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45)
2014年元月初,笔者在北京某旧货市场有幸得见一方刊刻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墓志,题曰“明文林郎湖广长沙府推官长冈孙先生配孺人陈氏李氏合葬墓志铭”,盖佚。墓志为青石质,正方形,边长70cm,厚10cm,总体保存完好。墓志正面四围,以阴线雕刻传统吉祥花卉纹饰,宽3.5cm;其中,四角为连环十字花纹,各边长15cm;四正为牡丹、菊花、荷花、睡莲等四种花卉纹,各长40cm。志文为工笔小楷,字径1cm,竖行42行,满行42字,共计1 472字,所有字迹清晰可辨,无一字缺佚。现将其内容抄录于下(文中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以“」”表示转行),并进行简要分析。
明文林郎湖广长沙府推官长冈孙先生配孺人陈氏李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奉」敕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前工科都给事中、侍」经筵官,奉」使朝鲜,」赐一品服,西华门人王敬民撰文」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奉」敕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前吏科都给事中,郡人年家眷晚生李汝华篆盖」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浙江湖州府知府、前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郡人眷晚生刘焕书丹」
万历乙未之八月三日,睢阳长冈孙先生卒于家,其遗言曰:吾死,必王子铭诸墓,其言信而传。厥子时启,遵」治命用,卒之明年十一月初十日,奉先生暨二孺人柩,合葬于新卜之宅兆,而以书与季父中丞长山公所」为状,请王子曰:所辱与先子游者若而人,而来有托也,敢以不朽累子。王子受而卒业,泣曰:嗟嗟先生,余兄」弟师也,违教逾三纪,仅一瞻晤于都门;迨己丑为先生八十寿,乃今不及与先生诀也。呜呼,悲哉。王子所为」先生志而铭也者,则安能文;所不为先生志而铭也者,夫安能忍先生负也。
先生讳域,字界夫,别号长冈。其」先世居于睢阳,高祖讳铭者,以宜君尹起家,再传而生宪文;宪文生守中,于先生为祖父,兹以中丞公贵,赠」通奉大夫;守中公生丈夫子五人,先生行四,暨弟中丞公坤,俱赠二品夫人刘母出也。
先生少秀朗颖异,八」岁能文章,下笔辄千余言。十四补郡慱弟子员,督学状元杨公试其文,奇之曰:经生而为古文语,诚不易」覯也。癸卯举亚魁于乡,益刿意典坟,谓一第可立致者,弗第也。久之,谒吏部,选授长沙府推官。
长沙为湖南」剧郡,讼健且繁。先生以片言伏之,若操利刃划机帛,铮铮然无不立断者。吏惴惴,莫敢欺,即谳决上官,指有」所低昂,先生唯曰:法如是止也。按其牍如故。有监生易显爵者,饶于财,奸吏舞文以贿,故中之法,业诬服矣。」先生廉得其情,辄为白冤释罪。又,府庠生尧一龙,以疑狱抱屈十余年。先生力为昭雪之,无以难也。于是两」生德先生而尸祝之,郡中翕然称神君矣。
已而承檄视浏阳事。时境中多盗。先生申保甲,决筴梼,其巢俘,渠」魁狱之,余党解散,境赖敉宪。
继署长沙县。沙之民苦征输者,有年矣。先生为按则编徭,节啬经费,所兴除,悉」惬民心。
当道贤之,凡荐奖无虑数十次。祗以格于年资,迁巩昌三府。先生嚣嚣然曰:此可以窥庙廊之微意」矣。不腆敝庐三径未荒,吾安能去其所适,复折腰五斗为也。遂投檄还里中,营菟裘老矣。
郡长吏雅慕先生,」冠盖门相踵也。乡饮必虚左以迎。至大耋,旌其门曰:三达大宾。一时搢绅称觞称颂,无弗起为先生寿者。
先」生性端介,视豪贵人,藐不为意,而孝友笃备。尝谓三子曰:吾仕弗扬,未得显荣其父母,每岁时心怦怦戚也。」小子识之,尚时其祭祀,勉旃问学,以竟我志事。伯兄恭训。季弟长山公,虽笃爱,终不以姑息废督课。即长山」公用先生训成进士,为」天子督抚臣,然见先生未尝不凛然严事也。宗戚有缓急谒先生,先生则随分济之,而趋人之急,甚于自殖,故」虽履丰承豫,家无余赀云。
先生生正德庚午十月二十六日,距卒之年,得寿八十有六。
配陈孺人,郡庠生庠道」女,闲内则,躬勤俭,奉舅姑曲极诚款,事先生如严宾,拮据中馈,劳无怨言。卒嘉靖甲辰九月九日,距生正德」壬申十二月十一日,享年三十三岁。
继李孺人,睢阳卫指挥使寅之妹也,柔嘉贞静,壸范肃然,绰有陈孺人」风。先先生卒二十九年矣。其懿行善状,载在别垊,不具述。
三子:长时启,生员,娶刘氏,继娶高氏;次时佑,监生,」娶许氏;次时震,生员,娶汤氏。俱李出。
女三:长适宁陵黄生朝缙,次适郡李生夏,俱陈出;次适赵监生谕,李出。」
孙男二:如林、如桂,俱幼。
孙女三:长适刘维祯,二、三俱未字。
王子曰:逃名之难,信乎。贲于立国,王侯不事,斯有」以成其高也。先生试于郡理巩昌之命,不难于脱屣,视日暮途穷,夺然后罢,逐然后去,斯笑之矣。矧政成名」立,有而不届,贻谋厚乎。归之后,宅不更邻,田不更畔,身与兄弟恬焉,即不得貤封,其化者惟是,怀慕庶几,清」白承之,而因以为训也。既已一命乡饮酒,谢不恒往,出处大谊,迨斯可见。施予宗戚,不以困于弃官自诿,其」斯谓质行君子哉。虽位不德配,谚云“不竟其禄,子孙之谷”,其在先生乎,其在先生乎。
铭曰:」勿谓退速而风洋洋,勿谓宦薄而泽滂滂,既明且哲,而寿而康,窿窿兹立,而偕孟光,聚灵发祥,后其大昌。」
大明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不孝男时启等泣血纳石
