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对海权争端举措评析

2015-03-17 15:45李张兵
关键词:海权钓鱼岛争端

李张兵

(1.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合肥 230069;2.合肥工业大学 军事教研室,合肥 230009)

新形势下我国周边海上邻国不论大国还是小国,不约而同地在海权争端问题上大做文章,考验着我国政府战略忍耐心。面对海权被侵蚀的现实,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政府手中握有的反制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捍卫海洋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

一、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在东海、南海的岛礁主权争端中,我国享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以非常克制的态度,处理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权纠纷。但是,与我国有海权纷争的当事国习惯于中国的克制,并视之为软弱的表现,他们无视搁置争议,对于共同开发,要么设置前提条件,要么态度暧昧[1]。海权争端中的岛礁由于涉及我国核心国家利益,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在不否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下,在海权纷争中维权的措辞力度更加坚定,态度更加坚决。2013年1月28日在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访德时在柏林作《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指出“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的……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事行为,我们将给予果断回应”。2013年2月4日在加强海上斗争和海上安全合作问题座谈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发言指出,“……国家核心利益一点也不能损,国家主权一分也不能丢,国家领土一寸也不能少。”

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后,2012年9月11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发表谈话指出,“中国军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

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是捍卫海洋权益的举措之一,但是日本极力反对并要求中国撤销。我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于2013年11月28日回应说,“日方根本无权对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如果说要撤回的话,那么我们就请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中方可以在44年以后再作考虑。”

在钓鱼岛问题以及南海问题上,日本、菲律宾等国企图拉拢美国为其撑腰打气,日本游说美国承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合钓鱼岛,菲律宾等南海国家力促美国站在它们一边指责中国。无论美国是否介入中国海权纠纷,中国捍卫海权决心是一贯的,从未畏惧过美国。2014年4月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时说,“你在与东盟防长的一些讲话,和在日本政界和媒体的讲话,讲得挺硬,态度很鲜明,中国人民包括我个人看了以后,是不满意的。”国防部长常万全与哈格尔在共同出席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强调,“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会妥协,不会退让,不会交易,更不允许受到一丝一毫的侵犯”。

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在海权争端方面展示鲜明的立场与坚决的态度,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我国政府职责所在。东海与南海的海权争端核心是有关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东海与南海的一些岛礁被周边海上邻国非法侵占,并且侵占国使岛礁争端复杂化,企图达到永久侵占的目的。在中国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的趋势下,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我国政府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其次,海权争端的主张层面我国拥有充足的法理与历史依据。钓鱼岛、南沙岛礁等是中国固有领土,我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法理层面形成充足的“证据链”[2],只是某些国家没有勇气正视这些依据而已。我国领导人具有充足底气,在各种国际场合理直气壮地阐明在海权争端上的坚定立场与鲜明态度。

再次,对挑衅国亮出中国政府的底线与警告。长期以来在海权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克制态度,使得某些挑衅国对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底线始终比较模糊。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明确表明在海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与态度,是向对中国挑衅的国家划出红线,一旦挑衅国突破红线必将付出代价。

总之,面对当下严峻的海权争端形势,我国政府坚定地展现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鲜明姿态,在各种场合,各个部门的各级官员均阐明我国坚决捍卫国家海洋主权的决心和意志。

二、反应迅速,果断出击

中国一直在积极倡导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宣扬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但是与中国有海权纷争的国家由此认定,中国在海权争端中“维稳”的需求要大于“维权”的意愿,不愿也不敢采取过激反制措施激化周边安全环境,只能忍气吞声保持克制[3]。在涉及核心国家利益时,目前中国政府反应态度比以往更加积极进取,从抗议措辞的强度到实际反制举措,都令与中国海上争端国措手不及。

