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角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2015-03-17 05:39张大川
关键词:唯物史观道路历史

张大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193)



专题研究

唯物史观视角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张大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193)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唯物史观内涵,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梦从形成到最终实现的路径建立在选择正确的中国道路、弘扬具有正能量的中国精神基础之上。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选择发展道路和弘扬精神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挑战。而唯物史观给予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理论基础,因为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解析中国梦,有助于消除前进途中的思想误区,从而通过科学的途径最终实现中国梦。

唯物史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当代全体国人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奋斗。他指出,要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在于正确把握中国道路、准确发扬中国精神,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符合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及其揭示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只有利用唯物史观作为纽带,将中国道路与中国精神有机结合,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托。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中国梦的形成

(一)中国梦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她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溯源中国悠长的历史之河,先辈们也曾为他们的梦想而奋斗,但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总是让人嗟叹。两千多年以来,这片土地的引领者们一直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直到1840年被西方侵略者的隆隆炮声震醒。近代面对着列强灭亡华夏的绞索,惊醒的国人开始了持续近百年的救国图存奋斗,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近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华民国建立之时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却又被军阀们无情破灭。国人再次陷入彷徨,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叹。那么,这些梦想破灭的根源是什么?唯物史观可以给我们明确答案。

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中国梦”必然也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物质活动的基础之上。如中国自1840年起的近现代史,一方面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下一步步陷入两半社会深渊的过程;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逐渐觉醒,开始不屈不挠的抗争,寻求国家和民族出路的过程;再一方面也是由被动打开国门到主动寻求现代化改革开放的过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共同富裕,中国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近代物质生活的发展变迁,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根本发展趋势。

在芜杂的物质生活和历史背景下,不少人对中国梦做出了错误判断,如把历史的兴衰归因于统治者的开明或昏庸,归因于外族的入侵、农民起义或是天灾,并由此推断中国梦没法用科学规律去预测。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并非随意偶然安排,恩格斯对此有过明确的论断:“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与自然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客观联系、制约且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亦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所以中国梦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必然的、历史的,是建立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总结上形成的展望。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3]这个论述科学地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所以,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是客观的、科学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二)“中国梦”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原理

近代各阶级梦想的破灭,根源在于只是发动了一小部分人,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斗争;而不是站在整个民族利益的高度,努力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故其失败在所难免。但是前人的努力也非无用之功,正是有了一代代仁人志士不屈的奋斗、艰苦的探索,才有了今天我国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大国地位,国人才能有基础提出当代全新的“中国梦”。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是少数人或是特定阶级的梦想,而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的,也是不断为全体人民造福的过程。

对于人民的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给出的概念不尽相同。古代的儒家思想曾有“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但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追求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封建制度下的“民”无论再如何“贵”,仍然是被统治者,是受压迫的、是依附于“君”的。近代康梁在维新变法中号召实行君主立宪,提倡兴民权,但是同时他们又提出“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也曾提出过民族、民权、民生的建国理念,但是也体现了不曾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唯物史观对于人民的概念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民大众,而不是个别的英雄人物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5],“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活动’”[6]。可见,唯物史观观点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而人民群众是由现实的个人组成,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7]所以,唯物史观中构成群众的个体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物质生产的人,而不是机械唯物论认为的抽象的或孤立的人,也不是阶级社会中被统治的群氓。他们是独立的、平等的、现实的个人,有充分的权利去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能力。

中国共产党以前的各阶级引领者们虽然提出了多种救国方案,但都未能落到发展人类物质生产能力的终极内核上;没有为历史的主体——现实的个人去谋幸福,所以那些梦想只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部分辅助因素,只能成功一时,从历史的总体进程来看,尚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梦想。而当代中国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对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符合了唯物史观中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二、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中国道路的探寻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于选择正确的中国道路。历史的交接棒已经递到了新一代中国人手中,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幻且复杂,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弄清的问题。上文所述先辈们各种的梦想未能实现,在于他们探寻的道路出现了偏差,历史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或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派的洋务自强运动,亦或是后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都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资本主义道路或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后来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道路经实践证明也不是正确的中国道路。要想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依然要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道路,其核心思想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这条道路是用科学理论联系中国实践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最终确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结果。

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中也遇到过诸多挫折,出现过不少偏差,但是党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光明道路,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当代具体的中国国情出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促进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符合唯物史观视角下历史发展根本规律的道路才是正确的“中国道路”。

