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四季”浅析盛唐心态

2015-03-17 01:09李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四季唐诗李白

李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从唐诗“四季”浅析盛唐心态

李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唐诗发展受唐朝国运影响至深,自信豪迈的盛唐心态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同时,唐诗也与自然界四季变化相契合,高低起伏都一以贯之地彰显着大唐盛世山川风物的万千气象,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盛唐文化心态。

唐朝国运;唐诗四季;盛唐心态;百废待兴;大唐盛世;中唐之乱;盛世将倾;诗人

从公元618年建国到907年灭亡,近300年的历史发展,唐人创造了灿烂的诗歌文明。据统计,现存唐诗55 000余首,诗人3 600多位,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诗的演进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早在宋代,《沧浪诗话·诗体》中,严羽就有论述,“以诗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实际上把唐诗流变的基本轮廓勾勒出来了。之后,元代杨士弘在其编选的《唐音》一书中,将严羽的五段论并为“初、盛、中、晚”四段。至明代,高棅指出:“有唐三年,众体备矣,故有……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1]此后,唐诗四段论便被历代诗论家所遵循,逐渐扩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趋于定型。仔细考究,唐诗四期的划分与自然界之四季变化颇为相通,即唐诗的“四季”:春、夏、秋、冬。

一、春天——百废待兴、大地回春

唐诗春天从唐朝建国,即公元618年到712年玄宗登基之前,百年跨度,成就以理论准备为主。

“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强烈呼吁转变诗风,立志扫荡诗坛弊病。杜甫对“四杰”给予极高评价:“王扬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王勃年少轻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传诵千古,初显唐人自信豪迈、心胸宽广的盛唐气象。自古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乘马亦闻萧萧班马鸣,王勃却一反常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若非时代开放、天下安定,分手哪来如此开朗心境。杨炯恃才傲物,讥讽朝廷官员为麒麟楦,若非唐朝,早就人头不保。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对鼓舞反武势力极具煽动性,武则天含笑读完痛骂她的文章,非但不震怒,反而责备宰相埋没人才,骆宾王胆大妄为,武氏胸藏宇宙,这就是其后贯穿整个唐朝的大唐豪气。

陈子昂是诗风革新第一人,《感遇》描绘春夏之交草木茂盛的景象,或讽刺现实或抒发理想,流露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他随军远征契丹,忠而被谤,愤懑中登古招贤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一声长啸明白如话却感天动地,虽不押韵,却像滚滚春雷,震颤大地,唤来了唐诗的鼎盛。

二、夏天——大唐盛世,群情激昂

经百年酝酿,公元712年至775年,唐诗的盛夏狂风巨浪般袭来,成就非凡,多少开宗立派、称雄一世的诗人在此期涌现,与独步诗坛的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的精彩助力唐诗的黄金时代。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狂傲不可一世的诗人,在崇尚自由思想和进取精神的唐代诗坛更是如此。”[2]“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对酒忆贺监》)贺知章的狂放,连李白也甘拜下风。“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爱人家林园景致,虽不相识,却阔步迈入,还说兜里有钱,主家莫愁酒钱,狂放可见一斑,却也折射出盛唐社会的安定和士人精神的豪迈。

盛唐诗人胸怀理想、群情激昂,有投笔从戎、建功边塞的豪情,诗“继承建安诗‘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又吸取了六朝诗善写离愁别怨的长处,形成了悲壮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开朗的意境,为盛唐诗增添了无限新鲜壮丽的光彩。”[3]

王昌龄,七绝高手,声名甚至盖过李白,《从军行》七首个个精品,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显示唐军将士轻身许国的壮志豪情,文辞饱满酣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为唐绝句压卷之作,叹书生无力,唤沙场飞将,笔横秦汉,豪情万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描绘辽阔西北,气势豪壮,王之涣纵酒悲歌、豪侠自命的个性展露无遗。《登鹳雀楼》四句二十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四者融合,西山落日遥望,河水东逝滔滔,一派磅礴气势。

王翰也有一首《凉州词》,写将士面对生死,“葡萄美酒夜光杯”,英雄激昂,恐怕只有盛唐人有如此气概。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境界高远,毫无衰飒之气。