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曾达成“搁置争议,留待后世解决”的默契与共识,但是,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渐单方面背弃这种共识。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讨论从“私人岛主”栗原家族“购买”钓鱼岛、南小岛和北小岛,使其“国有化”。也就是在同一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第二天央视首次播报钓鱼岛天气预报。2012年9月14日,我国宣布钓鱼岛领海基点基线后,由中国海监组成的两个巡航编队,首次抵达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海域,开展维权巡航执法,由此拉开中国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序幕。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根据。”12月13日中国海监飞机B-3837抵达钓鱼岛领空,与正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的海监编队,对钓鱼岛展开首次海空立体巡航。2013年7月,新国家海洋局组建,整合海上维权执法力量,11月23日国防部又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海空域。

在这一波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导演的“购岛”闹剧引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本罕见地感受到来自中国果断、持续与有力的反制。2012年10月21日,日本副首相冈田克也在和歌山市发表演讲时,不得不承认石原慎太郎购岛闹剧“招致中国非常严厉的反弹”。鉴于安倍首相不承认中日存在钓鱼岛争端以及参拜靖国神社,2013年12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安倍自己关闭了同中国领导人对话的大门,中国人民不欢迎他,中国领导人不可能同这样的日本领导人对话。”

在南海问题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海空军远航能力不足,南海周边的海上邻国蚕食我国南沙许多岛礁,而我国未能有效捍卫海洋主权,因而助长了它们进一步侵吞我国海洋权益的气焰。2012年6月21日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对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和“管辖”要求。但是,对于越南的挑衅,我国政府不仅仅只是抗议,也就在同一天,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西沙、南沙、中沙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和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国高效率地迅速组建三沙市,是对越南通过海洋法挑衅我国南海主权的果断回应,有利于加强南海海上维权执法力量,也表明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坚决态度。中国设立三沙市本属我国内政,但是菲律宾、越南向中国提出各种形式的抗议,美国、日本对此也表示高度关注,这表明我国果断出击,设立三沙市,实施南海维权举措,使得南海争端挑衅国及其支持者措手不及。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企图干扰在黄岩岛泻湖内作业的中国渔船,中国两艘海监船迅速赶到事发地,阻止了菲律宾军舰抓捕中国渔民,此后中国海监、渔政等执法船只与菲律宾舰艇在此对峙。在黄岩岛对峙事件中,菲律宾出动海军舰艇,而我国在对峙前线始终是海上执法力量,因而占据国际舆论制高点,再加上海军力量在后方严阵以待,逐渐地我国实际控制了菲律宾非法侵占的黄岩岛。

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在处理海权争端问题时展现出雷厉风行的手腕,果断出击措施得力。目前中国政府在海权问题上调整长期以来坚持的克制态度,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首先,中国国力增强,维权信心倍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现代化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在民族心理上逐渐摆脱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民族自卑感阴影。面对海洋主权遭到挑衅的危机,我国政府有能力和信心迅速做出反应。

其次,对冲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冲击力。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质与目标是对中国进行遏制与围堵,目前这个战略还处于酝酿与实施阶段,并未最终成型[4]。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是操纵其亚太盟友与伙伴,与中国制造摩擦,牵制中国注意力。目前与中国有海权争端的国家,其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中国果断出击这些与美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挑衅国,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种对冲形式,促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反思其重返亚太战略的节奏、效果与后果,以及中国的反制决心与能力。

再次,对潜在的海权争端挑衅国杀鸡儆猴。其实,我国与多个海上邻国有海权纠纷,目前只是少数几个国家对中国进行挑衅。我国长期以来在海权问题上的克制与忍让,被潜在挑衅国视为“软弱”。因此,先起的挑衅国若因为得不到有效惩罚而获得更多非法权益,会助长其他潜在挑衅国起而效尤。新形势下中国政府调整策略果断出击,采取强力措施应对挑衅国的海权挑衅,使其挑衅活动得不偿失,因此对潜在的其他挑衅国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与威慑效果。

