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15-03-17 15:11:28聂雪林厉利亚
关键词:党建教练高校

聂雪林,厉利亚,蒋 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教练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聂雪林,厉利亚,蒋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从教练原理出发,介绍了教练技术的理论根基、生理基础、教练方法、步骤和常用的技术工具。又从团体辅导、理清目标、明晰状态、迁善心态、落实行动及总结考核等多方面展望了教练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了教练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情感、组织、价值认同及提高党员发展培养质量的优势,并总结了教练技术在当今高校中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练;教练技术;高校;党建

教练一词源于体育界,现在已经应用于生活的每一领域,旨在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学习或解决问题。国际教练联合会(以下简称ICF)对教练的定义是,教练是教练对象的伙伴,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天赋潜能和职业潜力。教练技术探寻的是改变的根本动因,即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信念,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民的心智模式[1]。《财富》杂志2003年对1000家企业调查显示,教练产生的成果是投入成本的6倍。ICF对接受教练的客户调查发现,87%的人认为教练帮助他们更好认识了自我,60%的人认为教练改善了目标设定,57%的人认为教练更好平衡了生活,57%的人认为教练有效消除了压力,52%的人认为,教练帮他们增强了自信,43%的人认为教练帮他们提高了生活质量,39%的人认为教练帮他们改善了沟通[2]。田建华(2013)以现实案例列举了教练技术应用产生的良性结果:1)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2)使管理者以企业教练的身份出现;3)使企业成为牵引、沟通和变革的高手;4)使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5)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6)改变心智模式,进而改变行为和结果[3]。

大学生党员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高端人才,是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接班人。现阶段,探索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己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诸多问题[4]。比如“守门人”角色的弱化,考核者、监督者的角色都不能有效发挥考核监督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对党员的教育及行为监督等工作力度欠缺,致使一些学生党员干部,不能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决议等。

把教练技术应用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及组织生活中,通过指定相关培养联系人和监督人,定期和培养对象沟通,通过教练式会谈,向培养对象反映他们的心智模式,使之洞悉自己、调整心态、清晰目标,并督促其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这不仅能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监督和考核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及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教练技术的原理与功能

(一)理论基础

Timothy Gallwey(2000)提出的“内在游戏”的学习方式,从最初应用于网球、高尔夫、滑雪和音乐的学习中,而后应邀应用于商业领域的顾问和教练,教练的原则被带入企业中广泛应用。据Gallwey所述,当一个人不再迫于严格的命令,而是以一种好奇、有目的的心态工作时,他会与自己的创造力连接,这会给人带来更高的满意度、更充沛的生产力并使之提升底线业绩,即一个被支持着信任其内在资源的人,能够更有效地行动和更快地学习。

教练在今天看起来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事实上它建立在其他很多学科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比如心理学、哲学。因此,教练是一门多学科、多理论的综合学科,并集中应用在行为改变上。从有影响力的人物来看,弗洛依德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派等四个心理学派对教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如教练借助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概念,让客户内省,使之对自己的想法、欲求和动机更有意识。罗杰斯发展的客户中心疗法、无条件正向关注等概念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对人的正向发展的强调等,对教练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塞利格曼认为人的成就是以其强项为基础的,人应该持续地重视建立和使用强项而非弱项,他创始的积极心理学对于教练技术非常有用。艾瑞克森的催眠疗法使教练学会了集中在可能性及寻找引起改变的独特方法上。总之,潜意识、人本心理及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可以视作教练技术能够发展存在的部分原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理解人类的行为。

(二)生理基础

人类有三层大脑,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大脑皮层,我们是在这三层大脑之上构建了思维系统。三层大脑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只有三脑达成一致的意见时,人才能安全高效地行动。思维系统就是我们的超意识整合系统,是人类深层的认知系统,它在生活中的核心任务就是组织人类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意识是为有意识的意愿服务的,它是个体意愿的聚焦设备,但由于意识的关注点有限,同时只能有4—7个信息焦点,它又倾向于聚焦于意愿的细节上,因此容易在细节中迷失。由于生活节奏很快,意识往往被固定在面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上,因此个体只能注意到价值系统中极小的一部分。超意识系统主要由一个强而有力的价值焦点组成,是强大的行为驱动力,是一个广阔的区域,涵盖了每一件你能注意到的事情,但通常有很多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当我们有意识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整合系统就会发生作用。教练技术正是通过有效的激励谈话和成果导向谈话,帮人们摆脱或超越旧有的习惯模式,朝获得超意识整合能力的方向前进[6]。

