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夹弦剧种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5-03-17 16:40鄢秀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二夹弦剧种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地方性比较突出的二夹弦剧种从形成到发展,在本土文化与流行地域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政府对其发展重视不足,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缺乏有力的媒体宣传,其自身发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是当前需要认真思索的重要课题。

二夹弦;保护;传承

二夹弦在我国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比较流行,清新柔美的唱腔亲切流畅,委婉动听。“半碗蜜”是当地群众对二夹弦的亲切称呼。二夹弦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冲击,包括经济、政治的冲击,现代文化的冲击,致使二夹弦这一地方戏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有渐渐被人们遗忘的迹象。同时,二夹弦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状态。

一、二夹弦的历史

二夹弦是在鲁西南地区“丁香花鼓”这一曲艺形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咸丰初年,引马集(今菏泽甄城)的一个穷秀才,通晓音律,爱好诗词,喜爱丁香花鼓,经常教妻子演唱自己所编的新词。这个秀才突发奇想,经过多次的实验在丁香花鼓的基础上,融入妻子纺棉的时候纺车的声音,做出了类似二胡的弦子为演唱者伴奏,此即二夹弦的雏形。[1]

光绪六年,二夹弦的传人带领戏班进入了各地的市场,使二夹弦真正的从乡村乡镇走向了城市的舞台。解放之后,很多地方都设立了二夹弦的专业团体,使得这个地方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屡获好评。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夹弦被定义为“四旧”之一,遭到重创,多数的团体都被迫解散。二夹弦陷于困境。但是二夹弦的传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它的热爱,努力的在绝境中生存,困境中成长,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二夹弦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二、二夹弦的现状

豫东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二夹弦剧团目前有两个,改革开放以来,因为这些剧团的演员得不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大部分演员不得不离开了剧团。有些演员退休,有些下海,生活困顿。1984年,二夹弦在河南几近销声匿迹,这一地区的群众难以欣赏到高水平比较专业的剧团演出。

为了将稀有的濒危的二夹弦剧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2002年重新组建了二夹弦剧团,著名演员田爱云又多方筹措,创办了二夹弦学校,培养了40多名学生。但是人们对它的兴趣还是越来越淡薄。

三、如何保护并发展二夹弦这一地方戏曲

二夹弦其本身存在就是对某种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展现,跟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只要传承人在,就有二夹弦的存在。二夹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戏曲,地方特色的剧目内容大多数是生活的再现,多带有喜剧色彩乡土气息浓厚。因为地方性强,它只能活跃在本地,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维持运营。剧团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设备简陋,班底陈旧,没有像样的大型剧场,缺少年轻人以传承。[2]

1.二夹弦的演唱特点

二夹弦的地域性比较强,曲调铿锵有力,细腻缠绵,唱功是整部戏重点。二夹弦演员最初都是清一色的男性,用真声来演唱,所以音高较音域狭窄,调子也低。现在的唱腔是真假音混在其中的,高音的地方用的是假音,现在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保持了一致的演唱风格,这种真假声的唱法被称为“老(真声)配少(假声)”或者“大口(真声)小腔(假声)”剧中的“引子”“曲身”“曲尾”三部分是它唱腔的基本结构,根据演出的需要,在引子中包含了起板、打击乐和弦乐的前奏;曲身则是两句或者是四句完整的唱腔和大大小小的过门,根据演出的需要可以进行反复;“曲尾”是用一段唱腔,加入了变化之后所进行的表演,行内人称为“死板”。由于几个行当的演员本身演唱时的角色不同,并穿插其他的行当在其中,使得二夹弦的唱腔更加丰富。

2.二夹弦艺术衰败的原因

近年来大量的专家对二夹弦展开了研究与整理,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保护。从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来看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完善的制度、相关保护措施缺乏成效,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等。二夹弦衰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受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第二是没有形成健全的保护体系,第三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二夹弦艺术保护、传承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深受社会政治变化的影响。文化同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西方工业国家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西方文化广受欢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则逐步走向文化的边缘。[3]

(1)加大宣传的力度与广度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农耕文化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生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些都孕育了中华民族民间丰富博大的文化艺术资源,其中有的文化艺术种类属于世界独有,或居于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影响下承受了强烈的冲击。

在群众中加强宣传迫在眉睫。加强和新闻媒体合作,重视新闻媒体专题报道、采访;有效调动公共文化机构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围绕二夹弦艺术举办各种活动,例如论坛、展演、讲座等,加大二夹弦艺术传播的力度,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调动整个社会来参与。

(2)充分发挥现代化手段做好保护记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主要依靠宣传、保存、保护等手段,但难以实现对其有效的全面保护,现代化进程日益深入,在保护方法上我们应当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手段,例如录像、电子书、多媒体、录音、数字化、光盘、软件化、书报、互联网、杂志等,切实使得保护取得成效。[4]

(3)对代表性传承人加强培训,做好引导与指导

为了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当积极举办相关的传袭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是非常关键的举措。不仅使得传承人赢得了个人荣誉,也使得世人更加尊重传承人,对于有效提高传承人的工作自豪感与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肩负起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能够自觉肩负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能够无私地把自身具备的精湛技艺传承下去,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能够永久传延下去。[4]保障其传承发展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训与引导非常必要,需要使其掌握党的政策方针,相关条例规章、法律法规等,对其发展方向正确引导。

(4)积极组织各类展览、赛事、交流、培训

对二夹弦加强保护与传承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可以依靠媒体例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力度宣传,为整个社会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演出、赛事、交流、培训等各种活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相关学习,加大力度普及二夹弦知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创造有利的条件。

(5)政府加大力度做好扶持

政府需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非遗项目给与大力扶持,为其能够参与国内外各种交流创造条件,扩大品牌影响。

利用学校、教材、课堂等对二夹弦以及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普及。通过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培训、讲座等方式增进社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学习。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带徒补贴制度,定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考核传承效果,为成绩优异的学徒提供资金补贴。非遗传承需“口传身授”,要保护它、延续它,首先要为它找到优秀的传承人和学徒,政府要帮助这些传承者,特别是要让年轻的徒弟们生活有尊严,学习有自豪感,能创造效益,生存没有压力。

各地财政大多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应当出台专项的资金加大力度资助,确定重点项目对其进行重点资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看见成效,保障保护成果的取得,能够对其他项目的保护工作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5]此外,要确保各地能够落实配套资金和监督保护经费。同时,进一步扩大投入渠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加强二夹弦传播和旅游之间的结合,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1]江一舟.二夹弦概论[M] .郑州: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河南省编辑办公室戏曲组,1982.

[2]卢巍.二夹弦,在逆境中重生——访开封二夹弦实验剧团团长田爱云[J].中国戏剧,2004,(11).

[3]张发颖.中国戏班史[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4] 朱路阳.山东两夹弦的生态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 刘倩含.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3.

2095-4654(2015)01-0064-03

2014-10-13

阜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二夹弦田野考察研究”(2014SK034)

J825

A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