关于墓主所属孙氏家族世系,墓志记载较为详细。其先世居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祖孙铭,曾任宜君(今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知县;曾祖未提及;祖父孙宪文,赠通奉大夫;其父孙守中、母赠二品夫人刘氏,生子五人,其中墓主孙域排行第四,因其弟孙坤显贵,使得孙氏家族饱受懿荣。其子辈共六人,三女(长女适宁陵黄朝缙,次女适本郡李夏,三女适赵谕),三子分别为:长子时启(娶刘氏,继娶高氏),次子时佑(娶许氏),三子时震(娶汤氏)。截至墓志撰写之时,其孙辈共有五人,三女(长女适刘维祯),二男分别为:长孙如林,次孙如桂。
墓主:孙域(1510—1595年),字界夫,别号长冈。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年)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会试不第。选授湖广长沙府推官(管理一府刑狱的长官),秉公明断,洗冤释罪,缉盗安民,然仕途不顺,遂告老还乡,得缙绅雅慕。孝友笃备,课子问学,随分济急,家无余赀。配陈孺人(1512—1544年),本郡庠生陈庠道之女,闲内则,躬勤俭,拮据中馈,劳无怨言。继李孺人(?-1566年),睢阳卫指挥使李寅之妹,柔嘉贞静,壸范肃然,绰有陈孺人风。
孙域胞弟:孙坤(?-1603年),字顺夫,别号长山。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乡试中举,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会试,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第75名。授刑部主事,升肃州兵备副使,整顿军纪,抚慰军民,修筑长城,边境得安。转四川参政,历陕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升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以民为本,政绩卓著;贵州苗民唐乔起事,孙坤晓以利害,只惩办为首数人而乱平[1](P665)。因功高遭忌,遂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辞官归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月初二日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余岁[1](P1439)。
撰文者:王敬民(生卒年不详),字周司,号儆吾,河南西华人。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乡试中举,隆庆五年辛未(1571年)会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列第166名。万历元年(1573年),任直隶大名府推官。万历八年(1580年)六月,由山东东昌府推官选送吏科给事中。万历九年(1581年),升工科右给事中。万历十年(1582年)十一月,副黄洪宪出使朝鲜。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吏科左给事中,寻升工科都给事中。时值奢靡之风浸淫市井,上下皆求追奇猎艳,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王敬民极言磁器烧造之苦,与玲珑奇巧之难,其奏折曰:“……况龙凤花草,各肖其容,而五彩玲珑,务极华丽,又不几于过巧乎?”[1](P523)万历十七年(1589 年)六月,由大理寺右少卿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篆盖者:李汝华(?-1621年),字茂夫,河南睢州人。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会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列第227名[2](P538)。授兖州府推官,征授通政使司工科给事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改吏科右给事中,寻迁工科左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改吏科都给事中。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擢太常寺少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迁通政使司右通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迁南京光禄寺卿,改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历官南京户部侍郎、郧阳巡抚、兵部右侍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改户部左侍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以户部左侍郎署掌部务。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户部左侍郎署总督仓场印务。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擢户部尚书。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户部尚书署掌吏部印务,为应付辽东军务之需,李汝华议请亩加三厘五毫之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户部尚书署掌吏部、工部印务,加赋三厘五毫;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又议请再加二厘,前后亩均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是谓辽饷。泰昌元年(1620年)以户部尚书掌仓场印信。天启元年(1621年)得疾乞休获准,加太子太保。不久卒,谥恭敏。《明史》评价李汝华曰:“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驯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3](P8506)
