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摘 要】 历史讲述的就是过去的事情,该如何让历史鲜活起来、让历史事件和历史更具有感染力?让历史学科带着神秘面纱焕发出盎然生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只有让教材“活”起来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历史课程的教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历史学科焕发盎然生机。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困惑;对策
历史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许多鲜活的事例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指导作用,历史学科应该是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
然而,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困惑的是这么重要的学科,教师教起来难教,而学生学起来兴趣也不大。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教材内容枯燥,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但学时不多,故而在内容编排上重事件轻人物,故事性不强,教材跨度大,知识不连贯,往往事件的前因后果衔接不起来,所以很多内容学生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想听;二是初中历史不属于中考的学科,在今天初中学生一切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当然是学生最不愿学的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历史课属常识课——既然是常识,学也可,不学也罢,根本不把它当回事。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担当起我们的职责,在教学中努力提起学生的兴趣,把远去的历史讲鲜活,让学生学历史、爱历史,主动亲近历史,用历史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未来。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讲授历史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每一节课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来讲解历史,将学生了解的内容和课本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学生能很快地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如讲孔子,学生从电影电视和新闻中都有了解,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都有知道,而且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初中教材增加了深度和内容,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温习小学的内容,孔子的教育语录:“学而实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问:孔子的教育思想哪些值得我们继承?之后再学习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这个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由于是较熟悉的内容,学生听起来不是很费力,学起来也有了积极性。
二、加强情感目标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初中学生的认识较多是感性认识,他们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很强的爱国热情,所以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十分感兴趣,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十分感崇拜,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在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受到思想的洗礼,同时也容易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教师一定要弄清内容的前因后果及事件脉络,把教材中蜻蜓点水式的叙述,变为情节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决不能照本宣科用教材中的原话敷衍学生,对历史的评价也不能随随便便将书中的定论硬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四大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还有哪些?我们在为祖国古代成就骄傲的同时,怎样发愤图强振兴中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素质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直观教学是最好的方法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直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好方法。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教学最好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教学的实物较难,这时就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实物直观教学,如甲骨文、唐三彩、兵马俑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历史文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了解,同时在教学中可做一些简单的模具,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体会更深刻,如讲授雕版印刷术时可做一个简单的雕版印刷模具,并让学生在上面拓印实践,了解古人怎样进行雕版印刷,同时告诉学生古代的年画、风筝上的图案等等也是用这种方法拓印下来的。在教学中,语言的表述很重要,对初中学生来说,语言一定不能呆板深奥,应直观通俗,学生才容易接受。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只有让教材“活”起来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历史课程的教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历史学科焕发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军.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闫桂琴. 中学历史教学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保华.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