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大挑战
——新疆石河子春雨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春雨创业纪实(上篇)

2015-03-17 07:19徐锦才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25期
关键词:团场春雨生猪

文/本刊记者 徐锦才

命运大挑战
——新疆石河子春雨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春雨创业纪实(上篇)

文/本刊记者 徐锦才

新疆石河子春雨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春雨。

春雨养殖园是动物的摇篮、植物的乐园,也是创业者精神的家园。

8年前,这个从残垣断壁、盐碱荒滩上崛起的养猪企业,如今,年产子猪、生猪达5万头,资产总额过亿元,成为新疆单体规模最大、全国绿化最佳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这个生猪养殖王国的缔造者,就是新疆石河子春雨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春雨。

养殖园区 仿佛置身在旅游度假村里

7月初的一天,记者一行受邀走访了这家养猪企业。

养殖场坐落于兵团第八师142团境内,占地400亩,沙钟公路绕园而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防风林木簇拥着这片由红砖围砌的诺大园区。

园内,坚实的水泥路与沙钟公路相接。道路两旁林木葱笼、瓜果飘香,成群的燕雀翻飞低翔。在园区东南,矗立着1300多平米的宿舍楼和职工食堂。纵观东西,上百幢猪舍掩映在绿色中,依次排开的红色屋顶尤为醒目。远远望去,园区巍巍壮观:建筑之多,规模之大,绿化之美,令人惊叹。一派田园风光的养猪场区,让人仿佛置身在旅游度假村里。

在桃木根雕加工的茶几上,主人摆满了蟠桃、黄挑、李子、甜瓜、西瓜等果实。热情好客的主人自豪地介绍,这些瓜果汁多、肉甜,都是自产的无公害食品。

静听着主人平实、有趣的讲述,望着他谦和、真诚的微笑,好奇心一直驱驶着记者:他是怎样以8年时光,打造一个现代化养殖王国的?又是如何在人到中年之际,跨行创业成就梦想的?让我们从他霜染两鬓,增多、加深的皱纹里,去寻觅一个中年汉子的创业梦想,扫描创业者攻艰克难、征战商海的人生轨迹。

登高望远 能看到庭院不一样的风景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诠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人生的发展也是如此。良好的社会、家庭和社会教育,勤奋善学、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是通向事业成功的阶梯。1963年8月,宋春雨出生在新疆兵团第八师142团一个军垦世家。爷爷、奶奶是兵团军垦“第一代”,奶奶还是团场创建初期的主要领导。医大本科毕业的父亲,以人品好、医术高,为团场职工所熟知、尊敬。紧张、简朴的生活,严谨善教的家风,哺育着后辈茁壮成长。

宋春雨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春雨”之名寄托着长辈美好的心愿,希望他的人生能像春雨一样,播送雨露、滋润万物。优越的家庭环境培育了他勤于动脑、动手,朴实、坚毅的品格。从小学到中学,他不仅品学兼优,思想、言行也比同

龄孩子更缜密、果敢。

与同行专家在一起。

公司领导班子。

陪时任的兵团领导。

高中毕业后,无论入军营、上大学,还是做教师、当连长,他都做得很出色。以德修身、善待他人,从严治学、历炼人生,成为他多年的座右铭。平时,尤其注重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工作、履职中,他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不断提高为人、做事的本领。

如果一个人习惯站在庭院里吹风,不妨踩着木梯爬上屋顶。这不仅是因为屋顶的风更大、更凉爽,重要的是,眼界会突然开阔,看到庭院里看不到的风景。宋春雨就是这样一名以学识和才能登高望远的人。

宋春雨26岁就被任命为142团工程连连长,不到30岁就成为团场最年轻的副营职领导。在担任一家国有中型建筑企业副总经济师期间,凭借过硬的工程技术、概预算学、工程造价及工程定额等专业理论功底和对市场行情深刻、独到的分折、把握能力,使他在工程招投标领域驰骋疆场,一展身手。投标项目书只要经过他把脉、研判和调整,十有八九就能够入围,大幅提高了中标率。他也成为业界竞争对手们闻则生畏、难以应对的一匹黑马。

兵团是他人生、事业成长的摇篮,兵团精神培育了他负重奋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品格。在企业和团场工作期间,为了赶制、调整标书,他常常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通宵达旦地与图纸、数据为伴;为了一方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他常年四处奔波,四海为家,艰辛付出。流淌于兵团人血液里的“四个特别”在他身上仍依稀可辨。

与国外专家一起交流、合影。

磨砺与历练,为他后来创业、创新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资本。对此,他一直身感荣幸、无怨无悔、心存感恩。因为在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大背景下,团场和企业的关怀、培养,社会与同仁的帮助、支持,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增进了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信心、勇气。

