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辉
摘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企业要在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合并报表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对会计准则准确运用,实际掌握如何编制财务报表,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推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本文针对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合并报表 会计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报表的合并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的重组、分化、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就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相关信息。还能够帮助投资者认清楚方向,为投资者提供有助于做出决策的会计信息。大部分企业目前的合并报表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与改进。
一、企业合并报表过程中产生的会计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合并的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总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是总公司,但是编制的基础是总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和附注。主要表现是:根据时间和目的进行分类;还要按照反映的不同内容来分类。虽然合并报表反映的是集团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情况,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企业合并报表要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的信息质量,不能只是反映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下就是造成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基本体现:
(一)合并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合并报表所产生的商誉。商誉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而企业没有做到把商誉进行适当的划分,没有区别购买商誉和非购买商誉。国际会计准则则是进一步地细化,主要分为非购买商誉和购买商誉。所以我国企业在合并报表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符合国际惯例。同样,我国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盈余没有做到很好的划分,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地划分被投资企业的盈余,主要分为投资后的盈余、投资时的盈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将投资时的盈余和投资后的盈余,再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给他们找到归宿。投资时的盈余只是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一部分,投资后的盈余才是合并的主要对象。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合并报表的时候,做的有些差强人意,就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只是将子公司的全部盈余来递减总公司的长期投资项目,完全不合理。我国的企业在合并报表的过程中,没有详细地解释清楚合并差价的问题。合并差价是企业会计合并分录的一个调整项目。当然,不管是会计制度还是新会计准则都没有很清楚地对合并差价进行解释和说明。所以,在调整合并差价的时候,就会导致合并差价产生严重的随意性。
(二)合并范围不够明确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主要决定于我国现在实施的会计准则,但是会计准则存在很多的不足。新会计准则没有准确地规定间接拥有比例的计算方法,直接地影响着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业务。因为不明确的合并范围准则,财务人员之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导致形成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形成不一样的合并财务信息。新会计准则没有准确地规定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在确定合并范围时需要把控制作为标准。还要具体考虑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但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问题没有在新准则中表现出来。同样,新会计准则也没有准确地说明暂时性控制问题,虽然在新准则中体现出应以控制为基础来界定合并范围,却没有说明具体的方面,在界定时间方面也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操纵方面上市公司具有很大随意性,上市公司就会将暂时控制作为借口去拒绝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三)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不统一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需要和总公司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样,子公司就需要按照总公司的会计政策去调整,也可另行编报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很难做到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和总公司的会计政策完全一致。因为总公司旗下有很多行业的子公司,行业的会计制度是跟随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如果要求子公司使用跟总公司一致的会计政策,是不太合适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的时候,总公司就可以要求子公司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工作量,也没有办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规范企业合并报表的建议
企业合并报表是否规范,决定着合并报表是否准确,是否有使用效果。规范企业合并报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的信息质量及投资者的投资信息。要加大政府的监督,还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一)深入分析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范围,确定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是按照相关的“控制”来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行多维度的“控制”,还要将“控制”具体化。在分析企业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形成控制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深入地了解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的构成和股权的结构等等。同时,在当期因购买子公司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合并范围变化的时候,还要对存在的判断依据进行批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还要披露合并范围的变化情况。
为了让合并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就需要很好地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根据上述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确定控制权时,需要按照投资企业所拥有的表决权来决定,不是单纯的权益性资本。企业集团还可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去确定合并范围,当实质上的控制权和形式上的持股比例发生冲突的时候,纳入合并范围的依据就是企业单位实质上拥有的控制权。
(二)改变会计政策不统一的局面,统一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统一化可以保证合并会计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会计政策的统一,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行业之间的差异。在现实中,经常面临着选择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可靠性。尤其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首先满足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也不可以忽视掉可比性的重要性,在特殊企业和特殊行业的时候,为了使会计的可比性得到满足,相关的会计政策就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中或者是纳入合并报表中但不允许进行改动,或者单独作为合并报表部分加以披露。
(三)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改进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报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权益结合法,另一种是购买法。经过实验总结,发现权益结合法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需要。但是随着国际一体化脚步的加快,权益结合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就显得有些简单,权益结合法已经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变得不符合企业的现状,并且逐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要及时地、正确地改进。让权益结合法由简单向复杂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合并会计报表。具体做法就是围绕着以下两点来展开:第一个就是核算总公司与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展开,第二个就是总公司合并后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否实现损益或者达到预期损益地展开。可以根据这两点,来了解总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情况和分享净收益等情况,以至于能够完整地分析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运营情况。
(四)其他的建议
除了上述的几点建议,可以很好地规范企业合并报表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实现规范合并报表。例如:增强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规范企业合并报表,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的信息质量水平,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强化相关内容的政府监督。同时,企业合并类型的选择要规范,企业的合并报表一直受到争议,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基于控制进行的,应该给予互斥关系来制定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的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开始调整内部的管理制度。寻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企业合并活动也在不断改进,企业认识到合并报表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合并会计报表。我国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求企业正确地采取适合解决企业合并报表时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地改进、完善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稳定得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玲英.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及其局限性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1,9(16):412-419.
[2]王琦.关于提高集团化企业合并报表编制质量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2):415-419.
[3]石林.浅议企业合并报表理论与合并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0,7(23):874-876.
[4]田楠.谈企业合并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J].现代商业,2012,11(2):381-385.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