总之,近期东海、南海争端事件表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捍卫海洋主权,改变了以前在此类事件上的忍让克制保持低调的姿态,敢于以积极主动、迅速果断、有理有节的方式维权。

三、尊重民意,纾解民怨

领土主权争端问题相当复杂与敏感,不能仅仅依赖感性与冲动来鲁莽地解决,需要理性与智慧,权衡利弊得失,耐心等待最佳时机。但是,鉴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民众舆论往往缺乏战略耐心,网络评论中对于挑衅者的武力回击呼声蔚然成风。对于过去长期以来政府在海权争端上的克制忍让,国内民众一直不满政府这种“软弱”表现。当前我国周边一些中小国家,过去非法侵占我国许多岛礁,如今又向中国无礼挑衅,国内舆论根本无法容忍被小国“欺负”的现实,因此频频以感性冲动的思维呼吁政府采取武力回击措施[5]。我国政府在把握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及时呼应民众舆论,纾解民怨,理解民情,保持民众情绪发泄渠道畅通。

第一,容忍和允许网络、电视等媒体出现强硬言论。在东海、南海的海权利益遭受挑衅时,网络上出现铺天盖地的武力回击跟帖,甚至还有许多牢骚满腹的言论,但是政府对此都未刻意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屏蔽。事实上,网络上一些过激言论若真的付诸实施,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只要政府保持理智与清醒,提供宽松舆论环境,让民众发泄不满情绪,反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央视和一些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经常聘请一些态度强硬的军事评论员点评时事,能与民众的心理需求产生共鸣,而这些评论节目允许播出本身就是政府顺应民意、纾解民怨的体现。

第二,政府部门发言人、驻外大使、权威报纸杂志等表达抗议的措辞“接地气”,改变了以往委婉矜持的风格,与民众产生强烈共鸣。2014年4月奥巴马亚洲之行,访问与中国有海权争端国家而未造访中国,被媒体解读为美国支持这些国家与中国对抗,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6]。奥巴马访日签署联合声明,明确规定《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合钓鱼岛,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回应说,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是有“一定选择性”的,而且“很可能选择了错误的一边”。2014年5月15日房峰辉总参谋长与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共同举行记者会,在回应记者关于中方是否考虑撤回西沙海上钻探平台提问时,房峰辉说:“中国在自己的领土领海上进行钻探作业是坚定不移的,这个井我们一定要打成,不会受任何外来的干扰和破坏。”[7]针对菲律宾非法抓扣中国渔民事件,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菲律宾屡教不改的为非作歹行为如果继续……中国将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届时,菲律宾将为自己仗外部之势、逞一时之能的挑衅行为饮下自酿的苦酒。”这些犀利的官方言论体现了中国崛起的自信,满足了民众对政府在主权问题上的期待。

第三,采取实质性的维权行动。中国政府过去的领土维权主要着眼于口头抗议和外交声明,这是源于当时复杂的各种因素,正因为如此常常引起民众的不满,认为政府在捍卫主权问题上手段“软弱”。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主权领土纠纷问题上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民众呼声,采取比以往更加积极进取的行动来应对。在东海海域,中国罕见地高调采取行动进行维权,划定钓鱼岛领海的基点基线,派执法船只常态化巡航钓鱼岛。2013年8月7日中国海警首次在钓鱼岛海域驱离日方侵权船只。2014年4月奥巴马总统在访日前抛出钓鱼岛适合《日美安保条约》的言论,成为美国历史上是第一位如此公开表态的总统,在奥巴马访日期间,中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同时举行前所未有的军事训练,在客观上是对奥巴马言论的无声抗议。2014年5月初,在西沙群岛海域越南巡逻船骚扰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作业,中国海警船向其发射水炮进行驱离。面对海洋权益受到侵害,中国政府反制手段更趋多元化,除了口头抗议与声明外,中国还采取常态化巡航、举行军事演习、海上执法、舰船对峙等实质性维权行动。

