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韩静文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00;2.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平等与公正、自由之比较研究
刘艳红1,韩静文2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00;2.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平等、自由与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美好期待。但究竟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由、公正,许多人并非真正清楚,对平等和自由、公正问题进行历史的回顾和比较分析,有利于厘清平等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关系,避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误解、误用,避免因过度强调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把握平等的内涵,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自由;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平等、自由、公正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共识,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平等、自由、公正已经成为国家机构、政府机关制定各种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由、公正,许多人并非真正清楚,甚至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发生误解、误用等错误。本文拟对平等和自由、公正问题进行历史的回顾和比较分析,对人类思想史上关于平等、自由、公正的优秀思想成果进行整合,旨在澄清是非并深化对平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英文为Equality,意思是均等、等同、平等。在《辞源》中,平等是这样定义的:“佛教语。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2]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人与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3]可见,平等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各方面地位的同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同等的义务。
人们对平等的关注历史悠久。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是最早关注平等的,他们认为公民间的平等是正义和真理所要求的平等。[4]柏拉图指出虽然每个人天生适合于某种分工,不同元素构成了不同等级的人,体现了他不平等的自然正义观。然而,在《理想国》中,他又主张妇女在权利和机会上是和男子平等的。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比较明确。他认为,同等的人就该得到同等的物。在他看来,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数量相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5]那么,构筑在两类平等之上的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后来,斯多葛学派进一步发展了平等的理论,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以一种平等的、无差别的眼光看待每个人,是人类平等思想的一次重要飞跃。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主张原罪平等的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他们身上都体现着上帝的目的和神性,所以在上帝面前他们的生命价值是绝对平等的。比如其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就认为,就肉体上看,人并不是生而平等的,而从精神上看,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绝对平等的。
在近代,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特别均等,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否认自己与他人是生而平等的。[6]洛克以一种自然状态思想为基础,阐发了自己的平等理论。他认为,“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7]此外,洛克特别强调人们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伏尔泰从自然法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平等思想,认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人的真正生活,即自然生活,就是这样”。[8]卢梭是平等权利最重要的辩护者。他认为,人人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但是为了自身利益,也会放弃自己的自由。[9]卢梭视不平等为人类生活中一切邪恶的根源,正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才有了依附与奴役。所以,要依据社会契约成立共同体,从而消除这种不平等。从卢梭开始,平等逐渐变成人们基本的政治要求,而不仅仅是哲学家们的空想。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平等思想。康帕内拉提出了财产公有制度,以实现财产平等和分配平等。之后,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平等扩展到人们的社会地位。他们强烈要求不但要消灭阶级特权,还要消灭阶级本身以及阶级差别。最后,圣西门、傅立叶及欧文把平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空想社会主义的平等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权利要求,但它把平等理想化,而且没有找到实现途径,是无产阶级的不成熟的平等思想。
进入20世纪,一些政治哲学家把平等置于核心的地位。霍布豪斯不但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提倡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自身的能力,同时,国家要为这种发展提供机会,以给更多的人发展的机会。边沁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主张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机会平等,以维护个人利益。罗尔斯也提出了自己的平等思想,认为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和经济并不一定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必须适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以此来缩小不平等的差距。
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经济以及人权等角度对平等作出解释,认为,所有人,全应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10]最后指出,只有到了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时,实质上的平等才会实现。
