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玉(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小学 065000)
“比较”顾名思义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法,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区分同类事物的形义,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加强技能和智能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由此及彼,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为拓宽视野创造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形近字即两个字的字形相近。正因为字形相近,小学生很难把它们区分开,因此,往往出错。举个例子,在学习生字时,许多学生把“跪在地上的“跪”字写成“脆”,这时,我把“跪”的形近字都写出来,把字形、字义进行比较,然后和学生一起给这些字注音、组词,通过这一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分辨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从这以后,我在教学生生字时,首先让学生把生字的形近字找出来,再和生字比较,久而久之,学生在形近字的使用上出现的错误明显减少,识字量明显增加,不仅新知识掌握较牢固,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我做过统计,在开始学习 “跪”,听写生字时,“跪”字有19名学生写错(全班70人),由于与它的形近字进行了比较,接触了“诡”字,在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生字“诡”只有5名学生写错(全班72人),其余学生不仅能正确书写,而且还能正确运用。可以说“比较”一举两得。
小学生活泼、单纯、记忆力好,可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对同音字的用法不去琢磨,错别字较多。尤其在作文中表现最为突出。如把“奔驰”的“驰”写成“弛”,把“高粱”的“粱”写成“梁”,把“骄傲”的“骄”写成“娇”等。通过在几年的识字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减少了很多,尤其在优等生作文中只偶尔出现错别字,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进步。
所谓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它们就像孪生姐妹,差别细微,有时确实让学生难以区分。有的近义词虽然能区分清楚,但是由于疏忽,也会出现错误。我们做过这样的练习:选择合适的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词语有:盼望、愿望、期望。
(1)全国人民( )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2)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3)我们绝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 )。
我故意用两种方法进行练习,比较其效果。其一,教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填,然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能全部做对的有42人(全班54人,教师不表态,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其二,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比较这三个词的异同:愿望、盼望、期望,三个词都有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愿望”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期望”指对未来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殷切等待的想法,一般用于上对下,如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是对对方的一种想法;“盼望”指殷切地期望,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希望,比“期望”的意思程度深。比较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教师再检查,这时我发现有51名学生全部做对,通过比较,使9名学生根据词义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时教师小结,告诉学生以后做类似这样的练习,先不要忙于去填,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进行比较,然后再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知识。接着又进行两组练习,第一组用“陆续”“连续”“继续”填空:
(1)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教室。
(2)我们班( )三年获得“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3)我们要( )努力,争取更大成绩。
先让学生自己比较三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再分别根据词义进行填空。由于这一组较简单,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学生能做对。
第二组用“居然、果然、竟然”填空:
(1)我们以为在这块荒地上种花生是不会有收获的,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花生( )收获了。
(2)早晨,气象台预报:“傍晚有雨”,吃过晚饭( )哗哗地下起了大雨。
(3)看到旁边站着一位体弱的老大娘,她( )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
这一组练习有一些难度,使学生不易区分的是“竟然”和“居然”。我让他们拿出字典,分别弄清楚三个词语的意思,再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茅塞顿开,问题迎刃而解。
有句俗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比较,才有鉴别”,讲的都是比较的益处,通过这样一比,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间接地接受知识为直接地获取知识,由此可见,“比较”是大有益处的。
理清文章条理时,有的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凡是按事物发展顺序的文章都分为三部分,交代事物起因的为一部分,交代事情经过的为一部分,交代事情结果的为一部分。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我找两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进行比较,一篇是《苦柚》,另一篇是《捞铁牛》。《苦柚》这篇课文首先交代买柚子的原因,然后具体介绍买柚子的经过,最后介绍在回家的路上的情况,显然可以分为三段。然而《捞铁牛》的第一、二自然段讲的是捞铁牛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的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具体讲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最后一自然段是对这个和尚的介绍。由此发现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既不属于事物的起因,也不属于事情的经过,应单独成段;而课文的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所写的经过和结果又不能截然分开,只能分在一段中。
通过比较,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从而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都分为三部分。
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的情况的文章,是把自己了解的事物告诉别人,使别人了解或明白。我在教《鲸》这一课时,把它同《新型玻璃》进行比较,使学生既明白这两篇课文写作方法及目的的异同,又进一步掌握了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点来写这一重点。
《鲸》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鲸非常大;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鲸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鲸的生活习性。通过介绍,使我们了解了一些鲸的知识。
《新型玻璃》逐一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还告诉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这两篇课文都抓住事物特点写,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鲸》向人们介绍一些有关鲸的知识,而《新型玻璃》除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的知识外,还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发了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比较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兴趣,对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