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学生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情况调查

2015-03-17 05:27:37陈秋竺林振平王小全董庆辉邵倩雯蔡伟鹏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医院患病门诊

陈秋竺 林振平 王小全 董庆辉 邵倩雯 蔡伟鹏

(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 210029)

南京市大学生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情况调查

陈秋竺1林振平1王小全2董庆辉1邵倩雯1蔡伟鹏1

(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 210029)

目的 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利用与费用情况。方法 以南京地区为例,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和2014年使用相同问卷分别调查了2324名和2547名大学生,分析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结果 2010年和2014年大学生近四周患病率分别为22.3%、19.7%,两年就诊原因均以头痛为主(23.1%、17.7%),未就诊原因都主要是自感病轻(51.2%、67.2%),就诊机构均以校医院(25%、37.8%)和市级医院(31.3%、28%)为主,年住院率分别为4.9%、5.3%,年人均医药费用分别是396元和420元。2014年次均门诊费用为160元、次均住院费用约1万元,个人自付比例平均在50%以上和35%以上。结论 大学生医药费用是低的,是一般居民的25%左右,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能得到基本满足,但住院学生的医药费用负担不轻,建议不断提高筹资水平,适当提高门诊和住院实际的补偿比例。

大学生 医疗服务利用 费用

近些年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大。上世纪90年代扩招前人数不到300万,到2012年已超过2 000万[1]。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身体健康,发病率低[2]。但据调查,从1995年起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开始下滑,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明显下降,肥胖率也在逐年增加[3]。这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就业压力、意外伤害、饮食不科学、缺乏锻炼、自我调适能力差、社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4],导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有的高校在举行运动会时,因出现学生猝死的情况而取消长跑项目,更让人们觉得大学生体质亟待加强。

2009年新医改方案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以解决大学生生病后的经济负担问题,促进及时就医,并保障身体健康。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医疗保障水平等,为完善居民医保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对象是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在宁高校分成部属、省部共建、省属和市属后,按高校比例随机抽取了1所、5所、5所和1所。在样本高校里随机抽取2个学院,每个学院随机抽取一个专业,其中市属的抽取了4个专业,调查样本专业的所有在校学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在校消费支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就诊机构以及费用情况。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4年4月调查了样本专业的所有在校学生,由学工人员召集、调查员解释和指导下,学生自填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前次共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24份,有效率达92.96%。后次共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547份,有效率达90.96%。前后两次调查都访谈了南京市医保中心和每个样本高校医院的居民医保负责人,共约26人次,了解大学生患病情况、就诊分布、费用大小以及费用结报情况等。

2.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通过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方法主要用构成比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4年调查的2 547名大学生:男生占31.7%,女生占68.3%;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分别占52.6%和47.4%;医学生占28.6%,非医学生占71.4%;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占32.4%、42.5%、22.0%和3.1%。2010年调查的2 324名大学生:男生占49.1%,女生占50.9%;来自城市和农村分别为44.5%和55.5%;医学生占17.1%,非医学生占82.9%;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30.3%、 33.2%、36%和0.5%。两次调查期间因大四学生在实习,基本没有调查到。

2.门诊服务利用情况

2.1 四周患病情况

鉴于大学生是健康群体,加上课题研究的人力、财力的限制,为能从相对小的样本获取更多的大学生门诊患病情况,调查了近四周的患病情况。2014年共有502人次患病,近四周患病率为19.7%,有100人生了2次病,有55人生了3次病。比2010年的22.3%(518人次)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2010年有31人生了2次病,有19人生了3次病。

表1显示,两次调查,大学生生病有明确症状的都是以头痛占比最大,咳嗽和腹泻位列第二、第三位。患病后疾病的自我感觉程度,2014年有54.1%的认为一般,不严重的占32.6%,严重的占13.1%,而2010年感觉严重、一般、不严重分别占9.8%、53.6%、35.2%。与2010年相比,2014年自我感觉严重的比例提高了。

在患病学生中,2014年有320名大学生进行了治疗,占63.8%,有未治疗的182人,占36.2%,而2010年有65.8%的进行了治疗,有34.2%的未治疗。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自感病轻(67.2%),与2010年相比增加16个百分点,而经济原因下降了3.4个百分点,见表2。