(三)教练技术的功能

目标、价值观和信念是教练工作的支撑。教练关注教练对象想得到什么以及如何抵达目标,教练帮助教练对象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使价值观体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教练挑战教练对象的限制性信念并布置能得到反馈的任务来强化正面信念。知名教练大卫.洛克指出:教练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教练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帮助人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练不同于顾问的提供解决方案、教师的传授知识和导师的榜样示范。教练不提供建议和答案,教练是教练对象的一面镜子,让对方通过镜子看到自己。教练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拥有改变的资源。教练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有效提问培养教练对象的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教练了解人的行为改变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关键的行为改变引导教练对象工作生活的积极改变。它是使人自觉采取实际行动的辅助和责任系统。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教练过程模型,但是他们的研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教练过程大致上遵循建立教练关系、设置具体目标、执行目标和评估四个阶段。这些模型有的源于心理学领域,有的则源自组织发展领域。

1.通过探索现在规划未来

教练帮教练对象探索现在规划未来。他们通过帮对方探索拥有的资源,确定希望抵达的状态。其中明确并坚定目标是教练技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遵循七项金科玉律[7]:第一,愿景目标应该正面表达。很多人仅观察到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错误并希望逃离它们,能说出不想要什么。但拿着一个不想要的物品清单去超市购物还是困难的,目标设定的威力在于可以聚焦注意力。第二,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有些目标容易明确,比如买一部新手机等,但有些抽象目标比较难以衡量。对于这些抽象目标,应明确如何得知已经达到了标准。比如,目标是变得更加自信的话,标准可设为发言10分钟不吞吞吐吐大汗淋漓,不会紧张得失眠等。第三,确定关于目标抵达情况的反馈方法。反馈能告诉你是否还在通往目的地的轨道上。确定反馈方法、反馈时间结点对于目标设定也很重要。第四,整合资源。在抵达目标的过程中会需要各种资源,比如物品、人脉、时间、榜样、个人素质等。关键时刻小小的资源可能会让结果大有不同。第五,积极主动。很多人总感觉自己是被动的,一直为其他人而忙碌着。而他们应采取的第一步就是设置主动的目标,成为实现目标的主体。第六,关注更广阔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我们追求的每一个目标都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影响,一开始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第七,制定行动计划。当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步骤时,就为梦想插上了翅膀。行动计划把目标分解为许多小的步骤,使得每一个阶段都是可以管理的。

2.通过强有力发问诱导创新思维

强有力发问是教练技术的重要工具。问题犹如黑暗里闪烁的明灯,一个好问题可以开发出一个新天地。当给教练对象提出一个有分量的问题时,教练就给他们了一个从另外的角度审视他们经验和资源的机会,并且去发现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实际拥有的答案。人们通常会在熟悉的领域里寻找答案,但答案不会自己躺在那里,否则早就被发现了。有力的教练问题的五大特征是[7]:1)常以“什么”的方式提问。比如“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对你是最重要”“什么阻止了你实现目标”,这类问题直指对方的目标、价值观及限制性障碍,发人深思。相对于封闭式问题及问为什么的问题,更能引出对方真实的观点。2)提问指向行动。仅仅智力上的理解如何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做些事情。3)提问针对目标而非问题。这样可促使教练对象向精彩的未来前进而不是过多关注问题。4)绕开对过去的解释,引导对方畅想未来。如同不需要明白有关电的原理而能在黑暗中打开灯的开关一样。5)包含有力量的假设。比如问“当做到了……(目标)时,可以为你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包含了目标已经实现的假设,可以让对方突破一些思维限制,可以更具有创造性思考未来。

3.通过逻辑层次确立目标并落实行动

逻辑层次是指个体或组织中各种活动所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等级关系,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将向下辐射影响低层次的改变。这些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与之相关的问题由高到低可以是:A我是谁(身份);B我信什么(信仰和价值观);C我能干什么(能力);D我做什么(行动);E我的环境是怎样的(环境)。身份是由一组特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塑造而成,而这组信念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份。每个信念和价值观又会和一组特定的能力相关联,而能力又和几组行为对应,行为最终和一系列环境条件联系在一起。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上的活动明显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能让一个人把他不喜欢的东西吃下一些,却不能改变他对这些东西的厌恶。所以说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动力系统。当我们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时,如果把其中关于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及身份的字眼进行调换时,人们的体验会大不相同。比如,我们把一个人的某行为很危险说成这个人是个危险人物,这个人可能明显会有被侵犯的感觉。教练技术对逻辑层次的应用,主要是使对方通过聚焦于高层次比如身份的改变从而辐射到行为和环境的改变[8]。教练过程中使用的逻辑层次上升(从行为到身份)和落地(从身份到行为)技术,让对方对自己的行为或目标有了深入系统的认识,可以更好把身份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或从行动中提炼对实现身份目标的意义。