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在处理海权危机时尽力顾及本国民众的观感,尊重民众意愿,响应民众呼声,主要出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民众对往届政府处理海权争端的“柔”手段颇有微词。目前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国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发展一蹶不振而中国经济依然强劲,民众的国家自豪感与自信心空前高涨。面对我国海权利益被周边中小国家侵蚀,广大民众渴望政府采取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强力措施维权,以往的“克制”与“忍让”策略,民众越来越难以容忍。因此,中国政府顺势而为,呼应民众意愿,采取有力措施维权。

其次,树立政府威信与权威的需要。政府威信来自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对外海权争端危机处理上,尊重民意、纾解民怨,照顾民众民族情感,可以赢得民众的好感与增强自身的威望,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增强民意基础。

再次,为海权争端维权谈判提供民意支持。民意是海权谈判中一个重要因素,强大的国内民意可以迫使对手在谈判中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中国政府尊重民意、纾解民怨的措施,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意舆论场,因而成为本国政府海权谈判的重要筹码。

总之,在近期海权争端事件中,我国政府充分地了解和尊重民意,确保民意情绪宣泄渠道的畅通,呼应民意对政府的期待,展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决心,采取积极有力的多种手段捍卫海权利益,有效纾解了民意在海权争端上的怨气。

四、理性决策,柔中带刚

面对海洋主权受到侵犯和海洋权益受到掠夺,坚决进行捍卫,政府肩负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当前我国海洋方向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坚持海洋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下,我国政府着眼全局、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理性决策,柔中带刚、适度反应,以期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第一,掌控和平稳定的战略机遇期大局,不首先激化海权争端矛盾。目前我国还不是世界强国,依然迫切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世界的和平与地区的稳定仍然是我们需要争取的战略发展机遇。在捍卫海权的斗争中,我国政府高瞻远瞩,谨慎地维护战略机遇期的大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采取激化地区矛盾的过激举动,但又不是畏首畏尾一味退让,而是对挑衅者采取适度反应。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后,我国采取常态化巡航等适度措施进行反制,而没有采取登临钓鱼岛、摧毁岛上日本建筑物、在钓鱼岛海域军事演习等激化矛盾的举动,而且对民间登岛保钓运动进行了管控。在南海黄岩岛对峙事件中,尽管菲律宾出动海军舰艇,但是在黄岩岛前线我国出动的始终是没有武装的公务执法船,降低中菲矛盾激化的可能。在仁爱礁事件中,菲律宾用渔船运载士兵对坐滩军舰驻兵进行轮换,以及空投物资补给坐滩军舰士兵,中国出于人道主义等因素未进行强力阻挠,某种意义上是缓解中菲矛盾的策略。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和主动,不随挑衅国的节奏“起舞”。在海权争端中,我国政府遵循自己的处置原则,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性,不被挑衅国牵着鼻子。在中菲南海争端中,菲律宾鉴于自身国力弱小,无法与中国硬对抗,采取提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的软对抗方式,其企图使中菲律宾南海争端国际化。我国政府坚持南海岛礁争端问题要靠中菲双边谈判解决,反对南海争端国际化,始终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强推南海争议国际仲裁。2014年3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对于岛礁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问题,中方始终坚持与有关当事国直接谈判解决争议。”

其实,菲律宾所谓中菲南海问题强推国际仲裁做法,除了吸引国际眼球,赚取舆论同情之外,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反而显得菲律宾无理取闹,对国际法的不专业。中菲南海问题核心是岛礁主权争端和专属经济区重叠争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规范领土主权争议事项,因此《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不能适用中菲岛礁主权争端。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在2006年根据该条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书面声明,对于《公约》第298条第1款(a)、(b)和(c)项所述的海洋划界、历史性权利等争端,中国政府不接受《公约》第15部分第2节规定的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因此,中菲间海域划界、历史性权利等问题,菲方所提仲裁不具备强制提交任何国际法庭或仲裁庭解决的可能性[8]。对于菲律宾上演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闹剧,中国决策理性、不予理会,反而保持了战略上主动性,更能彰显对南海岛礁及相关海域主权,若中国随着菲律宾上演闹剧而起舞,反而陷自己于不利地位。