书丹者:刘焕(生卒年不详),河南睢州人。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会试,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列第63名。据墓志所载,曾任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浙江湖州府知府、浙江副使、陕西右参政[1](P1665)。
关于墓志出土之地,亦即墓主之葬地,志文中虽未明言,亦可略约推知。据我国历代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习俗,一般情况下,去世之后大都归葬家族祖茔,名门望族尤其重视祖茔。墓主孙域之胞弟孙坤,官至正一品,荣泽家族。据乾隆十八年(1753年)《睢州志》“陵墓”条记载:孙都堂墓在旧城西门外一里许。都堂是明代对巡抚的通称,因巡抚必须由都察院堂官充任,故称都堂。孙坤衔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故称孙都堂。志文中所记孙坤为“中丞公”“天子督抚臣”亦可佐证这一点。2011年2月在睢县旧城西北数百米某一住宅小区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墓。据报,男性墓主尸布上依稀可辨“明××大夫都察院”诸字,所穿官服补子图案为麒麟。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明代官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其中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或白泽。由此可证男性墓主即是孙坤。虽然因茔地空间不足,或旺达支族欲独立坟茔,而从祖茔迁出的情况屡见不鲜,然所迁之地大都距离祖茔不远。据此惯例推测,孙域及二孺人“新卜之宅兆”,亦当在睢县旧城西北,距离孙坤墓地不远处。只是由于墓志辗转流离,确切出土地点已不可考。
河南睢县位于华北平原南端,自秦朝置襄邑县以来,已有2 600多年历史。当孙域、孙坤之孙氏家族饱受懿荣之时,睢州为军事重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由志文可知,睢州孙氏家族能够声望日隆,孙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先世居于睢阳,并无甚大名望地位;其高祖孙铭,仅任过西北偏远之地的宜君知县;其曾祖、祖父孙宪文、父亲孙守中,并无凭一己之能而得的功名。孙域凭借天资聪慧及刻苦努力,得以乡试中举;虽会试不第,然选授湖广长沙府推官,由此步入仕途,政绩斐然;及升迁受阻,弃官还乡,其声望名誉甚高。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当孙域将“勉旃问学,以竟我志事”的接力棒交给其弟孙坤以后,接着兄长的良好开局,孙坤更加发力进取,于是仕途亨通,最终官至一品,使得孙氏家族饱受懿荣。
志文涉及当时许多中高级官员的姓名、职衔,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如墓志由万历时期著名政治人物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王敬民撰文、李汝华篆盖,浙江湖州府知府刘焕书丹,三人皆为登科进士。其中,王敬民之墓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西华县翻淤压沙,从墓中挖出墓志一合,随葬陶持庄园一处,因无人管理,墓志、庄园、墓碑等物均已无从查找。又如2011年2月发掘孙坤夫妇合葬墓,未见墓志出土。本墓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以上学术缺憾。
在古代中国社会架构中,士绅阶层是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的核心力量。士绅在地方上几乎垄断了声望、文化、经济等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占据社会生活中心并拥有某种权利的魅力型人物。如志文所示,睢阳当地缙绅名流,对待弃官返乡的孙域,“乡饮必虚左以迎”。地方官长亦不敢轻视士绅的巨大影响力,“郡长吏雅慕先生,冠盖门相踵也”。在孙域八十大寿之时,其弟孙坤亦已辞官归隐两年,于是乎,不单是当地缙绅纷至沓来,地方官长送“三达大宾”旌匾,就连四个月前刚荣升正一品要职的王敬民也以“门人”的谦卑姿态前来贺寿。而孙域在处理家事、对待乡邻方面,亦堪称儒家楷模,其为官保民之道、齐家修身之风,班然可见。
综上所述,孙域及二孺人合葬墓志,为探讨明代睢州郡望孙氏家族历史、姻亲及社会关系,当时士绅修身齐家、处世交谊等,均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金石文献资料。
[1]明神宗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1962.
[2]潘容胜.明清进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