盛唐出狂人。高适“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为参军》)的做派很像李白,《燕歌行》旧题新做,开合动荡,节奏强劲,有极强的感染力,闻者不由精神抖擞。连赠别诗也一改凄清缠绵、低徊留连之气。高适的《别董大》起先也是黄云、昏日、风雪、归雁,极力渲染分别凄凉,让人心情沉重,但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了一层豪放健美的色彩,比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多几分自信与豪迈,尽显盛唐胸襟气度。

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真诚碛西官军》)他天性好奇,面对“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想落天外,造语奇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惨淡的天空瞬间增添一抹暖色,显出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边地环境险恶可见,而“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写前线将士一往无前,预奏凯歌的英雄豪情。

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代表,视野宽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是王维出使凉州之作,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天降黄河处落日浑圆,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将云雾迷蒙、波涛浩渺的洞庭湖写得气势磅礴,境界雄阔,可见孟浩然的心胸。

李白,后世称“诗仙”,踌躇满志地从碧水青山的蜀地走来,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4]又说“十五观奇书”[5]“十五好剑术”[6]“十五游神仙”,[7]向往“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愿屈居人下,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8]信心满满地向诗坛进军!

唐王朝气宇轩昂地站在封建社会顶峰,而李白站在顶峰的顶峰,睥睨天下。他生性狂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9]是对人格尊严的肯定;“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10],是对社会贵族势力的蔑视;“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11]是不可一世的时代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2]是惊天地的怒吼,决不受屈的个性跃然纸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13]是他才学的自然流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14]江流汹涌,巨浪滔天,豪情万丈;“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15]并不高峻的天姥山是他内心的外化;“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6]并不高险的蜀道在他笔下动人心魄,荡气回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7],将观测庐山瀑布的视野拉伸到极限,具有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8]如火山喷发,如强雷震震,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情,赋予大自然崇高的审美价值。

三、秋天——号唐之乱,诗家之幸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至公元835年,约70年时间,称为中唐,也是唐诗发展的分水岭。杜甫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诗歌仍见豪迈,是盛唐心态的延续。

杜甫一生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在盛唐度过,与李白、高适等人有交往,免不了染几分狂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洋溢着他的蓬勃朝气和浪漫豪情。“这时的子美,是生命的焦点,正午的日曜,是力,是热,是锋棱,是夺目的光芒。”[5]所咏《房兵曹胡马诗》,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恰是他的写照。《登高》被誉为唐诗中最杰出的七律,单看“不尽长江滚滚来”,确有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沿江流浪,过岳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开阔宏伟、雄浑渊深,谁相信这是多病缠身的杜甫去世前两年所作。

大历才子盛唐中度过青少年,突遭安史叛乱,人生充满失落和衰飒气象,但卢纶的《塞下曲六首》,开篇就气势滚滚,咄咄逼人,至今传诵。再有《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敌人趁夜溃逃,唐军轻装追击,雪落弯刀,寒光凛凛,对敌人的蔑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尽显,充满盛世豪情。

韩愈是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与李白一样狂傲,《送孟东野序》中开宗明义:“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宪宗迎佛骨入宫,《论佛骨表》进谏,惹宪宗震怒,要处死他,赖众臣僚求情,竟饶他不死,让人不由想起骆宾王、李白的遭遇,虽已中唐,统治者盛唐胸怀依旧。他“写起诗来,一泻无余,真是有如‘高浪驾天输不尽’,而他也的确是‘才豪气猛’,”[6]“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忽忽》)如惊风掠地,闪电腾空,有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