第三,维持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大局,对美保持适度压力。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为了维持东亚地区博弈平衡,或明或暗地站在与中国有争端一方,为这些国家撑腰打气,进行道德上、舆论上的声援。因此,为了有效捍卫领土主权利益,中国必须与美国斗智斗勇。一方面对于美国袒护盟友的行为要进行批判、揭露甚至威慑,另一方面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把美国完全推向对立面,让美国对其盟友进行一定约束,防止其盟友采取极端行为,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实际上,在面临严峻的海权争端中,中国谨慎地维持着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大局。

对于美国偏袒其盟友而对中国指手画脚时,中国也是毫不留情地进行反击。对于美方指责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014年2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美国早在60多年前就划设防空识别区,没有资格对中方行使正当合法权利说三道四。”[9]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要求中国对南海“九段线”做出澄清或调整。2014年2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美方一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发表有关言论,不是建设性的行为。对于美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袒护日本的言论,2013年4月30日驻美大使崔天凯警告美国说,“不要去搬日本这块石头,而让日本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0]对于美国与其亚太盟友进行针对中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国也是采取执法巡航、海上军事演习等进行反制。

亚太海权争端不涉及美国本身的核心国家利益,其对其盟友支持是有限度的,所以,中国进行反制时并未把美国逼进退无可退的境地。一方面,理解美国对其亚太盟友的条约义务。2014年4月,奥巴马访问日本发表《美日联合声明》,明确规定钓鱼岛适合《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对此中国反应比较温和,没有使用严厉措辞抨击该联合声明,表明中国能够容忍和理解美国对其盟友肩负的义务,这是维持中美关系大局的战术性妥协。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外交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会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11]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军事交流正常开展,不受美国在海权争端中袒护盟友而批评中国的言论影响。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虽然在东盟和日本发表批评中国的言论,但是中国依然让其如期访问,并参观辽宁号航母。美日发表钓鱼岛适合《日美安保条约》的声明后,中方并未因此中断与美军交流,我军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也是如期访美。

第四,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捍卫海权模式。在近几年海权争端事件中,中国处理手段变得更加成熟、专业、积极和主动,但又不显盛气凌人、咄咄逼人,坚持刚柔并济的有理、有利和有节原则。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企图抓扣中国渔民,越南国会通过海洋法,越南派船干扰中国981钻井平台在西沙海域作业,等等,都是与中国有争端的一方首先发起挑衅,企图改变现状,而中国被迫进行应对。中国的反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坚持最大化国家利益。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后,中国立即采取常态化巡航钓鱼岛的举措,这在过去四十多年中是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举动,令日本措手不及,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日本单方面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态势,实现了中日共管钓鱼岛的新局面,这是中国在钓鱼岛争端中获取的实实在在权益。在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中,中国海上执法船驱离了菲方船只,逐步夺回对黄岩岛的实际掌控权,成功地捍卫了领土主权。越南通过海洋法,为中国尽早设立地级三沙市提供了机遇,因而加强了对南海岛礁及海权的执法力量与管控力度。但是,中国在反制争端国挑衅时坚持节制原则,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中国在反制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时,并没有采取在钓鱼岛海域军演、进行登岛等过于刺激日本的举动。中国实际掌控黄岩岛后,并未大肆宣扬维权成果,避免刺激菲律宾国内民族情绪。中国设立三沙市后只是原则性宣布三沙市的管辖范围,并没有公布详细经纬度范围,为南海有争议岛礁及海域的谈判留下了余地。对于越南船只骚扰在西沙作业981钻进平台,中国执法船只是采用水炮进行还击与驱离,没有采取极端武力行动,避免因造成越方人员伤亡而激化矛盾。