公正,英文为Justice,它与Fairness,Impartiality意思相近,很多理论家都没有对它们的含义进行严格的界定,很多词典都是在相同的含义上使用它们的。汉语中,“公”在《辞海》中的意思是:“公平;公正。与‘私’相对。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如公款。公物。”[3]“正”在《辞海》中的意思是:“正中;平正;不偏斜。如:正房;正午。《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3]将公和正结合起来,意思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正一词由来已久,人们对公正的关注与对平等的关注同样悠久。远在古希腊时期,公正就被纳入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范畴。梭伦认为,公正就是毫不偏袒地来保护双方。对此,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中记载:“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11]梭伦以后,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公正观。赫拉克利特认为公正就是斗争,通过这样来变革并建立新秩序。柏拉图认为公正包括个人公正和国家公正。对于个人公正,当人的灵魂中的欲望和理性,激情和智慧融洽相处时,他就是一个公正的人。对于国家公正,当国家的保卫者,辅助者和商人三个阶级互不干预,各司其职时,便是一个公正的国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所面对的是整个德性而非部分德性,他把公正视为一切德性的总称以及调节人们生活的手段。[12]中世纪,思想家们把公正归顺于神学、上帝,认为公正必须听从上帝的要求。奥古斯丁认为只有上帝之国中才存在绝对的公正,爱上帝才是公正的美德之源。到了近现代,一些哲学家对公正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争论。洛克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所有都是以自己监督自己的模式出现的,都是法官,都在执法,于是就有可能出现不公正的监督现象,所以,人应该脱离个人的状态,而以社会整体的形态出现去建立一个政府,这样,公正也就是服从于政府制定的国家法律。在康德看来,公正和个人自由与法权是密不可分的。休谟以契约论与功利论为基础,阐发了自己的公正观。认为公正就是通过订立协议,获得合理拥有自己财产的权利。边沁认为能称得上是公正的行为必须是符合功利原则的行为。密尔在他的《功利主义》一书中也认为,公正与功利密不可分,没有功利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并在对之前思想家公正观批判和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系统的公正观,实现了公正思想的历史性超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正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还对资产阶级的公正观作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批判了其公正的本质,指出了他们的虚假性和欺骗性。此外,马恩明确提出公正思想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只有相对的公正,没有绝对的。公正的实现是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到了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最高意义上的公正。
公正和平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公正和自由、平等、民主,都是政治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的各种不公正现象日益凸显出来,从而使得公正和平等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公正与平等的实现程度,关系民心所向,关系社会的凝聚力以及社会稳定。要最大限度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实现公正、平等。从某种程度上看,公正和平等相互依赖,互为各自存在的前提。一方面,公正以平等为前提,也就是说,公正是在平等的人之间才存在的,不平等的人之间是谈不上公正的;另一方面,平等以公正为前提。如果没有平等,绝对谈不上公正,同样,没有公正,也谈不上真正的平等。
但是,公正和平等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含义不同。公正,英语用Justice表达,意思是公平、正义、正确,就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通过对社会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使每一个成员得其所得。公正主要包括下面几层意思:首先,公正不是就单个人而说的,而是就人们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在社会中,是就所有成员而言的。其次,公正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资源配置,包括权利与义务的分配,要求分配要公正、合理,使人们各得其所。最后,公正要求对违法者加以惩罚,同时要对受害者的损失加以赔偿。[13]而平等的英文名是Equality,意思是等同、均等,侧重人们之间地位以及获得利益的均等性,平等是最高意义上的公正,是公正的必然结果。
其次,二者的核心不同。公正的核心所强调的是合理和均衡,是按照某种合理公平的原则,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确保公民追求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实际利益方面,给社会公民均衡的机会和条件,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而平等的核心则是权利与义务的均等。
再次,二者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公正不但强调机会平等,而且关注个人对社会的差别贡献,尊重并承认不同成员的基本权利。此外,为了实现社会的相对稳定,缩小差距,公正还特别强调要注重调剂。而平等虽然也会把机会和结果的差别性考虑进去,但是平均、均等始终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始终是其本质要求。
最后,二者的实现条件也不一样。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就做过论述。他们指出:“不平等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而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14]也就是说,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是实现平等的条件。公正则不同,公正的实现有很大的相对性,更多的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制度和人们行为的某种价值评判。比如,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奴隶制是公正的,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则认为封建制度是不公正的,必须废除,而在我们今天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不公正的,必然成为历史的过渡。可见,有关公正的实现不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会因人而异。如果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么平等只会成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空洞概念。
自由,英文为Freedom与Liberty。自由在《辞海》中“通常指人身、言论、集会等方面的自由。相对于专制而言。在哲学上与‘必然’相对,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3]《辞源》认为,“谓能按己意行动,不受限制”。[2]可见,自由就是指人们不受拘束的按自己的意志行动。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了规律的概念,而且用规律取代了“命运”的概念,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必然性的概念,为后来的自由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柏拉图认为自由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个人要实现自由,就必须将国家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斯多葛学派看来,追求与世隔绝与内心的平静就是追求自由。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追求目的与完美的欲望,他们在自己的行为中始终是自由的,是自己行动的主人。然而同时他认为,由于目的是天赋的,个人并不能选择,所以,在选择真正目的上人又是不自由的。可见,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的见解,已经包含了自由和必然相矛盾的思想。在中世纪,人由神统治。基督教神学家们认为人的自由只属于万能的上帝,人的自由也必须服从上帝的意志。到了近代,思想家们开始从哲学的深度探讨自由的本质,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诺莎、康德与黑格尔。斯宾诺莎在他的著作《伦理学》中,提出了自由和必然相联系的思想,即自由不是要脱离必然,而是要认识必然,假如使自由与必然相分离,就不可能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然而,对于这个天才的思想,他并没有展开深入论证。在近代,康德是第一个提出要把自由当作实践的核心问题来探讨的思想家,提出了要把理性和实践联系起来,而自由就是联系的桥梁。