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宁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职业技能鉴定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对策探讨
寇 宁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通过剖析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从机构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行“双证书”互通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进行论述,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
职业技能鉴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
我国从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至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在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进行公平、科学评价和认证的有效途径,依据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条件来确定鉴定内容,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考核鉴定,以确保鉴定的规范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使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成为从事相关工作并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将职业技能水平作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面对当前社会对从业人员技能操作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有效地衔接就成了各个教育机构深入探讨的焦点问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职业教育机构受行业协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合管理,职业教育机构与行业协会合作,由教育主管部门发放毕业证书,行业协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协会还会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提出调整意见,从而保证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实用性,提升了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竞争力。
但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并没有紧密衔接起来,职业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完全脱节的。从职业教育机构来看,学生毕业时只能领到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要到相关机构参加培训和鉴定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取。而职业技能培训的考试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不相符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了获取利益,会出现培训时间短、操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在鉴定方向和内容上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
将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衔接,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近年来,针对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许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了各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劳动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但是仍然存在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脱节的现实问题。如果能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职业教育进行良性衔接,势必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增强所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是对教育水平的衡量,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知识的评价和证明,也是劳动者求职、任职以及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因此,无论是证明学历水平的毕业证还是证明劳动者技能水平的职业资格证,均是职业资格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明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有机结合,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改革主动适应职业技能鉴定。当前,中职学校各专业执行其教学计划和大纲,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则有相应的鉴定标准和规范。因此,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要求对接,将具体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衔接,在职业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这有利于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使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能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相符。
为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只单纯教授理论知识,应遵循“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要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实践,借助行业、企业力量进行专业进修学习,从而培养造就一批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此外,还可从工作一线引进具有行业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及培训任务。
课程开发应围绕相关行业的发展,并结合相关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标准制订实施方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调查论证,开发专业课程、编写教材,在题材、内容、事例、实践等方面应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要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相应岗位的实践技能衔接,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为纲领进行教材建设。
依靠中职学校资源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之间形成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得以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设计和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及岗位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估、加强考试管理和考核质量分析、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
首先,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建立组织体系实现逐级监控。成立教学监控机构,下设系部及教研室,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严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其次,还可结合评估检查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监控,具体做法有组织经常性的教学检查,深入开展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学习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价等。
再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科学制订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开展教学调研、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等。
最后,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向校外延伸,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与分析,了解岗位要求、用人单位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各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和资源,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在校学生积极开展相关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双证书”互通制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至少拿到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职院校“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考试考核标准及内容与国家职业鉴定考试标准、内容对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全日制普通教育模式。构建“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岗位为中心,围绕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使所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中职院校要以相关行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采用“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其学制内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修订相关专业教学计划,探索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构建“双证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两种证书培训内容衔接、融合。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主体,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制订操作标准,初步做到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沟通、衔接。初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部分学历教育考核在校内互通互认制度,凡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已拿到相关专业培训、鉴定证书的学生在毕业考试时只参加理论考试。
甘肃省中医学校根据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于2004年率先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和社会认可。充分发挥在学校设立的甘肃省第73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积极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互通制,切实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首先,学校积极开展调研与论证,并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将“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这条主线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接轨、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接轨,构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形成“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双证书”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双证书”融通教材体系,以规范中医药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其次,学校通过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专业课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临床和生产一线进行培训学习等,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再次,针对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技能要求,开展与专业对口的技能鉴定项目。设立在我校的国家第73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调剂员、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检验工、护理员、紧急救助员等26个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其中,针推、中医专业学生可开展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紧急救助员等培训和鉴定项目,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可进行护理员、养老护理员、保健刮痧师等的培训和鉴定,药学专业学生可开展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员、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等的培训及鉴定项目。从2004年至今,我校已经在全校各专业逐步推行“双证书”互通制,将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学历教育充分结合,实现了职业技能鉴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2004年至2014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达26 343人次,鉴定人数达23 566人次。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就业率由实行“双证书”人才培养前的80%提高到了现在的90%,特别是针灸推拿、中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并且学校还面向社会,在社区和农村积极开展各类医疗卫生岗位培训,发挥学校服务社会、辐射周边的影响作用,以“出口”拉动了“入口”,为甘肃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在于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进行科学评价和认证,目前各类行业都存在行业准入资格的考核。因此,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将中医相关技术类专业纳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其学制内完成相关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此前提下,取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例如,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或毕业之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中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等。
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积极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融通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材体系、校企(院)合作模式和管理体系,并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岗位为中心,围绕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职业资格教育,使学生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满足工作岗位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还应进一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设置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我校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及所开设的专业,既重视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又注重职业技能鉴定与相关专业教学对接。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积极开展社会及中医药行业对职业技能鉴定需求调研的前提下,有效设置社会及中医药行业需要的职业鉴定工种,面向社会、中医药行业、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健全有特色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不断开创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服务社会、辐射周边的新局面。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中职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将职业技能鉴定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衔接,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进为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应努力实现双方的科学发展定位。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虽然机构设置和职能不同,但也应在有效的衔接和互通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G630
A
1671-1246(2015)12-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