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视角下实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节点

2015-03-17 21:35陈广亮
创新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本逻辑时代

陈广亮

时代视角下实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节点

陈广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于社会主义位置于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商品经济形态阶段运演的资本中介动力性与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的必备内蕴,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的程度也就成为判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而就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实现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初步实践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言,深化与资本逻辑全面有机结合的程度成为关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关键。

[关键词]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瓶颈;商品经济形态阶段;资本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改革由着力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改革向全面改革的升级。显然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改革2.0版本”阶段。由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以推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达成,其关键就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对位置于商品经济时空形态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言,就是适时推进商品经济时空形态的中介资本和社会主义的有机融合。因而,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必须全面深化与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融合资本逻辑的时代背景分析

(一)商品经济形态阶段:近现代世界历史所处的时代时空背景

对历史发展所处时代位置的科学准确认识是国家、民族、政党制定正确理论、政策,展开正确行动的首要出发点和重要依据。而迄今为止我们关于近现代世界所处何时代的问题却仍属“争论较大的问题”,以致“至今30年来一直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献中都未明确地提出和论证这个问题,只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主题发生的变化……明确提出并作出详细和精辟的论证过”。[1]

研判马克思主义关于近现代世界所处历史何时代的问题,就必须清楚以下几个范畴的本原内蕴:时代、时间、空间、阶段。不过我们在对时间、空间的科学把握上,长期以来处于时空二元论认知的困境中。[2]对社会发展阶段究竟是“五形态”还是“三形态”,也是争论不断。[3]因而首先准确把握时空的本原内蕴,掌握时代与阶段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明晰近现代世界所处的历史时代。就时空的本蕴而言,坚持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可以自然与社会二元分立,实质是对时空的机械唯物认识,也因此造就了时空社会化探究的长期停滞;坚持时空的实践起源性,[4]强调时空的社会规定性本原[2],这是以时空意识的起源代之以时空的起源,实质是对时空的主观唯心认识。时空的真正内蕴其实在于它是本原性的客观存在和属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性存在的二重复合。[5]时空先在的物质性与客观性决定人的时空的实践性,时空先在的无限性与有限性决定了人的时空的测度性,时空先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决定了人的时空的价值性。就时代与阶段的联系区别而言,时代是特定事物发展所处客观环境中能直接影响该事物自身发展的外在环境统称,阶段则是事物内部发展过程的细分,强调根据不同的标准,事物可区分为不同的发展段落。事物发展的阶段与外在有影响的时代关系是,时代不等于简单的年代,一般特指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的时空概念(即包括时间概念和影响事物发展阶段的客观环境);任何时空中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阶段;影响事物发展阶段的时代,由相应客观世界的主要构成状态确定,虽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但有一定的相对静止性。阶段和时代,尽管一个是就事物自身内部的发展而言,一个是就事物的外部影响而言,但一个事物内部的发展阶段同样也是事物内部的要素发展的外在时代环境,特定事物所处的外在时代环境同样也是相关事物发展的特定阶段。

依据上述对时代及相关范畴内蕴的探究可知,以时代内蕴的社会生产方式、时代特征或是时代主题作为不同时代划分的准则难免有以小盖大嫌疑。而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论——依据经济社会运行的差异区分不同时代的理论,可谓人类宏观不同时空发展或时代划分的科学标准:世界发展的第一个形态阶段对人的中介依赖和位置于狭隘空间以及近乎简单再发展的循环演进,决定了它对应于世界的自然经济形态阶段(包括五大阶段论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世界发展的第二形态阶段对物的中介依赖和空间不断拓展与时间精细标准化的扩大再生产演进,决定了它对应于世界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6]即近现代以来世界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而近现代世界所处的商品经济时空形态阶段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在近现代时期所处的历史大时代背景,其原因就在于位置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某个具体社会都是整体人类世界既定商品经济形态运转阶段内部的组成要素,整体人类世界的发展阶段同时变成了其组成要素发展的外在客观环境,即成为了组成要素的具体社会的时代背景。

