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分析

2015-03-17 03:36周书焕
关键词:社会化法治特色

周书焕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高校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分析

周书焕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对政治社会规范的学习,逐步增进对这些规范的情感认知,提升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并最终形成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功能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而且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1]154。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学习和认知社会规范;二是形成与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或近似的价值目标;三是学会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正确认知自己,树立与社会规范要求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学校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环节,自我人格的完善和价值观的塑造很大部分是在学校进行的。

一、政治社会化及其功能

阶级社会出现以来,人的社会化主要体现为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于1958年在其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随后,逐步扩展到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成为学界关注的词汇。在一般意义上,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2]100。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首先,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取政治知识的主要渠道。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指出,个人无法离开社会生活,离开了城邦生活人就不能成其为人。然而,城邦生活并非人生下来就能够拥有的,从自然人到城邦人的转变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个人政治知识和行为方式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政治知识、政治技能的学习过程。罗伯特·E·道斯等人指出:“人们关于政治传统或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有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种或多种过程。”[3]571

其次,政治社会化是按照社会政治规范塑造“政治人”的过程。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这表明,能否根据统治阶级的要求把政治规则灌输给社会成员,培养其对社会政治规范的感情认知、情感认同,对政治合法性的积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政治规范从认知、认同到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是塑造“政治人”的过程。正是在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社会成员逐步习得了各种政治知识,受到诸多方面力量的塑造,从而以合格公民身份参与到政

治生活中去。

其三,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在阿尔蒙德和鲍威尔看来,政治社会化是一国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4]91。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标准和政治信仰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完成文化传递[5]41。因此,政治社会化既保证了政治文化传统不断地延续,同时也在政治文化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公民教育的过程还是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无不影响着政治文化本身,不同的导向和方式都会作用于政治文化。也就是说,“政治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形成与发展个体的政治自我来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作为政治社会化特殊的政治教育,不应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政治文化传递给新生代,它同时承担培养未来社会的理想人才、从而推动政治文化发展的任务。”[6]10尽管一国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既有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延续,又有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过程理解为传统政治文化传递和社会成员培养的有机统一。由于“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7],因此,无论对于公民教育而言,亦或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而言,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都是院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青年阶段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在教育哲学上,由于对人的成长过程决定因素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是遗传决定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秉赋等个体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后天的作用不起决定作用。二是环境决定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遗传因素对人的成长不起决定作用,外部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后天发展起决定作用。三是折衷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成长既强调遗传的决定作用,又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有机统一。人的遗传因素是人的自然实体的体现,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是人们赖以发展的自然条件,但人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遗传因素,而是取决于人的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环境和教育,只有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遗传因素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人生的每个成长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也有侧重,其中青年时期在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人的青年时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开始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开始逐渐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接触社会,个体的成长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进一步产生互动。一方面,青年开始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与周围环境思考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也对青年的成长施加着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青年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政治心理、政治取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社会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此情况下,青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涉及到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问题上,从小的方面讲,这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日后的个人发展;从大的方面讲,会对整个社会、国家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高校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高校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等学校具有一套完整的政治教育模式,学校通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尊重现有的政治社会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向其灌输和传授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不断强化大学生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8]高校必须让大学生认知、理解

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高校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法理认同和情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是全中国人民做出的历史抉择。然而,在当下的中国出现了一股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他们打着‘重新评价’的旗号,歪曲党史国史,把党史国史描绘成一部罪恶史、权斗史、阴谋史,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甚至不惜编造谎言,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9]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必须以《近现代史纲要》等相关课程为平台,不断强化对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党史国史,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强化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法理认同和情感认同。

高校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依法治国方略是党和国家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合乎逻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对于全社会法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渠道:一是以《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形势政策》等课程为依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普及式的法治教育;二是借助法学专业相关课程,采用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培育学校的法治文化和法治氛围;三是与院校附近相关法院(法庭)建立共育基地,既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旁听,也可以邀请法院到院校对一些相对简单的案件进行审判,增强学生对法治的实践认知。通过这些有效途径,不断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了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

[1]戴维·波诺普.社会学(第十一版)[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4]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曹沛霖,郑世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阿尔蒙德,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朱曾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赵渭荣.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17-25.

[8]刘小川.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76-79.

[9]秋石.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N].光明日报,2013-10-17.

(责任编辑:王兰锋)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in the Students’Political Socialization

ZHOU Shuh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Zhengzhou 451191,China)

The process from natural persons to social persons is a person’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rocess.During this process people learn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norms,increase gradually the emotional awareness of these norms,improve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bility,and form individual political position,political emotion and political attitude.Higher education stag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Therefore,for college students,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effective,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political socialization;function

G641

1008—4444(2015)05—0086—03

2015-07-02

周书焕(1973—),女,河南泌阳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化法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中医的特色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