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15-03-17 03:34:24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余 明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余明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从当前河南省公民意识内涵的理论分析入手,回顾国内外关于公民生态意识的研究现状,在探讨河南省公民生态意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美丽河南建设领域下培育公民意识的路径,以切实提高河南公民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美丽河南 ;生态文明;公民生态意识

0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恶化。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建设为河南经济注入了活力,引领河南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然而,河南生态和生存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河南省的发展,甚至使发展陷入困境。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知识重视生态要素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河南省在探索建设生态文明之路的过程中就需要大力培育公民生态意识。

国外学者对于公民意识问题从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研究,可为我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借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Aldo Leopold在SandCountyAlmanac(1949)中指出,“在这个星球上生物体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正在发生着普遍恶化的时代,试图证明普通老百姓也可能在这一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号召人们将人类之间的社会意识拓展至自然界。Rachel Carson的SilentSpring(1962)引发了美国以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他通过将研究结果撰写成,有关滥用杀虫剂造成的长期危害对公众具有警示意义的调查报告,挑战了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与政府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号召人们迅速改变以往对自然世界的旧观点与旧看法。[1]在公民生态意识理论架构方面,国外主要运用“卢卡斯模型”进行生态意识教育。根据卢卡斯模型,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能够产生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将环境教育融入卢卡斯模型将会得到理想的效果。[2]

我国关于公民生态意识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内研究的发展顺序为:①引进和介绍西方有关环境理论的著作,并在此基础上撰文立著对我国当时的生态教育观念进行批判。引进和介绍的西方著作包括B·沃德和L·杜博斯的《只有一个地球》、蕾切尔的《寂静的春天》、D·米杜斯等的《增长的极限》等,国内的著作包括刘国城的《生产生态化与技术的趋向》《人类与环境》和陈登林的《生态学和伦理学》等。[3]②基于本体论研究生态意识的范畴,研究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李绍东认为,“生态意识是人脑对自然界以及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系统的运行规律的反映。”[4]这是国内较早将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的著作。李娜认为环境意识主要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5]③从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形态的角度进行的生态文明意识研究。闫喜凤认为,“建设生态文明首要前提是要培养与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6]同时生态文明意识含义广泛,不仅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还包括生态科技意识和生态审美意识”。[7]

1建设美丽河南环境下公民生态意识的现状

在当前建设美丽河南的情况下,良好的公民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河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公民生态意识未能同步跟进,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比较低。普通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强度和深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主要停留在对概念的了解上。比如:对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和生态文明科学知识的了解与认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协会全国调查的数据表明:69.9%的公众认为目前我国总体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或日渐严重,并且认为国家实行环境保护政策十分必要;另外还存在20.7%的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不严重或根本不严重;还有19.3%的人说不清楚或不知道。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公示的《全国工作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明显表明:“认为我国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峻或比较严重的人数共计达到56.70%的比例,明显高于认为不太严重和没有问题的22.5%的人数比例。”在美丽河南建设过程中,河南公民不仅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育。

第二,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意识比较薄弱。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主要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倡人类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主张公民应该建立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平等地对待生命,在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物质需求。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垃圾及大气污染等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河南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亟待加强。

第三,公民生态消费观念较差,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率低。当前河南省存在一种消费悖论,即公民对周围其他人污染环境的行为表示不满,但是自己却在理所当然地做着污染环境的事情。这反映了公民生态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人人形成支持和参与生态消费的理念,才能有效推动美丽河南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生态道德的相关教育和相关配套服务不够。当前,河南公民虽然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和我国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相比,公民的生态意识尚显不足。同时,河南省政府在生态道德教育及相关配套服务上的投入也明显不够。

2建设美丽河南环境下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提高公民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公民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和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综合反映了人类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衡量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不仅仅体现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方面。

第二,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想更加科学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让全体公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必须培育公民节能降耗和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必须走节约化的工业化道路与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发展之路。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程,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生态文明,它是人们生产活动的产物。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文明地善待自然。只有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人类才能同自然生态共繁荣、共发展。二是机制或制度的层面。生态文明是一种机制,要求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它不仅包括社会政治、经济,还包括科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结构和制度。三是思想观念的层面,也就是生态文明意识方面。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态文明意识,所以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必须有生态文明意识作支撑。

3建设美丽河南环境下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路径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河南公民生态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是:生态意识培育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的奖罚措施;社会媒体对生态意识培育方面的行为监督不到位等。在美丽河南建设中,培育公民生态意识的路径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和社会生态组织、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参与。

3.1政府应完善对生态意识培育的引导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不单单是通过宣传教育、说服引导等手段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法律的约束作用,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成生态道德素养的形成。[8]在河南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弊端的影响下,一部分公民物质欲望急速膨胀,导致道德操守沦丧。因此,在培育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共行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应在《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与《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法规,引导省内公民提高法律素养,坚决与一切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法行为做斗争,以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完善产业政策,通过奖励措施刺激企业大力研发新技术,推动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公民生态意识的形成。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河南省在解决环境方面所表现出的决心和信心,引导公民用辩证发展的角度去客观对待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政府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学术宣传、理论宣传和文艺宣传等。通过对环境保护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引导公民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通过批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公民。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今天,政府和环保组织要善于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大力发挥其开放性的优势,提高宣传水平。

3.2河南公民个人应提高生态文明实践能力

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用生态文明规则对公民进行教育和约束,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也要求公民将无形的生态文明意识外化为实际的生态文明实践行为。这就对河南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在景区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不能在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等,使公民生态文明的实践能力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3.3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首先,新闻媒体不仅要对公民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揭露批评,而且要敢于对责任单位领导者的环保不作为行为进行曝光。同时,要大力宣传优秀生态文明典型人物的事迹,将社会生态意识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公民的头脑中,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改变以往不文明的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氛围。其次,新闻媒体要倡导绿色消费,形成新的生态消费理念。绿色消费就是摒弃对个人、对生态的不健康等生活方式,转向崇尚简朴、节俭的文明生活。如: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乘公交车、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3.4充分发挥学校对生态意识的教育作用

生态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一个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场所,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学校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对公民生态意识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河南省各个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开展面向各决策层的教育培训,抓好党政机关国家公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学习教育,如,定期进行生态意识培训、举行专题讲座等,充分发挥公职人员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奥尔多·莱奥波尔德.沙乡年鉴[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苏].0弗道洛夫.人与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进步[M].王炎库,赵瑞全,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4]李绍东.论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104-110.

[5]李娜.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6]闫喜凤.论生态文明意识[J].理论探讨,2008(6):65-68.

[7]卢黎歌,李小京,魏华.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J].西安交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1.

[8]柴爱仙,赵学慧.公民生态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50-252.

ON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HENAN PROVINCE

YU Ming

(SchoolofEconomics&Trade,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in Henan Province, and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izen’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Henan Province, it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civic awareness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ng beautiful Hena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beautiful Hen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izen’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4-0126-04

作者简介:余明(1980- ),女,江西武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KS008)

收稿日期:2015-05-2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道德与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11:27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3:03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6:27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