二、教练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良好的品性修养对大学生党员来说特别重要。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信念价值观不断成熟阶段,加上我们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在不断变化,这可能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及信仰危机。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对最终实现党的目标和他们人生目标的信心,使之科学制定人生规划,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潜力,健康积极地生活。我们还需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不懈努力,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把教练技术引入党员发展,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明晰人生定位、确立远近目标、落实行动步骤、发挥自身潜力。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可推广如下:

(一)通过体验式团体辅导让大学生体验教练技术

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9]。在大学生骨干党员团体中开展教练辅导,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想得到什么以及如何抵达目标,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体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识别限制性信念并通过任务来强化正面信念。通过这些体验,大学生骨干党员对教练的目标、信念、价值观及强有力发问等能够初步体验和系统掌握,他们不仅可用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也可以在担任培养联系人的过程中充分应用。

(二)利用教练技术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理清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像聚光灯引领方向一样,目标可以帮助人们凝聚资源、精力和时间,实现行动的价值。人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会经常受到内心情绪或观念的干扰,而教练技术的引领就是帮助排除干扰,不断去挖掘和清晰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厘清目标时要关注是否遵循七项金科玉律:正面表达、目标明确、目标抵达情况反馈方法明确、整合资源、积极主动、关注更广阔的影响且有实现目标的步骤。在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厘清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漏斗问题、快乐三问、成功五问、逻辑层次、闪光时刻、平衡论等多种教练工具促进他们的对目标的澄清提炼。

(三)利用教练技术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认清当前状态

状态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行为。状态可以分为“资源状态”和“非资源状态”,它们可能为你实现目标增加困难,也可能是你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教练式谈话,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了解他的信念、行为、情绪等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并洞悉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作出努力。教练的作用如同镜子,向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呈现他们的表现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成功五问在定期谈话中可以作为一个得力的工具,通过不定期问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你要什么”、“你怎样得到”、“现在所做的是否有利于你得到想要的”、“你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何持之以恒”等,使之不断地完成一个个分目标,整合资源坚定地朝总目标迈进。在他实现目标受阻的时候,可以使用快乐三问“你没做什么应该做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这件事对你的价值是什么”、“接下来做些什么可以让结果变得更好”,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其对经验的总结思考。

(四)利用教练技术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迁善心态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教练除了要询问对方所追求的目标以外,还要探寻他们一些深层的态度和信念。因为人们更习惯于在行为上去做调整,但如果不改变影响行为的更本源的态度或信念,行为的调整作用就很有限很短暂。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有一些固有观念,带着这些观念,我们容易把对一件事情的惯常反应当作唯一的、最好的选择。当我们找到一个方法后就不愿再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了。所以,迁善心态即是为了帮助教练对象选择更有利于目标的心态、督促其追求目标的行动更持久,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他们拓展信念、突破一些惯常反应去发现很多新的可能性。在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追求目标受挫的过程中,针对其信念模式的教练对其心态与行为的改善有着深刻的指引作用。

(五)利用教练技术帮助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落实行动

没有计划和行动,目标是不会实现的。教练通过反馈确定对方是否在追求目标的路途,也会督促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目标的计划并跟进其行动。同时,教练也会开拓对方的潜能和行动中的可能性,支持其中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教练过程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强调从行动中学习,通过布置任务,要求对方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挑战他们改变不良习惯、信念和价值观。在党员发展和转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布置一些和他目标相吻合的任务,任务需要精确而具体。比如,督促其清晰对以下问题的回答,“你将要做什么?(任务本身)”、“你什么时候做(时间刻度)”、“涉及到谁?(其他人)”、“我们将在什么时候回顾发生的事情?(行为变化情况落实)”。

(六)利用教练技术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各阶段总结考核

教练技术关注问题解决、关注目标、关注未来。每隔一个时段,可以利用教练技术组织大学生基层党组织进行一次分析现状、总结目标实现情况的考核帮助他们明晰现状及目标实现情况。教练式总结可以帮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清晰现状、修正下阶段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督促其检验自己是否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是否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比如可以利用成功五问“我要什么”、“怎样得到”、“现在所做的是否有利于得到想要的”、“我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何持之以恒”组成等,落实目标、挖掘资源、规划行动并作出承诺。

