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探讨

2015-03-17 05:47:58杨艳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一氧化碳高压氧脑病

杨艳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探讨

杨艳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记录2组住院时间、中毒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局。结果 56例患者均存活,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型脑病、心肌损伤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部感染和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优质的一体化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措施;并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使血液输送氧能力大大减弱,可累计体内多个器官功能,尤其是对脑部和心脏损害较大[1]。一氧化碳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多与使用煤炉或热水器时通风不良有关[2]。据报道美国每年大约50 000人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中毒性疾病中高居首位[3]。一氧化碳中毒采取综合治疗,尤其是高压氧治疗最为重要。良好而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及时判断病情促进患者恢复[4]。我院近年来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一体化护理后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一氧化碳接触史,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4~65(48.8±9.8)岁;中毒至就诊时间(1.2±0.9)h(30min~9h)。自杀14例,在密闭居室内煤炉取暖28例,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热水器12例,厂矿车间内吸入2例。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晕厥,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10%~50%。脑CT检查可见大脑皮质缺血性改变、脑沟裂增宽及白质弥散性低密度影改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迅速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流量8~10L/min),使病情变化可逐渐降低氧浓度;病情危重者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提高血液中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预防脑水肿;脑水肿明显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加用适量激素;给予适量保护脏器药物,维护脏器功能;给予抗氧化剂使用,如维生素C、辅酶A等药物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若有明显感染症状可给予抗生素应用,高热明显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使用亚冬眠治疗;若患者出现烦躁、抽搐等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脑水肿 脑组织对缺氧极其敏感,缺氧持续4~6min即可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脑细胞缺氧后造成细胞水肿,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等,严重者会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因此要求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定时查看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询问清醒患者自身感受,及时向医生汇报。此外,为避免患者出现抽搐时发生咬舌等意外情况,可将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常规备于床边。注意记录患者24h出入水量及电解质情况。

1.3.2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急性中毒入院,清醒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甚至出现抵触心理。除了医生要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外,作为护士应该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介绍医院情况,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必要时多次进行病情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中毒性疾病的恐惧心理。

1.3.3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患者由于卧床容易引起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清醒患者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房要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心肌损伤的症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值班医生。病情危重患者常需要插尿管,在导尿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加强膀胱冲洗及会阴部清洁护理。对于清醒患者及时指导自助排尿早日拔除尿管,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组织缺血坏死形成红斑、水泡等,甚至出现溃烂。对这些患者应该保持床单干净整洁,及时翻身并更换被褥,防止皮肤组织感染及压疮。

1.3.4其他 对于昏迷患者应注意其营养状态,及时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食物;清醒患者及时指导自主进食,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加强出院指导,尤其要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迟发型脑病的知识,如发现异常及时来院治疗。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1.4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中毒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局。

2 结 果

2.1预后情况 所有患者均存活。住院时间观察组(10.6±2.3)d,对照组(14.2±2.8)d,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迟发型脑病、心肌损伤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部感染和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常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除进行积极治疗外,专业的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施救效果,明显改善预后[5-6]。一氧化碳中毒造成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是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亲和力极高的碳氧血红蛋白,而其解离速度只有氧合血红蛋白的1/3 600,这是造成组织缺氧的关键所在。机体一旦缺氧常造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累及脑部可造成急性脑水肿及迟发型脑病,累及心脏可造成心肌损伤,累及肺部可造成肺部感染。据报道,一氧化碳中毒时体内胃泌素水平会明显增加,而且胃泌素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7]。

一氧化碳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迟发型脑病,常发生在中毒后2~60d,其发生率为2%~30%,临床表现主要有锥体系或最体外系症状及各种精神症状[8]。其发生机制主要为由缺氧缺血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加,白细胞增多,造成血管腔狭窄加重脑缺血,严重时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急性痴呆,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及昏迷时间;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昏迷时间越长对脑部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在脑部MRI主要表现为侧脑室白质脱髓鞘及基底节区弥漫性低信号[9]。

高压氧是目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中毒后早期、足量应用效果更佳,对于减少迟发型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具有确切效果。其主要机制为高压氧可以促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恢复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增加脑组织氧含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同时,在使用高压氧时要注意高压氧可以增加体内的氧自由基,而氧自由基又可以引起一系列氧化反应,对体内的质膜、蛋白质和核酸造成损伤。因此在使用高压氧时一定要控制氧浓度和使用时机。对于已经出现急性脑水肿的患者,要及时给予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如速尿、糖皮质激素及甘露醇等。有研究报道,一氧化碳患者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预后[10]。作为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详细掌握患者情况,入高压氧舱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作必要的解释工作及叮嘱注意事项,做好护理评估及预见性护理[11]。在患者入舱后应指导患者做吞咽等动作,配合吸氧治疗。对病情较重者要随时备好抢救设备,保障治疗安全。在护理患者时还要及时进行各个系统并发症的评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对于昏迷患者长期卧床要及时清理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嘱患者家属常给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清醒患者要嘱患者进行咳嗽促进排痰。一旦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进行胸部CT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对于插导尿管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膀胱冲洗及会阴部的护理,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概率,一旦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给予抗生素应用。本研究还发现一氧化碳重度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较高,考虑为缺氧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在护理患者时要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心悸及乏力等症状,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识别心律失常并及时报道医生,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经治疗后心肌损伤全部消失,心肌酶、心电图等全部恢复正常。对于出现迟发型脑病的患者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躁动、呻吟等不适症状,辅助清醒患者进行吞咽、饮水等动作来缓解症状。对明显躁动的患者要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坠床。对家属要做好必要的解释性工作,宽慰其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此外,中毒患者大多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主要是对中毒不了解,作为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消除患者恐惧,配合治疗。在沟通时要注意态度及措辞,要使用准确而通俗易懂的语言,举止大方得体,取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模式的目的是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本研究中与常规护理相比,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有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 赵宜静,杨敏娟,胡昕冬,等. 385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4):287-288

[2] 王耀斌,王丽丽,龚道银,等. 49例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特征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6):471-473

[3] 王文岚,张瑜,李娅,等. 一氧化碳中毒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

[4] 雷轶芳. 护理措施在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中的作用[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4(5):173-174

[5] 张爱月,张栋梁,安淑霞,等.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48-49

[6] 张爱月,郭素辰,褚彦军,等. 优质护理服务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04-1805

[7] 卞森,安莲华,李星亮,等. 老年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胃泌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77-3778

[8] 赵志荣,张建弟,武爱萍,等. 高压氧联合大剂量神经节苷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效果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64-866

[9] 丛树艳,吕丹,赵秀兰,等.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和MRI特点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5):512-515

[10] 曾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例临床急救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35-36

[11] 高岚珍,黄央,屠茶芬.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27-28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3.039

R473.5

B

1008-8849(2015)03-0323-03

2013-09-30

猜你喜欢
一氧化碳高压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统计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气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北中医(2016年12期)2016-03-08 06:04:54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1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高压一氧化碳压缩机气阀及控制系统的改进
压缩机技术(2014年3期)2014-02-28 21:28:12
高压氧与药物联合治疗美尼尔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