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要爱情不要婚姻?

2015-03-16 03:50田惠东
时代人物 2015年3期
关键词:徐静蕾王朔婚姻

田惠东

二十一世纪初的“四小花旦”之一徐静蕾如今已年过四十,她做过演员做过第一博主做过主编做过导演,诸多身份的成功塑造早已使她摆脱掉了早期的“花瓶”之嫌。有人说她“不务正业”,但也许用“随性”来形容会更加妥当。她随性随行的生活哲学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唯结果论”,在她的概念里,对新鲜事物永远葆有好奇之心,觉得好玩儿就去做,做过了回头看觉得挺有意思,“都是那时的一段人生,一段心情,同时又学到了许多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生活,很有意义。”

可以不健康,但是要自由

真正经历过严苛家教的人,性格中叛逆的成分应该要多出常人。徐静蕾的少年时代,徐父徐子健是个绕不开的角色。他给了徐静蕾各种各样的人生引导、忠告和矫正。

徐静蕾读什么书、写什么字、背什么文章、上什么学校、学什么语言、用哪种辅导书、看什么益智节目,都在徐子健的规定计划之内。他严格而精心地筛选内容,设定方向,这样苦心地浇铸自己的女儿,逼她练字、背诵古文、学画,不过是希望徐静蕾长大后德才兼备、知书达理。他只管做决定,徐静蕾只管服从。但年少的徐静蕾似乎并不领这份情,她总是绷着脸——童年一张四五岁时的照片她紧绷着脸,写满不快,就是明证。

几乎除了在学校上学的时间,其余徐静蕾学习的时候徐子健都会亲自坐在一旁盯着。徐子健不在的时候,徐静蕾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也是惴惴不安,快到下班时间,她就格外提防即将回来的父亲,她一边玩一边敏锐地注意着前面大楼拐角处,父亲的自行车一出现,她就撒腿往回跑。这样类似的场景很多,可是徐子健并不知道,因为每次他出现在徐静蕾面前的时候,女儿都是在攥着笔正儿八经地学着习。

都说富养闺女穷养儿,到徐静蕾这儿就不是这样。她不能养宠物——费时间!不能讲究穿衣打扮——费时间!“你是多读了几本书了吗?怎么就穿衣服这么积极?”这是徐子健的思维。“后来自己有经济能力了,我们家一屋子破衣服……就是觉得看什么就想买,看什么就买,想买什么就买,不想买也买,就是觉得还行的也买。”这是徐静蕾长大后的回应。

“家长太强势,但我心里绝对是埋下了渴望自由的种子,所以我现在生活很自由,而且甚至我矫枉过正地要求自由。”徐静蕾定义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无人管束的开放式生活。“这是我的人生第一要求。就是我都可以不健康,但是我要自由。”

不限制事业的可能性

在漫长的青春期里,受制于父亲的徐静蕾怯怯的,不爱说话,羞于自我表达,生怕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她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后面,成熟之后的她做了诸多尝试,启发自己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值得被拎出来说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徐静蕾考电影学院完全出于误打误撞的偶然,但一部赵宝刚执导、和濮存昕搭戏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让她还没毕业就红透了全国;她字写得好,连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也会骄傲地向游客说“全北京城不知道有多少牌子是老徐写的”,方正特地找她做了一套“方正徐静蕾简体”的字库,下载次数甚至超过了兰亭字和启功体;她写文章,博客兴起的时期,她成了博客女王,全球首个点击超过1亿次的博主;她办杂志,33岁的时候主编办了电子杂志《开啦》,话题涉及时事、历史、影视、音乐、图书、旅游等多个时尚文化领域,在她的会客厅里,王朔、韩寒、梁文道、罗点点都是常客,无论阅读量还是廣告档次,都十分成功。

再后来,被一些她“非常尊重,甚至比较崇拜”的“大朋友”撺掇,徐静蕾决定执起导筒。至今,她导了6部电影:《我和爸爸》《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和现在正在热映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后来她导了《杜拉拉升职记》,电影上映的时候何勇看了一半站起来愤而离席,“蕾蕾堕落了!”

但徐静蕾很淡定,她说“这是好朋友,我们都是被一路批评着过来的。”王朔就不一样,他似乎对徐静蕾总多一份偏爱和宽容:“到底是北京妞儿,起码知道什么是寒碜。”他觉得在徐静蕾的心里,有个是非好坏的标准摆在那里,跟别人的评价无关。

如果让徐静蕾自己排序,最满意的还是处女作《我和爸爸》,其次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但学会拍商业片的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也很重要。她希望自己的电影,是在传播爱,是在表达自己不同阶段对爱的感悟。

在工作时,导演徐静蕾是个事无巨细的工作狂。她是个情商很高的明白人,她对她的宣传公司说,“我身上有什么值得利用的,你们就拿去用好了。”

我是婚姻无所谓主义者

任何一部作品,呈现出来几乎都不能摆脱导演本人的自我表达。无论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梦想照进现实》,都是徐静蕾个人观念的投射。尤其在最新上映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里,更是把徐静蕾的爱情观放在了银幕上。在台词里,她说,“请再给我一点点时间,让我去寻觅那真正对的人,这一生,唯枕边人不可屈就。”她说,“没有在一起的都是不对的人,对的人你不会失去他。”她说,“婚姻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她还说,“结不结婚都有爱情,这爱情不因为结婚增,也不因为结婚减。”

有很多人将徐静蕾对待感情如此洒脱的观点拉入到女性主义的爱情婚姻观范畴里,尤其是她理直气壮说出的那句“我什么都有,你有单纯善良帅就可以了”更是被流传成了一句霸气的充满安全感充满底气的口号式宣言。

但回顾徐静蕾的感情经历,19岁为某人差点要跳河自杀,二十多岁和王朔来了一场轰轰烈烈、惹人非议的感情纠葛,事业上一边做尽各种尝试,绯闻队伍一边也是忙不迭地壮大着,从王朔传到三宝、张亚东、高晓松、韩寒,黄觉……一溜数下来都是响当当的才子。

她回顾青春,心中毫无忐忑,“我不迷恋青春,谁的青春都有伤痕,好在我们可以成长,这种成长,就是在经历很多东西之后,重新跟世界建立信任,慢慢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即使年轻时做了不少糊涂的事,但她不至于在爱情里摧毁自己,反倒越活越轻松越爱越坦荡。

现在,徐静蕾偶尔还在微博上理直气壮地晒晒和小男友黄立行的恩爱,“五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架,也算是不得了了吧。对的人,就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她说,“我们的生活是简单的,跟所有情侣一样细水长流,回到家里,一起看一部电影,聊聊朋友的八卦,吃饭……我不是不婚主义者,我是婚姻无所谓主义者。婚姻和幸福打包出售,这是一种拙劣的包装,也是可笑的绑架。这张纸片什么也绑不住,更无法保证你生活在爱里。”

猜你喜欢
徐静蕾王朔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金庸坦然面对王朔批评
徐静蕾:我时常有病,他永远有药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编读往来
徐静蕾 冷冻卵子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