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国政
(华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探析及改善对策
丰国政
(华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软状况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及民众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统筹规划与法规保障,受传统保守观念制约,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规建设,消除观念障碍,拓展共建共享,突破困局,更好地推进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分析;对策
(一)社会化服务推进迟缓乏力,与图书馆宣扬的服务理念存在偏离
图书馆界倡导社会化服务由来已久。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提出,现代图书馆要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逐步确立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形成的共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但是,高校图书馆推进社会化服务经常出现栓塞,主要表现为高校图书馆推行社会服务迟缓乏力,舆论效应大,落地措施少,偏离了服务理念,没有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二)社会化服务规约繁琐,与社会民众的期望存在落差
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向民众开放,从人大提案到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虽然开启社会化服务数年,但社会读者仍然感到差强人意。2014年12月,成都11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亲历者认为开放程度低,服务标准不一,办证麻烦,规约繁琐,便利不足。
(三)社会化服务潜力开发不足,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存在失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制度、资金、人才、文献资源和技术的系统保障,虽然部分图书馆存在资源和物理空间不足的困难,但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拥有资源、人才、技术和文化优势。2013年,我国拥有普通高校2491所,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现有填报统计,其中624所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约计31.2亿元,564所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总计约为1272.2万平方米。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高校图书馆约占总数的16.74%,整体上呈现开放比率偏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部分高校图书馆出现了借阅量和入馆人次逐年下降的情况,寒暑假压缩开放,其资源利用率更低。高校图书馆资源闲置突显,其整体优势与综合利用存在严重失衡。
(四)社会化服务格局零散,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存在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受高教体制、文献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固守校内服务,甚少涉及对外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了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其中北京、安徽、四川等省市推进力度较大,虽然社会化服务历经了30余年的实践,仍未真正建立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跨系统的资源整合,没有充分地体现平等服务精神,格局零散。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要着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分散局面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一)社会化服务缺乏统筹规划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需要制度安排、统筹规划、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仅靠一所或几所高校图书馆单兵突进难以形成综合效应。长期以来,图书馆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从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保障体系、管理措施和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致使各类型图书馆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长期处于保守僵化,停滞不前的窘境。
(二)社会化服务缺乏法规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统一的法规保障,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范的执行标准,难以持续地运行。目前,湖北、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出台的图书馆规章和条例,主要是由图书馆行业组织、主管部门或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图书馆建设,维持图书馆工作秩序,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没有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表述模糊,缺乏强制约束力。
(三)社会化服务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各类型图书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整体推进,才能弥补单一图书馆经费投入和服务能力的不足。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其职能定位、经费划拨、管理制度和服务对象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跨系统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整体推进乏力,难以形成综合效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没有清晰界定和统一规范,长期陷入被动应付,摇摆不定的局面。
(四)社会化服务受保守观念制约
高校图书馆开启社会化服务以来,利弊之争一直没有间断。不赞成社会化服务的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不属于高校图书馆职责;高校图书馆馆舍空间和文献资源有限,社会民众挤占图书馆资源,会出现“阻塞效应”,影响本校师生的服务;社会民众的素质参差不齐,会造成书刊的丢失与图书馆管理的混乱;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术性和专业性强,不适合社会民众阅读。这些观点集中反映了图书馆部分业者的保守观念和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社会化服务
顶层设计是来源于系统工程学的一个概念,用于确保一项工程的系统性和具体操作,后来逐渐成为制定发展规划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顶层设计开始应用于管理、军事和社会发展领域,通过统筹规划,理顺各要素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国家和图书馆主管部门要从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政策导向和服务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地方图书馆学会、高校图工委要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高校图书馆要结合校情馆情,制订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有效执行顶层设计分解的工作任务。例如,安徽省教育厅成立高校资源开放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将全省高校图书馆纳入开放范围,并制定了评估和考核指标。
(二)构建法律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的法规保障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健全的法规保障。美国在1925年、1997年,先后制定《图书馆法》、《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方案》,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长效运行提供了保障。我国图书馆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配套的法规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国家要抓紧制定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体制、原则、目标等进行明确规定,充分保障公民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益。图书馆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依据图书馆法制定配套的规章和条例,理顺各方关系,界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覆盖范围、保障责任、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让各高校图书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入可操作性的推动。
(三)力促改革创新,突破社会化服务的观念障碍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丰富资源和学习环境对社会民众有较大的吸引力。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加大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力度,高校图书馆推进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勇于改革创新,争取办馆自主权,突破观念障碍,摒弃功利思想和短期行为,树立以人为本,平等开放的理念,不遗余力地推进社会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发挥阅读推广、用户培训和参考咨询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紧跟读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逐步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便捷服务系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社会服务;再次,高校图书馆要挖掘开放时间、读者流量、馆舍利用和书刊借阅的数据分析,探寻图书馆服务的规律和变化特征,测算图书馆服务的基准线,创新管理方式,实行有限度开放和错峰服务,调节供需矛盾和服务压力。
(四)推进共建共享,整合社会化服务力量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推进,高校图书馆在围墙之内独立办馆的时代已不复存在。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开放办馆的思想,加强共建共享,建立跨系统、跨省市、跨社区的图书馆联盟,链接政府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信息机构和文化教育单位,争取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图书馆联合共建已形成多种运行良好的服务模式。例如,深圳公共图书馆、大学城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三馆合一”的合作联盟,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民众服务,实现了资源、 技术和人才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天津市整合文教、科研资源,建立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实行读者互认的服务模式,搭建共建共享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南京市高校图书馆联合体,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以更好地面向企业和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化服务。
(五)践行以人为本,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我国各省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图书馆社会读者来自不同的领域,其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高校图书馆要结合省情、校情、馆情,加强资源、馆舍、人才和设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优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读者服务、内部管理和业务建设的各个环节。高校图书馆要简化办证手续,降低入馆门槛,解决公众反映较为突出的办证繁琐、限制多、门槛高的问题。针对社会读者的不同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在满足其借阅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定题服务和数据挖掘等方式,兼顾中、高层次需求,开展融入用户决策过程的增值服务,提炼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高校图书馆要分析社会读者的关注热点和阅读习惯,采取适宜的服务方式,通过阅读推广、科普宣教、书画展、电影晚会、健康讲座、检索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推广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需要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特征。高校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化服务既满足了人们提升文化素养的需求,又显示了高校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公共价值。受管理体制、国情馆情、经费投入和保守观念的束缚与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顶层设计和配套的法规保障,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消弭认识误区,整体推进迟缓乏力。社会化服务的实效与国家要求、业界愿景和民众期待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要深入研究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争取政策支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完善专门法律和工作规范建设,突破观念障碍,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挖掘服务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社会读者提供便利、贴心、高效的服务。
[1]蒋永福.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基本理念[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11~16.
[2]阮冈纳赞,夏云等(译).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113.
[3]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4]熊丽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困境: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87~90.
[5]秦楼月.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
2095-4654(2015)07-0176-03
2015-04-17
G258.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