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研究(专题讨论)

2015-03-17 14:05张向葵
关键词:专题讨论幸福观转型期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张向葵(1958-),女,黑龙江伊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社会理论与社会建设·

幸福感研究(专题讨论)

特约主持人:张向葵

(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主持人语: 无论是基于对美好人生的追问,还是来自人类对自身发展孜孜不倦地探求,“幸福”始终是在探寻生命本质的路途上最值得品味的风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到思想的终极追求,也许还没有一个问题能如此被反复解读:它与个人成长和人类延展紧密相连,并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哲学关注着快乐的本质;从萨缪尔森、罗宾斯到丹尼尔·卡尼曼 ,经济学侧重效用的获得;从詹姆斯、马斯洛到赛格里曼,心理学追求自我的调试;从英格尔哈特、弗雷到斯塔特勒,政治学强调的是民主的力量;而随着社会发展评价从生产导向到幸福导向、从国民经济账户到国民幸福账户的转变,社会学则致力于现实秩序的描述与改良。无论是人文科学的哪一分支,对“幸福”的研究总是蕴含其间。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知,幸福问题再度成为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中的热点,引发新一轮的社会思潮。然而受限于单一学科视角与理论缺乏深度,人们对幸福问题的探讨还不够周详,尤其在实践上还不能形成合理有机的整体认识。

幸福感问题的系列研究从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三个维度,试图涵盖幸福的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历史与当下等诸多内涵,诠释、理清幸福研究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探问生命:幸福本质的历史探寻与当代诠释》,侧重从中西方思想史上人类对自身建构的梳理来探问与反思幸福的本质;《构建生活:幸福感获得的心理内容与过程》,主要从幸福的成分结构与心理品质提示幸福的获得;《走向和谐:转型期中国人幸福观的差异与整合》,则从现实的角度呈现我国转型期背景下人们的幸福观现状及理想趋势。三篇文章兼备史论、横跨古今,既分析了幸福的社会差异性、主观体验性、文化构成性,又提出了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诚然,幸福是个极难说清楚的问题:因为它既开始于现在又富于对未来的想象,既是个人的情感体验又依赖普遍的社会影响。正所谓“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幸福”内涵中那真实坚固的现实人生与美好丰富的未来情怀使其永远是值得探寻的命题。可以说,人们也因为探究幸福而更加明白了自身,人们因此变得深刻而宽阔。幸福学方兴未艾,人们对于幸福的追寻不会停止,而对幸福感问题的系列研究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珍贵的里程。

猜你喜欢
专题讨论幸福观转型期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CBL联合专题讨论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新兴(新型)权利法律问题研究:被遗忘权(专题讨论)
当代科学哲学的唯物论转向(专题讨论)
文化视域下的丹麦反腐败研究(专题讨论)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