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洋 宋博
摘 要:人的物化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不断发展,人类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我国步入商品经济以来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在商品经济中人的物化的严重性,警惕这一影响的扩大化。
关键词:商品经济;人的物化;社会主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之下有了飞一般的跨越。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来。经济与道德、效率与公平、功利与道义、富裕与贫困等等问题,在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建立上都是不可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商品经济对人的物化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文艺复兴以来,世界逐步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西方人学日益与商品经济的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商品经济中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究。我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且建国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迅速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整个社会仍将长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晰化等,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面临深刻变革,这些都对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了不同于建国初期的改变,也使人的观念和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期。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来看,人际关系变得多元化、复杂化、金钱化。从我们身边的一些标语中我们就能看出在当下的中国存在的一些价值观念上的问题。例如:“时间就是金钱”、“顾客就是上帝”。从单纯的思维层面上来看,时间与金钱,顾客与上帝都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但就在今天,这些观念却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当中,这就是商品经济对人的物化产生的一种“拜金主义”的观念,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化成物质上的利益关系,让“有奶便是娘”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卢卡奇所说的物化指的就是这种在商品生产活动当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蒙上一层物的面纱。由于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作用,人们的职业越来越专门化,其生活也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人们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观察能力和主管需要。卢卡奇说:“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另外,卢卡奇还注意到了人的劳动成果所形成的物反过来支配人,使人失去了本来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劳动者成了转动着的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商品交换中的商品。
在商品经济中人的物化也体现在人们劳动的重复性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自觉地活动。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人们可以自由自愿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但是在目前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到高度发达的阶段,旧式分工依然存在,很少有人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在商品经济中,人们为了物质上的满足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人们每天抱着不情愿的心情上班,然后又拖着满腹牢骚的身体回家,无疑是对心理上一种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在精神需要高度集中的制造业的岗位上,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对人们更是一种摧残。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深入的采访和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富士康的等级制度森严,员工,特别是一线技工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还要忍受管理人员的辱骂甚至体罚。人几乎已经变成机器,自尊心几乎完全被忽视。公司行为一切以事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造就了高效率、高绩效,员工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用在了流水线上,也同样因为缺少信仰与精神层面的建设而造成人文沙漠。
在商品经济为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其弊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的时间与西方国家建立商品经济体制的时间相比较又短又快,所以在这一转型时期,我们更应该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提高对人的物化这一问题的研究。
參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杨魁森.物化的时代──论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4).
[4]姜国峰.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扬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单位:1.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海军装备研究院翻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