创业梦想 与心性坚韧而明亮的人相逢

一个敢于梦想的人,只有择道善行,才有成功希望。2007年初春的一天,在与同事调侃时他说,企业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万一哪天企业不行了谁敢出来“单挑”?听者,面面相觑;说者,似乎成竹在胸。大家以为,搞技术吃香,另谋职位也不成问题。然而,谁能料到,不久他便辞去原职务,选择跨行业创业。这在业内和当地都引起了不小震动。

听说他要创建一个现代化万头养猪基地,许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隔行如隔山,一个搞建筑技术的人,竟然做起了气度恢弘的养殖梦,这在外人看来似乎太离谱了。何况,建场涉及资金、土地、建筑、设备、技术、市场……工程系统庞大、头绪众多。这仅为梦想而已,没人相信,就连自己几个亲兄弟也

心存不安、满目狐疑。

这对于时年44岁的他,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命运大挑战。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看似渺茫,却蛰伏在了时间深处。它一动不动,等在那里,等着与心性坚韧而明亮的人相逢。其实,宋春雨对自己的创业梦,也进行过深入地思考、论证。主要结论有三条,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经济及农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随着生猪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家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二是天山北坡区域地理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适宜生猪生长、繁育。而142团系养殖大团,养殖、防疫技术成熟。选址所在团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绿化率高,四周空旷,空气、水质俱佳,为理想养猪场地。三是国内粮食紧缺,一定程度制约了养殖大省生猪的发展。团场周边多为散户饲养,形不成规模,而有实力的企业面对费工、费时、风险大、见效慢的生猪养殖领域也不敢冒然投入。

全面、科学地分析、论证后,使他深信养殖政策的宽松、优惠。有了天时和地利,更坚定了他长线投资生猪养殖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一座上规模、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养猪基地,是这位创业者的初衷和梦想。没料到,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很快地通过了报批。

精湛、过硬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使宋春雨在项目建设中如鱼得水。在邀请有关专家问诊、把脉基础上,从踏勘、可研、项目建议书,到规划、设计、施工,都由他亲自操作,按计划分项、分部落实,紧张有序推进。

养猪场址选定在团部以东6000米的戈壁荒滩上,是一片被废弃多年的连队旧址。一半是遗弃的破败民居,垃圾成堆,蚊蝇肆虐;一半是凹凸不平戈壁碱滩,四周杂草丛生、满目凄凉。望着这片被遗忘的角落,他暗自下决心,要用8—10年把它改造为充满生机、希望的养殖热土。

养殖园区系独立、封闭式的功能体系,涵盖上下水、供电、供暖、通讯、道路等系统设施。尤其是地下设施,要在已规划的上百幢建筑物施工前完成,其系统工艺之复杂,设计、施工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时的宋春雨开始拼命了。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几乎中断了与外界联系,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地设施的建设之中。白天,他带着几个兄弟作帮手,顶着烈日在荒滩、杂草中穿梭测量,视线受阻就分点观测、逐个确定水准点桩号,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冒着蚊虫叮咬,在帐篷里挑灯夜战,整理、计算观测数据,设计分项、分部施工图纸。

各系统走向布局、建筑结构、预埋深度、管径大小、窨井布设、设备功率等众多细节,就是靠着他精心设计、计算和夜以继日的付出,变为蓝图的。

养猪场分为六个功能区域,规划建筑物108幢,面积3.1万平米。首期工程主要建设繁育区,建筑面积5500平米,基建、购猪投入700万元。

工程边设计、边施工,有序推进。他带领亲朋好友和施工团队分工负责,日夜熬战。时至10月,8000米的砖混围墙已悄然挺立,上千米的混凝土道路也跃然园区,“五通一平”等基础性工程基本完成。更令人欣慰、振奋的是,10多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养殖圈舍全部如期竣工,春雨养殖园已现雏形。当年年底,生猪存栏就超过2000头。

宋春雨说,开始,是边设计、边施工;随后,是一边养殖、出售,一边投入、建设。让宋春雨最难忘的是,2009年兴建的二层公寓楼。建筑面积1300平米,内设标准间30多套,食堂、餐厅、澡堂、文化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然而,这幢楼却坐落在地震断裂带上,按建筑要求必须提高抗震建设等级。这也意味着成本投入的增加,施工难度加大。为了节省资金,他亲自带队施工,宋超、宋春伟、宋志文等几个兄弟,都成了20多人施工队的中坚力量。

自产山楂。

从测量放线、基础开挖,到钢筋布设、支模打砼,施工管理、技术上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具体指挥和指导。他经常率领夜班民工通宵施工。由于过度劳累,又休息不好,他患有的低血糖、心脏病不时复发。他背着氧气袋,依然坚持工作在施工现场。

跟随他多年的堂弟宋志文说,“当时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住帐篷、睡破房,天天吃红萝卜,太辛苦!看着老大带头玩命地干,兄弟几个也都自觉分担、咬牙坚持”。“在最艰难的时刻,兄弟们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终于建起了一座全框架、双网格、质量过硬的抗震住宅。”经历过企业创业的财务总监张彩霞说。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团场春雨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春雨
春雨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