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収 王坤茜 张月玥
摘 要:本篇论文是笔者通过全程制作纪录片—《新疆曲子戏》,对其声音的设计的个人见解。本文笔者意在通过描述该纪录片声音运用,前期声音录制软件的要求和后期制作软件的需求来讲述分析纪录片的声音设计以及纪录片中声音的重要性。
关键词:单声道;声音设计;音响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声音设计的定义
声音设计(Sound Design),是指在影视节目制作中对整个节目或片子的音响部分(包括语言音响、音乐音响和效果音响)作总体设计,以便使音响和其他艺术手段一起共同完成艺术形象塑造的工作。声音设计人员根据节目或片子的总体艺术构想,策划、设计节目或片子的音响构成和录制方式,并组织实施、录制、合成节目。
本文所研究的“声音设计”则是指在纪录片《新疆曲子戏》制作过程中对整个片子前期录制到后期、剪辑的声音部分的总体设计及分析。
(二)纪录片的声音构成
纪录片声音的构成同电视声音的构成是不异的三种元素,即语言、音乐和音响。
纪录片中所讲到的语言是指在影片中出现的有声语言,例如影片中人物说话的声音,解说员解说词的配音等等,其常用来表达思想和叙述内容。
音响则是指在拍摄过程中收录到的各种现场声音,他即包括人物发出的声音也包含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环境声。
音乐则是特指在纪录片制作后期时配录到画面上的音乐或歌曲,也常被称作配乐。
二、纪录片《新疆曲子戏》声音的运用
(一)人声
纪录片人声分为解说词、同期声和采访,然而纪录片中人物同期声运用是运用最多,且最能表现纪录片的真实性特点。 该纪录片人物同期聲主要指画面上呈现的人物的同步语言,这是一种直接的真实说话。
纪录片《新疆曲子戏》中的高光武老人所讲述了他十五六岁开始唱曲子的那段经历以及早年间乌鲁木齐市一位五六十岁的天津商人在头道巷子看戏痴迷的故事。同时对“要命娃”的回忆,和“要命娃”这个称号的由来,通过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不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内心世界,还为纪录片的叙述视角提供适合的传达空间,为影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音乐
纪录片《新疆曲子戏》中主要用到的音乐语言为抒情性音乐语言和说明性音乐语言。
抒情性音乐语言是指抒发人物或者作者内在情感的情感音乐语言,它既可起到表现人物主观意识的作用,也可以具有解说者的客观评价作用。笔者的纪录片《新疆曲子戏》,对高光武老人的人物背景的介绍、声音的引入方式、新疆曲子戏的文化背景、高光武老艺人讲述学习新疆曲子戏的时间以及“要命娃”的由来,都是依靠背景音乐的烘托和解说员的解说,让受众用客观的态度和想法去判断和思考,从而使观众有种参与感。
三、纪录片《新疆曲子戏》创作中遇到的声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前期录制
第一次录制解说词时利用Garageband中的Bright vocal 立体声录入,声音显得单薄无力,效果不理想,用监听音箱听后才发现录音通道的设置错误,违反操作。第二次采用Garageband 中的Narration vocal 单身道录入,自然叙事的分贝控制,让影片的声音贴合很多,也不会让人产生反感,但是依旧存在底噪声太大。
录音讲究的重点不仅在于“音”质量,更在于“录”的质量。这就更加要求了优秀的录音师要利用优质的设备和软件。室内录音棚采用的话筒是罗德(RODE) K2 专业电子管麦克风,罗德(RODE) K2是单声道低噪声大震膜电子管的人声话筒,录制的声音饱满并且可以使高音部分更加圆润,音质清楚、频响平衡。笔者调音台采用的是01V90型号,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录音是对声音的现场控制,提高了收声效率,同时达到了监听控制的效果。
(二)后期制作
声音录制对软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利用实际录制所得的音频素材从而通过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合成,制作需要的音频,然后把音频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录音资料。
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有Nuendo、Cubase、sonar6等,但是专业且普及型较高的软件是德国STEINBERG公司推出的Nuendo。
随着纪录片创作理念的不断更新,声音的参与,也使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大大增加,声音也应该被更多的艺术创作者正视。通过这次纪录片声音的录制和后期剪辑笔者发现“声音设计”这一概念对笔者们带来的启示不仅是声音的“录音”层面上,还要考虑素材的拾取上的技巧。录音所取得的写实主义声音只是纪录片声音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依靠剪辑、混录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四川出版社,2006.
[2][美]索南夏因.声音设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