表1 在校大学生四周患病症状情况

表2 在校大学生四周患病未治疗原因情况

2.2 患病治疗情况

患病学生中, 选择纯自我治疗、找医生看病以及两者结合的分别占29.6%、23.0%、47.4%, 2010年依次为28.0%、25.3%、46.7%。两年相比,2014年纯自我治疗的比例略提高,找医生看病的微下降些,采取纯自我治疗的学生主要吃从家里带来的药品。

从就诊机构分布看,2014年校医院居多占37.8%,市级医院位居其次占28.0%;而2010年分别为25.0%和31.3%,见表3。选择就诊机构的原因构成中,大学生比较注重的是距离近和服务质量好。2014年,距离近占比最大为50%,服务质量好占比为25.9%,其余依次是有信赖医生(9.1%)、定点单位(4.7%)、价格低(3.2%)、有熟人(1.5%)、服务态度好(0.6%)、其他(5%)。2010年依次占比为42.7%、27.1%、9.4%、5.1%、4.8%、4%、1.4%和5.4%。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医疗机构选择的心理顺位基本保持不变。

表3 在校大学生四周患病的就诊机构分布

3.住院服务利用情况

2014年调查者中,在过去12个月中有137人次住院治疗,年住院率为5.3%,其中31人有2次住院,16人有3次住院。而2010年共有114人次住院治疗,年住院率为4.9%,第二次和第三次住院分别有7人。大学生住院率不算低,2014年比2010年还提高了。

从住院机构分布看,2014年以市级医院居多,约占32.1%,较201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比例下降了4.9个百分点,见表4。两次调查,都有学生因病回家住院治疗,比例都在20%以上。

表4 在校大学生的住院治疗机构分布

4.医疗费用情况

4.1 年医药费用

通过调查结果测算,在校大学生人均年医药费用2014年约418.8元,比2010年的396.0元增长了5.7%。

4.2 门诊费用及补偿情况

在校大学生次均门诊费用2014年160.4元,比2010年的143.3元增长了11.9%。两次调查的校外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都是校内医院的10倍左右(表5)。南京居民医保针对在校大学生门诊费用补偿,实行费用高校包干,2010年是人均50元,2014年人均70元划拨参保高校,省属高校在此基础上由省级财政增加30元,要求年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据悉,门诊补偿在校医院一般直接减免,年度封顶线为300~500元不等。但补偿比例差异很大,有的约50%,有的达到70%以上。除了没有校医院的高校外,多数高校大学生拿医保卡不能在校外医院看门诊。门诊费用的实际报销比总体上低于50%。

4.3 住院费用及补偿情况

在校大学生次均住院费用2014年10 128.6元,比2010年的7 512.5元增加了34.8%。南京居民针对在校大学生住院设置了起付标准和补偿比例,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起付线分别为500元、400元和3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80%、90%和95%。年内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按规定住院起付标准的50%计算,但最低为150元。可以自由选择医院看病,在南京住院出院时仅需要支付自己应该支付的费用,其余的由市医保中心与医院结算。在南京以外的医院看病,目前还是先垫付后报销。在校大学生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比约65%。

表5 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情况 单位:元

项目2010年2014年次均门诊费用143.3160.4 校医院25.830.2 校外医院263.7293.9次均住院费用7512.510128.6人均年医药费用396.0418.8

三、结论

1.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服务利用总体水平低

大学生平均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身强力壮、患病率较低,患大病者更少[5]。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4年大学生四周患病率约20%,但都有1/3的未进行治疗。住院率约为5%,远低于我国卫计委官网报道的2013年约14.2%的居民年住院率。且医药费用是一般人群的25%左右,两年的医药费用占消费支出比例约为3.7%和2.6%。患者症状以头痛、咳嗽和腹泻为主。此外,据悉,2011年20~24年龄组居民因患肿瘤而死亡的概率是6.34/10万,远低于全人群的平均死亡率是160.78/10万[6]。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大学生属于较健康的一部分人群。虽然据知情人介绍,南京市目前60多万名参保大学生中,每年也有约150人患有大额医疗费用疾病,费用在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都有,在病种上以气胸和肿瘤患者居多,但相对于居民总体或者大学生总体来说,患大病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极小。另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在患病学生中也有1/3的未进行治疗。由此可见大学生本身患病率低,即便患病也因自恃年轻选择不就诊,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也就较低。这些说明大学生的医疗服务利用较一般人群低。