(二)资本逻辑:商品经济形态社会运演的中介动力支撑

商品经济形态阶段是近现代整体人类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那么这一阶段具有什么特征呢?从商品经济形态形塑的这一阶段的时空背景看,这是一个“逐步打破狭隘的社会格局而使社会日益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整体的能力体系的过程”。[7]109由于这一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依托于可见而又可不见的“物”上,即它“是建立在对物与关系二重复合中介依赖关系基础上,资本由于自身秉具的独特属性——同劳动二重性、商品二重性一样,资本具有物质外观和关系内核二重性,因而使资本生产过程成为劳动过程和资本社会关系生产过程二重化的辩证统一过程——成为推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的具体动力和实现社会普遍联系的中介媒质”。[8]具体而言,一方面,资本是这一阶段社会运演的中介媒质的原因在于:社会是人通过一定方式的物质再生产和自身再生产呈现出来的,而在商品经济形态阶段,无论是物质的再生产还是人的再生产等社会空间范围都已成为体现资本关系的物质生产构成要素,纳入到了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生产过程中,变成了资本主导下的物质扩大再生产和人自身的扩大再生产,即社会的物质再生产和人自身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的中介运演——无论在社会关系生产上还是在社会关系决定的物质生产上。另一方面,作为这一阶段的中介动力支撑,二重性运演的资本逻辑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支撑、推进商品经济形态社会的运演:就资本是秉含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物、是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而言,资本的运演逻辑是通过生产前提条件的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展开生产、最后销售,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7]444因此也可称此为资本的自然属性或一般属性展现过程;就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9]而言,资本的运演逻辑是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通过生产资料的扩大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科学完善,逐步达到物质交换和关系、需求、能力全面形成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资本逻辑时空运演的生产方式典型载体

如同过去人成为奴隶必须借助于奴隶制一样,资本及其运演逻辑是商品经济形态阶段世界时空发展的中介媒质和动力支撑,但它的具体作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制度载体才能呈现出来。而当资本依托一定的社会制度载体时,是否必然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呢?马克思指出,资本在附属商品经济形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很早就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在极不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10]这鲜明地说明了资本并不只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把资本仅仅归属于资本主义是错误的。不过由于资本成为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中介媒质,因而它依托的社会基本制度载体又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即位置于近现代世界转型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或由商品经济的低级阶段迈向较高阶段的时期,特定社会制度必然实现和不断推进社会运转方式和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那么哪些社会基本制度可以实现和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近现代社会合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发展呢?这必须从资本作为中介媒质的历史位置说起。既然资本是中介媒质,就必然有两极:一极是不完善、不和谐的,处于商品经济形态发展一定程度中的人类自身(不单只有资本家,而是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整个人类群体),一极是趋向相对完善、和谐的,更高形态阶段的人类社会。因而谈资本逻辑现实依托的社会基本制度载体实质是在讲人类什么主体可以担纲其人格化代表,从而有效地推进其合乎历史的发展。是可以由私人或私人集团,譬如资产阶级可以围绕资本逻辑通过其社会基本制度的建构,即资本主义方式实现资本逻辑载体现实化,从而合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发展;也可以由国家全体人民或集体群众掌握资本逻辑并建构相应社会基本制度,即社会主义方式实现资本逻辑载体现实化,从而合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并行共存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不同模式之一,而并非居于资本主义之后并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基本模式”。[11]

二、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时代实践

(一)实践特征及成效

研究选择的菌种均为实验室常规典型菌种,与引起淡水鱼腐败变质的菌种(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摩氏杆菌属等[4])存在一定差异。在研究保鲜剂的抑菌效果时,不同保鲜剂对不同菌种的抑杀菌效果会有所不同,但研究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试验中1.30 g/100 mL柠檬酸抑菌效果最好,作为一种有机酸,不仅改变环境pH值,影响微生物抗热性,还赋予鲜切鲫鱼一定的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水产品保鲜剂,但到底是单一使用的效果好还是与其他生物防腐剂复配效果好还需进一步探讨。

