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2015-03-17 17:41王琪
延河 2014年4期
关键词:故乡时光文学

王琪,男,七十年代生于陕西华阴。著诗集《远去的罗敷河》等。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七届青春诗会、散文诗刊第十二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获第二十二届“东丽杯”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及《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等征文奖,入围第十一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入选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

时光减退

逼近十二月,又一年的末梢

你修剪过的冬青尘埃遍布

用于抒情的词越来越旧

风停下来

残枝在路边打着手语

——没人听懂也罢

敷南村你是不能再回去了

这陈年的荒凉,与冬日的萧瑟

隔开了你少年与中年之间

不断远眺的距离

泛着青光的异乡屋檐下

到处都是惊恐的眼神

颤音响着,悲鸣不断

新伤与旧痕在体内相互冲撞

你失去的浅时光,在低处

经临飞雪,漫卷过纸页

树影习惯了孤独

剩下的日子破碎、斑驳

此刻,没有什么能够绽放

——如果深夜没有点燃一簇火苗

如果记忆没有枯竭

信仰

花落几成定局

空音在漏风的墙角又一次响起

余温缓慢流淌

丛林里传来的暗叹,几声复几声

在罗敷河边,时光稀松、散淡

渐入秋深的痕迹,明显重了

不设樊篱的阳光

倾斜而来,斜向故乡天空的另一侧

又将是错失、各自归位

挥别后那些永不再归省的人

怨恨消亡,没有谁带来噩梦般的恐惧

你只忠诚于未被摧毁的信仰

白茫茫

无法看清

一场秋雨在黎明前的疏密

清晨,有人穿行禾田

翠鸟唤醒万物

我遇到的三两枚落叶

有着绝望的情绪

尘埃不再

河南岸,宴席如此盛大

但即将结束,幕后卸妆的人

摘掉面具

露出面庞中的苍老部分

小风景开在了体内

繁华不再,虚妄接踵而至

哀号的风声

一寸一寸,将我逼入

苍茫深处的丛林

光影破碎

斑斓何须再问

隔岸相望的那些日子

静态而模糊的美

都是你前世默认下的

光照

返回旷野的金盏菊盛开着

醉蝶花也是

秋光假若允许虚妄持续

那草尖上的露珠

就不会滴入红泥,与沃野深情怀抱

语言晃动

在十月的湖面、心口

需要隐忍下去的,还有哪些孤独

冰封的抒情之词

依着墙角相互取暖

一蓬衰草,再也经不起北风劲吹

无秩序朝十字路口奔走的人们

他们彼此生疏,好像谁也和谁不相识

光暖暖的照耀

河滩上,石头和乌鸦被置之时光以外

站在有风的山口

山口冷清

你无法轻描,也无法淡写的红高粱

火焰一般,映红半空

它在不远处,投向你视窗

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此刻有风,野踪无人

飞过千山的鸟,业已飞绝

一块等待收割的土地

丰收在望

高粱们情绪旺盛,精神饱满

风,在哗哗地吹

掀起层层波浪

我的衣襟,同样也被风

呼呼地扯起

更远处,是那些树丛

是那些经不起怂恿的树丛

在略显偏僻与荒凉之地

想要挣脱束缚般的

将身子狠劲向前

倾斜,倾斜

几乎压弯了整个天空

我木讷地站立在山口

一言不发

但对秋日,不可能漠不关心

是的,如果风能从这山口,把我吹远

我的今生,还将能走多远

一个午后的札记

疏枝向草丛倾斜

与天空背离

天空辽远,仿佛与它无关

插上飞翔的翅膀

还要获得足够多的宁静

风力巨大的惯性

也没能把它移走

它只是把手臂伸向穹空

把一个词语,低吟或高歌

像饱含沧桑的老人

隔绝在一片空阔之地

多少春秋一晃即逝

却无人蔑视

它沉默中的永恒

此刻,离它最近的

只有我,和一些模糊的鸟声

秋黄

就到那远古,洪荒之地

看不见人类的光线

一季风华,一季荣辱

呈请碎星、残烛

在静默去祭祀——

树叶失去言语

丛林草色渐褪

那渴望爱情的泥土

都完成空洞而泛滥的抒情

写进册页

村庄像枚旧印章

重重地落在故乡河畔

一些从盛年赶来的亲人

满脸风霜

时光消解了什么

一只飞虫,还是一瓣桂花

你捧过的那只白鸽

羽毛的份量正在变丰

秋日尽头

清晨被惊醒的

或是那簌簌的脚步声

秋风将起

再过几日,秋风将起

南山坡下闪着磷光的茅草

衰亡而退

而有些农事,还尚未展开

这密集的云层一团一团

去向哪里?

