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构建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

2015-03-16 08:54丁明宝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丁明宝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文章简要阐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 键 词】 数学教学;情境;小学教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数学不仅仅是吸引

学生在平时接触过许多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会牢牢地存盘在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我们应充分挖掘、利用。我在教“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教师时而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以优美的画面、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的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的不断变换中体味着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快乐。

在教学《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怀疑、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收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收集到的购物小票,在购物小票中找出小数,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小数的意义。一堂课围绕着生活中不起眼的一张购物小票展开,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学生学习起来异常兴奋。截取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小学课堂上,学生年龄跨度很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如同样是教学几何知识,在一年级学习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图形王国,去认识那里的臣民们,你们想去吗?”这样的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在五年级学习立体图形时,如果也这样创设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幼稚,这样的情境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而且会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创造力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得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活动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 ,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四、创设问题情境,关注现实,注重发展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发展自我能力。如教学《最大公因数》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请学号是12和16的因数的同学起立。教师适时观察,有几个同学很是矛盾的来回找寻,还用眼神和语言悄悄交流,老师就故意问:你们几个怎么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他们的疑惑和问题——我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我的学号怎么会是这两个数的因数呢?其他同学或是思考讨论,或是斟酌回答,新课“公因数”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创设情境,积极构建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董淑辉.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 新课程(中学),2014(2).

[2] 李银花. 浅议创设情境优化数学课堂[J]. 科教新时代,2014(4).

[3] 黄妙莲. 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读写算(教研版),2014(4).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