尽管社会主义中国通过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不过摒弃资本因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式的机制模式并不是迅速推进的,同样推进资本逻辑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的实践也不是预知下的按步推进。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无古人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推进的异常艰难性,与中华民族优秀文明融合的复杂性,使得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的实践呈现如下特征:第一,理论指导上,既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又注重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中国具体实践经验的提炼,丰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而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的现实实践。新时期以来,国家特别注重根据马克思主义精髓的与时俱进性,针对“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2]139和改革开放前我们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12]261的局限,党和国家坚持社会主义“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12]42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实践推进上,突出“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实践,既勇于实践又注重检验反馈后的科学调节。在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对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知,党和国家并不是先知先觉的,而是随着国家推进合乎时代的内外变革调整的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式实践,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因而正是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反复检验,才在当代初步形成了包括资本逻辑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机制变革调整上,注重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机制完善的逐步推进。例如在经济体制变革调整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在迄今30多年改革实践中,逐步地实现着由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国家的社会建设结构逐步由“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通过在新时期至今30多年逐步推进的有机结合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完善,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明显巨大的成效:首先,国家的经济社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例如经济上,中国长期保持着快速良性发展,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前的世界第15位跃居到现今的第2位,完成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政治经济职能上,国家逐步实现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管理体制向更加科学、合理、实效的市场决定政府有为的体制机制转变;文化体制上,实现了由单一的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引领的多层次多类型文化繁荣方向转进;社会建设上,呈现出“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13]其次,国家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构完善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例如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和怎样建设及把握上,由从单方面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到多维地既注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也关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优先突破;既注重发展效率的优先,也强调战术公平和最终共同富裕、和谐幸福的追求;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实现了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迈进;在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上,实现由单一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递进;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上,逐步确立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最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群众更加深化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三个自信”并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式冲动,而是源于新时期以来国家展开的合乎时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逻辑有机结合制度实践的成功。

(二)实践意义与历史启示

中国推进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展开,就其哲学意义与历史启示而言,首先,在于明确地表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的现实可能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的现实实践,不仅没有使得社会主义中国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二者有机结合实践的失败局面出现,更没有因为二者摸索式实践影响到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退步。与此相反,中国不仅坚定地保持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更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资本逻辑有机结合实践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国家的整体跨越式发展,更加清晰科学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过由于资本逻辑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推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切合国情,与时俱进是历史启示的它的成功实践的必备要素。其次,在于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的现实必然性,因而突出地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从历史纵向梳理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有五百年的历史,说它由空想到科学迄今只有160多年的历史,说它由理想到变为现实不足百年,不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潮一同出现于近代世界时空形态由自然经济形态阶段转向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一同诞生性,[14]社会主义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就推进历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摒弃资本逻辑则战略影响历史的发展等,同样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附属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社会基本制度性,社会主义本蕴的内置资本逻辑性。因而社会主义在其历史方位上,是隶属于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社会基本制度。最后,透过社会主义对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隶属,进一步地昭示了它与资本主义同属这一阶段的历史方位性——尽管社会主义是这一阶段的正向性发展,资本主义是这一阶段的负向性发展。[8]这就是真正决定二者所以在近现代世界发展时期长期自发并存和自觉博弈的根源所在,同时也直接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须和资本主义国家等商品经济形态阶段采用其他基本制度的国家展开互利共赢式发展。此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并行共存也间接地表明了隶属于商品经济形态的社会主义与本属时间经济形态的共产主义的本质不同性:特定的社会时空形态对应着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跨时空的社会生产方式是不存在的。不过必须着重说明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属商品经济形态阶段性,并不妨碍、也不会改变整体人类社会迈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而且本质必须是依靠社会主义的“正向推动”[15]才能实现。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瓶颈突破的节点