2.大学生患病后就诊选择呈现多样化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和到医疗服务机构的距离决定了患者求医的半径[7]。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患病后约有2/3的学生进行了治疗,有近半数的是自我治疗兼找医生,就诊机构也以校医院和市级医院为主,两年间校医院比例增加,市级医院比例减少,这应与医保门诊费用包干使用有关。另外在选择就诊机构的原因中以距离近方便占比最多,约50%,这提示大学生就医关注时间成本,即就诊时间成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8]。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按常理到校医院就诊是最方便的,就诊人数应该最多,但2014年仅有37.8%的人选择校医院就诊,这应该与大学生普遍对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药品的质量等不满等有关[9]。

从住院机构分布看,两年间分别有30%和22.6%的学生选择回家治疗,其他机构中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最大,而2014年市级医院治疗占比最大,住院机构结构的变化应与学生参加居民医保有关。选择回家住院治疗的学生,考虑更多的是生病时有家人照顾,并不太在乎经济因素。另外据医保中心人员介绍,2010年参加居民医保的学生才10多万人,参保率约为12%,2014年有60多万名学生参保,参保率约为85%。且随着参保率的提高,大学生在住院选择上倾向于大医院。

3.患病的学生就诊费用不低且经济负担不轻

南京居民医保对大学生门诊就诊实行高校费用包干使用,各个高校的门诊补偿方案差异不小。目前很多高校都规定校医院为门诊首诊医疗机构,未办理转诊者费用不予报销[10]。近些年尽管筹资标准在提高,但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仍相对较低[11]。一般规定校医院报销50%~80%,校外就诊报销30%~40%左右,有的还不报销。总体上,门诊实际补偿比低于50%,每次看病个人需要自付近100元。且在校外就诊费用更高,报销比例更低,个人自付更多些。另外,在未就诊的原因中,经济困难占7.5%。次均住院费用2014年约1万元,实际总体上补偿65%,即住院治疗的学生每次还要自付约3 500元。这些结果显示,参保后患病的学生就诊费用仍不低且经济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打击大学生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4.大学生年人均医药费用与医保筹资额基本相当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4年在宁高校大学生人均医药费用分别为396元和420元。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筹资都是100元,财政筹资由120元提高到320元。就2014年看,大学生年人均医药费用与筹资额基本相当。扣除自付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大学生医保筹资每年会有30%以上的结余。因此,建议应适当提高大学生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建立降低不可报销费用的约束机制,以提高医药费用的实际补偿比,减轻患病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大学生居民医保的医疗保障水平。

1 国家统计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情况[Z].中国统计年鉴,2013.

2 吉莹,周绿林.江苏省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障需求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91-593.

3 杨亦楠.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99-101.

4 蒋华英.当前大学生健康保障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95-1496.

5 吕春,黄显官.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践与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3):67-69.

6 卫生部.2011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Z].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270-273.

7 李力,邱泽奇.求医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30-232.

8 丁凌风,朱考金.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现况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2(3):20-25.

9 肖俊辉,刘瑞明,王小燕.高校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高校和校医院的定位与责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79-280.

10 陈君程,袁萍,张迎,等.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72-474.

11 赵沁,郁瑾,朱子岚.有关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的调查分析[J].华章,2013(29):74-750.

陈秋竺,女,江苏海门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林振平,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政策,E-mail:Linzhp213@163.com

10.3969/j.issn.1001-1137.2015.03.011

1001-1137(2015)03-0141-04

2015-04-20][本文编辑:朱吉鸽]

猜你喜欢
校医院患病门诊
5W2H管理学模型在高校校医院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门诊支付之变
大学里比食堂挨骂还多的地方
视野(2021年1期)2021-03-15 06:18:26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56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0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4
新医保制度下四川大学生医疗消费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