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瑶的海派生活情趣及命运变化

2015-03-16 18:43冯雨婷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

冯雨婷

摘 要: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关于一个城市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王安忆以一个女性的视角,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感性地描绘出一幅具有诗性美的日常生活图景。通过王安忆独特的历史观,本文将探讨《长恨歌》女主人公王琦瑶的海派生活情趣及命运变化。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生活情趣;命运变化

王安忆是一位擅于讲故事的作家,她抓住王琦瑶这一典型人物,紧紧扣住王琦瑶等人的日常生活,通过描写女主人公40年的生活历史变迁来展现一座城市的历史,使生活的真正内核穿过浮华虚无的表象呈现出来。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弄堂女孩,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片场试镜,接着结识了程先生,拍了几张暖心的生活照,有张照片竟然又被选为《上海生活》的封面,成为名噪一时的“沪上淑媛”。当选为三小姐的她成了政要李主任的金丝雀。可惜好景不长,李主任的意外又把王琦瑶打回了弄堂,这时候的王琦瑶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姑娘,她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从外婆家疗养回来后,又遭遇了爱情和友情的冲压,最终在长脚手中碧落黄泉。王琦瑶的辉煌与平淡,寂寥与光芒的人生与上海的历史紧密相连,她用一颗坚韧的平常心撑起了一波三折的岁月。

“女人这一性别天生具有较男性更强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再加上生活经验方面的特点,于是从自己的身边琐事中取材,写家庭、爱情、日常生活,则成了女作家的所长,她们对此往往抱有热烈的兴趣。”[1]

王琦瑶的命运是融进生活里的,作者用一种审美的视界来描绘女主人公的一生。竞选上海小姐的时候,王琦瑶的打扮流露出的是日常的生活图景,是人们眼熟心熟的画面。粉红的旗袍,苹果绿的西洋装,最后是一身空谷回声的纯白的礼服,这一针一线里都满载大家的期望和心意。在康乃馨的簇拥中,愈发凸显三小姐淡然的美。

王琦瑶不仅能做爱丽丝公寓的女主人,她还能做平安里的女主人,并且活出自己的风采。挂上帮人打针的牌子,穿上白大褂,桌上摆放着消毒的针管,一个务实的王琦瑶跃然呈现。即便是在这种困境里,王琦瑶的生活还是如诗一般。

“芝麻的香气浓得腻人了,乳白的米浆也是腻人的颜色。……炒栗子的香也是深入肺腑,他们说着最最闲来无事的闲话,每一个字都是从心底里吐出来,带着肚腹间的暖意。”[2]

平安里的生活真正把王琦瑶推到了生活的最里层,在这个一九五七年的冬天,政治世界被炉火的温暖隔离在门外,他們有的是自己的小世界。

生活在时间的洪流中穿行不息。文中写道“一九六七年的历史转变,带给薇薇她们的消息,也是生活美学范畴的。播映老电影是一桩,高跟鞋是一桩,电烫头发是又一桩”[3],年轻人的时代来了,王琦瑶的悲剧在这里达到高潮,也在这里戛然而止。遗落了爱情的王琦瑶,用坚韧的心撑起了母女二人的天空。在朴素之中穿出雅致的情调,是王琦瑶独有的生活魅力,穿衣打扮上无不体现着她的个性主义。她将压箱底的衣服稍加整改便一领潮流,端庄朴素,而薇薇却是越想赢越糟败。她们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文化沟壑,文化渗透的断层将王琦瑶搁置在一个尴尬的地方。在王琦瑶的眼里,重又摩登起来的上海简直不忍卒读。一切都是大鼓大躁的,城市缺少了以前的优雅,西餐走样得厉害,中餐靠调料当家,衣服的衬料是将就的。然而王琦瑶始终在用心经营她的生活。渐渐增加的派对把王琦瑶拉到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时空里,派对的面子是老派的作风,可是里子依然是急匆匆的现代派。

一段畸形失败的恋情揭示了王琦瑶的“老”,即使她再聪明,再精致,依然躲不过岁月的宰割,终于在一个寂寞的午夜,被长脚的功利心杀死。那些承载着她花苞岁月的金条,她精心留存保护的金条,被这个粗鲁的时代夺去了。

她的感情也像日常生活一样,无声、踏实,更巧妙的是与笔下的故事保持了一种恰当的距离,不悲不愠。在《长恨歌》精炼的表述中,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在上海的生活里。

注 释:

[1]王喜绒.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62.

[2]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167.

[3]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244.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徐珊.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城市景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3]汪伟,方维保.王安忆的都市话语与城市精神史写作[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07).

(作者简介: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浅谈《长恨歌》中王琦瑶与女性世界的关系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长恨歌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兰峪水,长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