从哲学意义上而言,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社会主义位置近现代世界的大时代时空背景性和资本逻辑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社会运演的中介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资本逻辑有机联系的本质内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展开不仅说明了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与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更深刻地昭示了中介作用的资本逻辑运用的本质区别在于趋向相对完善发展的不完善整体人类由谁掌握和运用这个中介发挥作用。然而,尽管资本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使得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已经处于由划定特定区域——经济特区形式展开这种实践到试验特定区域自由贸易的关键时期,由于“资本理论包含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理论问题”,[16]149由于贯穿整个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长期性致使人们全面把握资本内蕴的困难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界、理论界对其研究与国外相比却相距甚远”[16]150性,由于人们仅关注到自身秉具二重属性的资本所代表的社会关系性,资本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实践应用的现实却一直被有意回避,而用资金一词取代,“并被用以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6]150与此相反,另一些人却片面夸大市场和资本的客观作用,极力贬低社会主义秉具的能够对其科学引领的客观属性,倡导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那么科学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不是有意回避,也不是虚无,而是正视,是疏导,是怎样准确把握和科学应用。这就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进与资本逻辑的全面结合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推进资本逻辑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有机结合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必须突破的瓶颈,是由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近现代世界变化的内外时代时空背景决定的。一方面,近现代世界社会的整体发展既处于一次大转变过程中,又处于一次中变革过程中。所谓近现代世界正处于一次大转变过程中,是指16世纪左右开始,整个世界就开始了由自然经济社会时空形态向商品经济社会时空形态转进的历史时代变革过程。近现代世界两大社会时空形态转变的过程并不像传统研究认知的那样,是某一单个历史事件尤其社会关系变革类的政治性事件,如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多个不同领域不同纬度的变革肇起,例如欧洲商业革命的勃兴、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产生等。关于确定16世纪为时间起止点,马克思曾明确表明过。[17]就其原因而言,主要与上述几大不同领域的变革都于16世纪左右展开有关。为什么就整个世界而言,如今仍处于这一历史大时代转变过程中,这与当代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仍旧处于这一历史转型中密切相关。秘鲁著名经济学家德·索托曾指出,迄今世界仍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全球性社会转型。[18]所谓一次中变革过程,就是指率先展开这种社会转型的发达国家,不仅相对彻底地完成了这种社会转型,而且实现了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的社会发展由传统主要依靠“强制和野蛮的或被描述为血腥的方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革新。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过程已处于近现代世界大转变和中变革的复合境况中。当代中国之所以仍处于世界大转变过程中,在于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面完成由自然经济时空形态向商品经济时空形态的彻底转型;当代中国所以也遭遇发达国家的中变革,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兴起的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变革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的,且仍在进行中。因而当代中国仍处于近现代世界两大社会形态大转变过程的时代背景,使得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调整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必须突破的关键瓶颈,不过发达国家展开的转向科技进步的中变革过程,又为当代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积极把握,充分运用。

(二)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逻辑全面结合以适应时代考验的现实路径

1.深化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

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当然才能持久不断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改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重要动力,但是不能仅是标语式、现象式号召,看器物学器物、看制度学制度。当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制度的完善纳入到时代视野下时,这就要促进资本动力对生产力发展的引领、资本与社会主义制度互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促进。具体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积极确保市场主导、政府有为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

2.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与资本逻辑结合关系的理论探究

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社会整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渗透作用,因而对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不能无视或有意回避,也不能把关注仅限于经济领域、经济学界,哲学界、政治学界、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等,学术界都要结合本学科领域推进相关的探究,必要时甚至必须推进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当然,为实现我国理论界对此探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家的政治法制在确保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前提下,应做到中央党校2010年举办的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中所倡导的“不打棍子、不抓辫子、立足前沿、平等交流、相互切磋”。[19]

3.围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目标解放思维观念

新时期以来,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设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没有达到彻底完备的程度,也不会在某一个既定的时间点上做到彻底的完备。恩格斯曾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0]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21]因而必须积极借用系统思维、生态思维、模拟实验思维等现代新型思维方式,更准确科学地推荐进资本逻辑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

4.深化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

针对可以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特定生产部门,不论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还是社会建设上的,可以通过整体转企改制,例如对各地的新华书店、出版社等;也可以先由事业单位剥离再转企改制,例如时事政治类的媒体经营单位,以实现其由事业单位向市场企业的转型;针对不可以实现市场运作的国家生产与管理部门和有审批权的事业单位,要注重多层次监督机制的创设和多方式考评机制的制定,以增强其职能运用的正当性、服务性、效率性;推进政企、政事、政府和市场服务组织的分开,监管和举办职能的分离,以强化各自机制运行的专业、公正、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明义.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当前我们所处何时代问题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2).

[2]王林平,高云涌.时空二元论的理论困难及其解决出路——对国内有关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研究的前提批判[J].哲学研究,2013,(8).

[3]张建云.跨世纪的争论几代人的思索(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4).

[4]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J].哲学研究,1996,(3).

[5]陈广亮.空间认知的几点反思[J].甘肃理论学刊,2013,(3).

[6]陈广亮.关于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认识[J].唯实,2011,(1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陈广亮.再论马克思历史发展阶段理论视域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4,(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0.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1.

[11]陈广亮.再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的自发性与博弈的自觉性根源[J].探索,2013,(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 2013-11-6(11).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15]陈广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3).

[16]孔祥毅.金融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23.

[18][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9.

[19]朱可辛,郭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界的一次盛会——“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10”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2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责任编辑:杨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5)01-0048-06

[收稿日期]2014-08-18

[作者简介]陈广亮,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6)。

猜你喜欢
资本逻辑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e时代
论资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