目前,我国政府捍卫海权举措拿捏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既避免咄咄逼人,又不是软弱无力,争取到海权争端中最大化利益。中国政府理性决策、柔中带刚的应对措施,是受这样几个因素制约的:

首先,我国政府对国家实力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虽然我国综合国力大增,但是客观上只是一个世界大国,并不是世界强国。我国在海洋争端维权时,不宜采取超级大国咄咄逼人、兵临城下的处理方式,理性决策适度克制是必要的。

其次,避免过于刺激美国。在我国周边海权危机中,尽管美国处处对中国设置障碍,但是中美关系并不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并且中美硬实力与软实力差距都比较大,若因中国鲁莽举动导致中美冲突,对我国得不偿失[12]。我国坚持有理、有节的海权捍卫模式以及维持中美斗而不破的大局,避免了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再次,领土争端问题非常敏感必须小心谨慎处理。二战后大批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领土意识高涨,非常珍视领土主权完整,任何国家政府在此问题上几乎都没有妥协余地。海权争端问题上,咄咄逼人的强势处理反而会激起对方民族主义情绪,不利于争端的解决,也不利于地区的稳定。我国政府理性决策、柔中带刚的处理模式,有学者总结为“在岛礁争端上,中国采取‘挤’战术和‘磨’战术”[13],最大化地维护我国利益,最小化地激化地区冲突。

总之,新形势下海权争端中,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理性决策原则,高瞻远瞩着眼全局,立足于国家长远利益,不为了盲目迎合民意而采取短视行为,但是又不是一味妥协退让,在局势可控范围内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衅,让挑衅方为自己的改变现状行为付出一定代价。

新形势下我国海防安全更加复杂,面临挑战也更加严峻,我国政府因势利导,及时调整在海权争端方面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展现了鲜明、坚定地捍卫国家海洋主权的姿态,敢于以积极主动、迅速果断、有理有利有节地方式维权,尊重民意,呼应民众在海权争端问题上的关切,但是又权衡利弊,理性决策,适度克制,避免咄咄逼人,因此,在与周边邻国海权争端问题上,我国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占据了国际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国海洋权益。

[1]张丽娜.南海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困境与出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7):13-20.

[2]李洁宇.南海主权争端相关国家证据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证据优势及其他国家证据的缺失[J].国际论坛,2012,(5):30-35.

[3]成汉平.越南海洋法对南海争端的影响与我对策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1):30-43.

[4]王伟男.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路径及其制约性因素[J].教学与研究,2013,(1):63-70.

[5]葛红亮.中国南海维权与国际形象重塑[J].太平洋学报,2013,(4):55-62.

[6]新华网.“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秦刚评奥巴马亚太之行[EB/OL].(2014-04-08)[2014-05-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4/28/c_1110452321.htm

[7]中国新闻网.解放军总长:中国西沙群岛海域钻探“坚定不移”[EB/OL].(2014-05-16)[2014-05-20].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5-16/6176516.shtml.

[8]何田田.菲律宾提交“南海问题国际仲裁”的国际法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3,(12):63-70.

[9]新华网.外交部:美无权对中方划设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EB/OL].(2014-02-08)[2014-05-2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2/08/c_126101892.htm.

[10]人民网.崔天凱大使:美國不要搬日本這塊石頭砸自己的腳[EB/OL].(2014-04-08)[2014-05-21].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0502/c136457-21340877.html.

[11]新华网.王 毅:中国外交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自信[EB/OL].(2014-04-27)[2014-05-2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4/27/c_1110427396.htm

[12]王 帆.美国对华战略底线与中美冲突的限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6):21-31.

[13]杨 勉.打、谈、诉、挤、拖、磨——领土争端的处置方式[J].世界知识,2013,(7):42-44.

猜你喜欢
海权钓鱼岛争端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钓鱼岛问题溯源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钓鱼岛主权考
马汉及其『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