天空,甚至还没呈现一丝明亮

你就要进入睡眠状

与我谈论日暮多么可悲

暗处,虚构的火焰腾空而去

阴霾与尘埃,都为我早年的幻想

蒙上了一层阴影

落叶以静美的姿势横卧湖面

我相信,它是时间的祷词

是琴弦上,音符又一次在悄然滑落

是什么离你更近

有时潜藏,有时浮出

在昼夜交替的罗敷河边

星尘尚未褪尽

爱造梦的人

此时,总会从睡眠中起身

无声地去往田野间

忽隐忽现的影子,和我无关

草叶上,露珠上眺望伸过来的光熙

深情而凝重

忘乎所以的鸟只

从这里,飞向那里

勾勒出一座村庄孤独的写意

因为离我更近

旷野更为具体、辽远

一些神秘的事物一经打开

就无法合上

在故乡

我总看到,时光里缠绕的白色忧伤

不是一个人能轻易摆脱

一些暗沉的……

无须多疑

雪就那么,在黑色中亮着

抛却溢美之词

断垣上,一只乌鸦

在静寂之外,孤独地等待火狐

但它始终没有再来

忽略掉比喻

借一株即将复活的植物

在纸笺写下光照,与恩风

粮食藏在背阴之地

那个被雕琢的萝卜花

出自一位去年离世的亲人手中

那些低处的词啊,在积累、叠加

一直呈暗沉色

不涌动,也不枯涩

细小

与春天的去向背离

也与北斗的指示偏移

所期待的牵牛花没有重生

就莫要再来踏我门坎

随草木向上生长

也要随河流,去往人间的低处

这一世,苟活着也是活

你相信,赞美短暂,而哀伤绵长

蜂翅闪动在微光里

但不能把我交回半世的凛冽里

多少次,我抓不住那流水的细

也躲不过浮世的小

林场的正午

光环剧烈晃动

但不能使我眩晕

无须闭上眼,林场上的罡风

也一遍遍吹过

春天还很渺远,独自坐在栅栏里的你

一动不动

下午是未知的

幻想多于现实

生灵万物,也都真实、安宁

世界已没有秘密可言

静止与喧扰对峙

幸福和绝望抵抗

我在万丈光芒之下

省察自己,卑微的低下头

可那些虚构的美

该让一个人拼多大的气力

才能用一生写尽

创作谈:

1.无论追溯往事,还是遥想未来,文学这一精神的载体,总离不开人类情感做支撑。我愿意将每一次书写,当成一次精神的再出征,或皈依。文字可以冷酷,可以炙热,而情感一定要真挚。在这个情感淡漠,或者说情感泛滥的时代,无病呻吟,空洞苍白,甚至虚假的矫情随处可见。这是假装出来,还是担当意识的寡淡,值得每一位写作者认真思考。

2.写作无须勉强,要遵从内心的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会呼吸的,它是轻轻飘升还是重重落地都无关紧要。如果让具有宽广深厚、可以依附的魂灵来驾驭,我们所看到的,一定是来自我们体内的真实声音。而作为本质上是一次个体劳动的写作,不要受非艺术因素干扰,力求在探索中创新,显露出饱含个性的东西。

3.我热爱诗歌,就像热爱自己的故乡。只要故乡河水流不断,故乡风吹动不息,我的诗歌就将与故乡同存。它对于我的意义,大于我对故乡的一知半解。停留在繁华都市的一隅,只要在夜深人静之时响起故乡的一切,交集的泪水便会盈满眼眶。对于一个不再年轻的诗歌作者,故乡在自己心目中举足轻重的位置,意味着今生难以逃脱的宿命。

4.脚步停止了,但并不是说思考也停止了。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为什么呢?上帝能主宰人的一切吗?既然不能,就让他们各行其道,上帝管好自己的事情,人类就尽管思考,即使我们活在无知无畏中。想明白了,让一些该去尽快解决的棘手问题迎刃而解。文学写作,远离不开成熟的思考。

5.深切的生命体验与创作观念的及时更新非常重要,当写作难以持续,没有进展,对文学抱有的理想变得无望,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学规律,在文字之外去沉淀、磨砺,反复锤炼。一首好诗的形成,它是摒弃了自我,坦诚面对读者和世界进行的。要相信,你写不写作,世界它永远诗意地存在着。那些视文学为生命的人们,总让我们充满深深的敬意。

6.坦率地说,写作和人生、和信仰有关,和酒无关。一个酩酊大醉的诗人,他可以引吭高歌,手舞足蹈,但不一定能写出一首好诗。不可否认,写作者是有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诉求的高级动物,宗教般的信仰对文学写作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深远的。

7.我喜欢小这个字眼,小人物,小事件,小忧伤,小情绪,小波动,细小,渺小,微小……在日常写作中,我常常从小处着笔,写家乡的小,大地上的小,命运的小。回过头想想,是因为我是从罗敷河那个小地方来的,一直在城市低处活着,内心一直那么小。

栏目责编:宋小云 马小盐

刘羿群 王彦骁

猜你喜欢
故乡时光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漫时光
文学小说
故乡常在我梦里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