶身股”等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极大推动了晋商的长足发展。但19世纪60年代以后,山西票号开始与封建政权紧密联系,凭借政府赋予的特权轻而易举获取暴利,与商品流通的关系逐渐疏远。辛亥革命以后,票号已没有能力再从事过去商业汇兑的正常业务,从而难逃覆亡的悲惨下场。

徽商同样如此。徽商早期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勇于开拓市场和金融制度创新。明清时期,徽州“商贾四出”,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主要从事长距离的商品贩运贸易。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这些创新的精神使得出身草根阶层的徽商脱颖而出。但到了清末,资本雄厚的徽商更注重的是如何攀附朝廷,而不思进取,故步自封。如徽州茶商在国际市场上失利,不仅是由于国外茶叶种植成功,更主要的是制茶工艺的落后,导致茶叶质量下降。当时印度、锡兰、日本都采用机器制作茶叶,而徽州茶商还采用人工制茶的方法,且不愿意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质量不如“洋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口量逐年递减。

(三)热衷政治投机,忽略现代化管理

与以往旧式商人一样,票号经理们在经济上发达以后,便开始搞政治投机,以挤进官僚队伍为荣。例如,平遥日升昌票号的财东李箴视,不仅自捐官衔,还给已经死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捐衔,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辈男子均捐有文武头衔,李家女子亦均受封为夫人[1]。而这样官商不分的后果,便是票号日益偏离了市场轨道,愈加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式。

徽商在对封建朝廷的“报效”中获得了许多特权与好处,使徽商在明清盛极一时。但正是由于徽商对封建朝廷的依附,使得徽商的成就主要建立在官商互济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政府保护下,徽商逐渐丧失竞争意识和系统的经营理念。而当这种垄断一旦结束,徽商便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尤其在受到国外资本强烈冲击时,他们更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对竞争者的行为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最终将自己原有的市场拱手让人,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四)商业资本损耗严重,影响扩大经营

封建社会晚期买卖资本,在西欧一般都转为产业资本,但晋商和徽商的资本带有封建色彩,主要是用于增强封建权势。晋商的捐官纳衔支出极大地影响其商业发展。虽然晋商曾因同政权力量的结合促进了自身的崛起,但当他们把大量的商业资本用于捐官纳衔之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他们商业的正常发展。晋商对朝廷的“报效”及其他社会性支出也是他们陷入消费陷阱的主要因素。如上文所述,晋商捐输的修城费用数目巨大,以晋商为主的两淮盐商和两浙盐商、长芦盐商多次向朝廷助饷、赈济的银两达数千万两,粮食达数万石。巨额的捐输支出和各级官吏爪牙的勒索榨取,使许多晋商家族陷入了消费陷阱而最终落入了破产命运。

徽商业贾致富后,其资本的出路有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投资于自己入儒和子弟习儒的花费上面。为了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了达到“业儒入仕”的人生目标,徽商不惜工本地从事着自己的“儒业”。致富后的徽商大都不惜重金,投资于子弟的业儒入仕,这就日益损耗着徽商的资本,影响了徽商经营资本的周转,从而也影响了徽商对商业的进一步扩大经营。

当然,晋商和徽商的衰落还与当时经营环境的动荡密切相关。国内战事频繁和西方列强的侵略都使他们元气大伤,但归根结底,晋商和徽商不过是明清封建政权的附庸,他们把自己的商业经营和政治思维完全捆绑在一起,把官商结合作为驰骋天下的秘笈,造成了他们难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定势。

参考文献

[1]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08.

[2] 朱国云. 政治社会学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179.

[3] 朱永新, 袁振国. 政治心理学[M].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90: 82.

[4] 杨光斌. 政治学原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36.

[5] 石忆邵. 明清时期中国商帮崛起的动力机制及地域分异特征[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 (2): 59-66.

[6] 黄兴涛. 文化怪杰辜鸿铭[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353.

(编辑:付昌玲)

Study on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Joint Economy of Government and Merchants—— A Case Study of Shanxi Merchants and Huizhou Merchants

YAO Lixia1, WAN Bin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310012; 2.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310028)

Abstract:Family, peer group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joint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Shanxi merchants and Huizhou merchants. As “bureaucratic merchants”, they combined with feudal regime, which on one hand promote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but on the other hand brought certain or even fatal drawbacks to their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left some admonishments to future generations.

Key words:Shanxi Merchants; Huizhou Merchants; Political Psychology

作者简介:姚丽霞(1976- ),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心理,组织行为

收稿日期:2014-04-18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1.015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D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1-0093-06

猜你喜欢
徽商晋商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河北新发地的新生代晋商故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36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0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6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商回归
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 12:53:36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