白居易诗名不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气风发,显示唐王朝仍是极有活力的存在,他任左拾遗时,屡屡当众指摘宪宗“陛下错”,公然挑战权威,宪宗自然相当恼火,但也没让白居易人头落地,这与唐代倡导敢犯龙鳞、虚心纳谏的朝政传统有关,更与统治者的个人心胸有关,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盛唐心态,使唐人对帝王权贵的批评往往直抒其言、无所忌惮,甚至嘲讽挖苦。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公然拿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风流韵事开涮,以“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极尽想象夸张、揶揄指斥之能事。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反悲秋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使人心胸开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被朝廷弃置巴山楚水23年,他将自己比作沉舟,旁边正有千帆驶过,将自己比作病树,前头却是万木争春,展现了一代诗豪豁达的胸襟。外贬十年,召回玄都观赏花,“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惹怒朝廷新贵,又被贬,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57岁回到长安,玄都观的桃花早荡然无存,“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并在小序中声言“以俟后游”,其坚韧乐观的性格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弥漫着面对衰老的消极悲观情绪,年逾花甲的刘禹锡在给至交的答诗中写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是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美好期待,亦是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息之精神的体现。

秋天万物收敛,萧瑟异常,但秋亦是收获的季节。此期唐诗总体成就并不弱于盛唐,“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翼《题遗山诗》)清人编写、中华书局校点的《全唐诗》共二十五本,李白在第六本,他安史之乱后还有创作,也即李白与同时代及之前诗人的作品量最多只占五本,若剔除前面总目录和前置的历代乐府诗,盛唐之前留存的作品其实很有限,余下都是中晚唐作品。“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文学的高潮是在盛唐时期,主要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其实唐代文学的真正繁荣应是在中唐,因为这一时期文学才真正在社会上自上而下普及开来,文学精神也才真正深入人心”[7]。这样,称颂中唐诗歌创作成就斐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冬天——盛世将倾,悲壮之气

公元836年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持续80年,唐王朝终于寿终正寝。在唐诗冬季,诗人内心像压着一道末世阴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尽管离唐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一种大厦将倾的恐惧扑面而来,悲壮不失大气,盛唐心态犹存。

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公然抖露皇室隐私,讥刺玄宗贵为天子,却连爱妃性命也保不了,比普通夫妇厮守终生也不如,杜牧的《过华清宫》也是这方面的代表,讽刺辛辣,如此亵渎帝王尊严,在中国封建社会,恐怕只会在唐代出现。

杜牧“出于世家名门,住在首都附近,而且少年的时候就是进士跟制科接连及第,所以他的豪放与华丽的性格是从他少年时代就养成的。”[8]自视甚高,常以将相圣贤来鞭策自己,注《孙子兵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很是自负。《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分析战争;《题乌江亭》再次以军事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就项羽自刎提出己见;“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不见悲秋情绪,格外高朗爽健,很有刘禹锡《秋词》的味道。

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文辞异常尖锐,直指封建制度根基,若在明清,足以千刀万剐、株连九族,晚唐虽是乱世,却还能容纳他们。再有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和《题菊花》,讲到要提兵杀进长安,改换花开的自然气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9]

终唐一朝,包括李氏统治集团在内,始终保持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未有因文字忌讳而遭杀头的,即便讽刺皇帝,最多不过流放,如此宽松大度的封建王朝,世所罕见,而它留给后世的万余首唐诗,至今仍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1]【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

[2]莫砺锋.古典诗学的文化关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5:19.

[3]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

[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瞿蜕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5,762,1539,1388,1545,863,844,720,899,732,863,899,199,1241,225.

[19]闻一多.唐诗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137.

[20]叶萌.唐诗的解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52.

[21]王伟.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4.

[22]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187.

[23]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145.

责任编辑、校对:齐园

From"Four Seasons"of Tang Poetry analyzing the Glorious Mentality of the Tang Dynasty

Li Hui
(College of Art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is influenced by the Tang Dynasty ascended to the deep,this confident and grand mentality such as grass snake grey line,goes on thousands of miles,until the Tang Dynasty perish.At the same time,the Tang poetry also corresponds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s of the natural world,ups and downs reveals the Tang Dynasty prosperous times throughout the myriad landscape and scenery,forming a unique Tang Dynasty culture mentality.

the fortune of Tang Dynasty,the four seasons of Tang poetry,the flourishing mentality of Tang Dynasty,devastated,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ang Dynasty,the rebellion of middle Tang Dynasty,prosperity will pour,poet

I207.2

A

1673-1573(2015)03-0023-03

2014-12-10

李辉(1986-),男,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四季唐诗李白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唐诗赏读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