他认为自由是存在的,不但在实践领域还在认识领域。可见,康德的自由观与前人相比,确实进了一大步。近代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反对把自由看作“为所欲为”的观点,他认为任性并不自由,因为任性受到偶然性支配,而不是必然性。“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就在任性中。”[15]此外,黑格尔从辩证法的立场分析了自由问题,他指出:“无疑地,必然作为必然还不是自由;但是自由以必然性为前提,包含必然性在自身内。”[16]“自由首先就在于主体和它自己对立的东西不是外来的,不觉得它是一种界限和局限,而且就在那对立的东西里发现自己。”[17]而且,黑格尔还把把历史的本质当作是自由的进展,且历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自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黑格尔的自由观是以唯心主义为前提的,是头足倒立的。他的自由,实质上就是绝对精神层面上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必须是建立在必然上的自由,否则就不会发展壮大,人们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发展的,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实践是实现人们自由的基石,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自由;最后,马克思主义指出实现自由的三个条件,分别是生产解放、社会解放和思想解放。
自由和平等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与政治家所论争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就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有相互对立与冲突的一面。自由要求国家权力必须对个人自由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国家权力与他人违法行为对个人自由的损害,强调的是对每一个人价值的保护,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平等要求社会成员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均等地拥有社会资源,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大致相同,强调的是人的共性。此外,自由主张人应该不受任何阻碍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展开自由竞争,实现个人的价值。但这样不但会对他人的平等造成侵害,如贫富悬殊、两级分化。而且,由于人们之间的天赋、才能存在差异与不平等,这样就会带来结果上的不平等。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自由与平等也具有统一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自由,平等就难以长久维持,过于看重平等甚至不惜以牺牲自由作为代价,最后可能使得平等被奴役;同样,没有平等,自由也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如果没有平等,自由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只有当人们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与法律条件平等时,他们所拥有的实际上的自由也就会多。如果在贫富差距特别大的情况下,虽然人们有种种自由权利,但是,这种自由是少数人的自由,穷人所拥有的真实的自由会很少,而在共同富裕的条件下人们所享有的自由会很多。在现代社会,自由是平等基础上的自由,平等也是自由之上的平等。如果过分强调一方而损害另一方,就会导致很多弊端。传统社会主义在价值观上曾一味强调平等而忽视自由,结果造成了平均主义,最终导致集体贫困。而传统资本主义过度强调自由优先,结果导致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社会动荡。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既要看到二者的对立,又要看到他们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对传统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由与平等的动态平衡。
我们知道,平等、自由与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的宏观概括。平等是社会实现权责一体化的基础,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依据;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个人权利实现的基本前提;公正是社会价值层面的根本理念,也是人类重要的价值追求和政党先进性的衡量依据。因此要明确平等、自由、公正的内涵和各自的关系,努力践行平等、自由、公正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广大人民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94,2583.
[3]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439,593, 2427,2553.
[4][苏]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M].蔡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0.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34.
[6][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2-97.
[7][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
[8]十八世纪法国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98-99.
[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3.
[1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M].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14-15.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0.
[13]江畅.理论伦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85.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4.
[1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3.
[16]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23.
[17]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4.
Comparative Study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and Freedom
Liu Yanhong1,Han Jingwen2
(1.School of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00,China; 2.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0,China)
Equality,freedom and justice are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seen as a condens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But what is an equality,what is a freedom,and what is a justice This paper intends toclarify the equality and freedom,equality and justice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real life.The aim is to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equality and better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quality;freedom;justice;socialist core values
A8
A
1672-6758(2015)10-0038-4
(责任编辑:宋瑞斌)
刘艳红,硕士,南开大学。
韩静文,硕士,华中师范大学。
Class No.:A8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