三、教练技术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

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更重视对大学生入党培养对象的培养和监督,克服了过于重视程序和材料的准备、在思想上的培养不足的缺点,增加了发展党员和党员转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加了党组织的活力,对于解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也会有良好的效果。即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又有利于选拔培养符合党的核心价值标准的后备人才。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

认同可以分为情感认同、组织认同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其中认同的核心在于价值认同[10]。首先,把教练技术引入大学生党建,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党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的同时也关注了大学生自身发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情感认同。其次,把教练技术引入党建,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较普通培养方式更加关注党员、培养对象的心理健康、就业引导、成长发展等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可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对每个学生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对党的组织认同。最后,教练技术引入党建,既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更加强调个人发展和党的发展的共同立场,从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价值认同。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培养效果

由于目前党员发展中存在的“守门人”角色的弱化的问题,考核者、监督者的角色都不能有效发挥考核监督的作用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对党员的教育及行为的监督工作不足的问题,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干部发展培养效果欠佳。而教练技术的引入,督促每个大学生党员和党组织都有明确的可衡量的正向目标,并阶段性就有关于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验,帮助大学生党员和党组织聚焦于目标、未来和方法,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目标。另外,可以在大学生党组织中开展交互式教练,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相互督促对方朝着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相比简单的思想汇报、联系人谈话等模式,更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培养效果。

(三)有助于选拔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队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学生党员能否坚持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而教练技术中的通过逻辑层次上升和逻辑层次落地技术,既可以通过大学生行为表现选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队伍,又可以引导大学生聚焦于确立高层次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辐射到行为和环境层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际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信念,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结语

教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技术,在西方发展演变也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而这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及看问题的角度,已经帮助许许多多的人在面对人生压力和选择时采取了突破惯常的建设性行为,在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的人重拾信心和勇气,让团队工作更有效、士气更高涨。教练技术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它雄厚的行为心理学基础和目标导向型工作方式,大大改善了沟通效果,加快了人们达成目标的速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快乐度和幸福感。最近几年,教练技术已经成为著名大学的热门课程,据2012年1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已经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教练项目,包括哈佛、耶鲁及哥伦比亚大学等。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也陆续开设了相关项目[2]。

当代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旨在为党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党培育目标健康坚定、个人能力充分、信念理想积极、价值充分实现的接班人。把先进的教练技术引入党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全方位认识自己言行,有助于大学生党员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组织认同及价值认同。教练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先进的教练技术引入大学生党员发展,也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核心本质。

目前,教练技术在中国高校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辅导员或就业指导老师接受了生涯教练(BBC)的培训,初步系统学习了教练技术。截至2013年11月24日,已有六十九届“成长心连心大学版”公益活动在大学举行,该活动是由人本教练黄荣华女士创办。成长心连心已经让几十所大学、上千名大学生体验到了教练技术的魅力,在大学播下了教练技术的种子。教练技术已经在企业界显示了它的高效性,也已经在辅导员骨干队伍中播下了火种,这些骨干在工作中对教练技术的积极传播和应用,会带来运用教练技术的人数的指数式上升,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教练技术在党员发展教育中的推广应用也将可以随之逐步推进,随即也可带来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并能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丽萍.教练型领导角色定位与实现方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2](英)约翰·惠特默.高绩效教练[M].林菲,徐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5.

[3]田建华.NLP教练技术[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80-93.

[4]丛彬彬.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11):30-32.

[5](美)戴维·德雷克,(美)安娜·布伦南,(丹)金·戈尔茨.教练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16.

[6](加)玛丽莲·阿特金森,蕾·切尔斯.唤醒沉睡的天才——教练的内在动力[M].古典,王岑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21-52.

[7](英)约瑟夫·奥康纳,安德拉·拉格斯.NLP教练——怎样成为一名大师级教练[M].黄学焦,李康诚,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8](美)罗伯特·迪尔茨.从教练到唤醒者——NLP人生成功宝典[M].黄学焦,李康诚,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239-256.

[9]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0-74.

[10]梅萍,林更茂.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6):150-153.

On Application of Coaching Skills to Universities’ CPC Construction

NIE Xue-lin, LI Li-ya, JIANG Chao

(SchoolofManagement,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methodologies, procedures and commonly-used instruments of coaching skills based on the coaching principles.Meanwhi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s of coaching skills in the universities’ party constructions from the aspect of group guidance, objectives management, states management, attitude adjustment, the action implementation, summary and evaluation.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arousing students’ patriotic enthusiasm,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In the en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aching skills in toda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Key words:coach; coaching skil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PC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1-0072-07

作者简介:聂雪林(1981-),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管理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4-02-21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1.013

猜你喜欢
党建教练高校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对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议提升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的方法途径
国有企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