对于怎样坚持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史观,警惕、辨别、克服各种思想上的消极影响,避免中国道路出现偏差。譬如“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于不少国人思想的干扰就很大。“历史终结论”是日裔美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上世纪末提出的理论。在他看来,上世纪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以西方的胜利作为结束。这无可争辩地表明了西方制度和西方思想的胜利,具体说来是西方政治自由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胜利,人类思想演进到此即到了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制便是人类最后的政治形式。实际上,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福山根本未作出深入研究,“他把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论证的作为人类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混为一谈,也把当今欧美国家所实行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作为长远奋斗目标的普遍的自由民主制度混为一谈。”[8]实际上,福山本人也没有对中国社会作细致的考察,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尚停留在表浅的层面,他认为“中国模式无法模仿,而且发展的可持续性还是一个有争议的、有待观察的问题。”[9]

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杂音在当代也严重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当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大致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二是刻意导演和假设历史;三是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摆好;四是“戏说”、“恶搞”历史;五是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10]。这些思想极易导致我们对自己的前进方向产生怀疑,甚至走上错误道路。

面对这些思想上的挑战,我们最有力的反击武器还是唯物史观。诚然,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发展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人作为历史的主体,当然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是这种选择是在既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11]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和新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支撑它的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这个论断鲜明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个基本原则。中国道路的理论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深刻原理内涵,也是与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这些思想成果紧紧把握住了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并正确把握、遵循了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理论保障。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要实现中国梦,首先明确了中国道路,其次还要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唯物史观认为,尽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但其发展过程是辩证的,必须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起的作用有很大区别:自然规律产生作用不需要有意识的人的活动;而社会规律本体是人,必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自觉活动,即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人的思想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政治和经济生活,所以仅仅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人的主观精神支撑下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实践作为,社会发展规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谓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中国古代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苟日新,日日新”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使中国精神具备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成为现代中国精神积累与构建的重要资源。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国人不断在实践中在革新——改良——革命——改革的道路上探索着,我们勿以成败论英雄,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都是创新精神的现实实践体现。当代国人应该继承传统的优良精神,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加以不断改进,形成与时代相符、与民族特点相应的新精神。当代提出的中国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成果,形成了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支柱,支撑我们不断开创新的未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互融相生,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作为社会意识的中国精神,必然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力,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2.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原理。中国梦的实现,既要坚持以物质为基础,精神力量亦不能忽视。“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3]当然,我们所强调的爱国主义,绝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纵览当代的世界,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的发展需要去吸收其他各国的先进物质、精神成果,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出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一贯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人也将会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与各国人民分享自己的发展成果。习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便是最现实的例子,它无疑会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化交流及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故而中国精神不是宣扬霸权,中国梦不是狭隘地只造福本国人,亦不是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而是利人利已,造福各国人民、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梦想。

就个人的“中国梦”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克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迷惘迟疑、贪图私利等;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中国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灯塔,照亮能实现每个中国人全面发展的“中国道路”。

选择正确的中国道路、弘扬积极的中国精神,才能更早、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历史产物,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科学展望。只要紧紧把握住唯物史观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排除各种干扰,正确选择中国道路、弘扬向上的中国精神,勿空谈、讲实干,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3][1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4]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四集:上清帝第五书 [M].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28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8]孟凡杰.对历史终结论当代复活的分析与批判:以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为例 [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1):41.

[9]刘杉.从“历史终结论”到对中国模式的历史考察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06(13).

[10]陈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访北京日报社社长梅宁华 [J].人民论坛,2011(1):38-39.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

The Realization Route of the China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ZHANG Da-chua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he China dream contain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 profoundly reflects objective laws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veal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form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route of the China dream are based on choosing the right China road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China with positive energy.Under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we will certainly encounter all sorts of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development paths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Historical materialism has offered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hina dream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ina dream,Chinese road and the spirit of China reflects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objective laws and human objective options.To analyze the China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ll contribute to eliminating the wrong concepts and finally realize China dream through the scientific way.

historical materialism;China dream;Chinese road;the spirit of China

D616

A

1674-7356(2015)-04-0082-05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5.04.016

2015-06-19

张大川(1981-),男,汉族,天津市人。讲师,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11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51211.0911.002.html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道路历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历史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