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 241003)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
孙于茹(安徽师范大学 241003)
高中地理课堂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和改善教学过程。构建基于课堂教学的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体系,可从三方面来设计:根据学情分析,进行初步评价;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评价模式;调整教学过程,进行反馈性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互动活动,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地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在传递基本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的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完善教学的基本依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地理学习评价能“促进学生地理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调节教师教学”[1]。本文探讨的地理学习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即地理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收集并分析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相关信息,判断和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一)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常见的地理学习评价一般以作业、测验的形式呈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良莠不齐,教师也大多只进行批改和讲解工作;测验多在单元结束、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师根据成绩只能判断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因此新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事先设计的评价手段检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斯塔弗勒比姆(D.L. Stufflebeam)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事先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此安排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板书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教学过程。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各个教学环节是否顺利展开,就不能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来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要,从而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中教的改革。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直观的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提问、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根据对几所高中进行的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我发现大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实施学习评价,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教师大多根据教案把书本中的内容讲解出来,较少关注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否解决相关问题、为什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有很多学生完成不好作业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为例,试图构建基于课堂教学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旨在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根据学情分析,进行初步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之上。”[4]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前的学情分析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方面。
《气压带和风带》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过渡作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学完“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后,能较好地分析和探究大气在不同空间和作用力产生的运动。但高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很难建立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本节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一些气候名称、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等内容,学生易产生记忆性困难。
教师在对学情进行初步评价后,教学设计便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二)设计评价模式,进行课堂评价
美国课程研究者查特斯认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犯的错误[5]。因此,适当的教学情境和评价任务可使学生显露出认知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1.确定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是强调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数量与质量,还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与解释能力[6],都会影响评价目标的形成。评价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见附表1)。
2.设计评价任务。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可设置不同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合理设置能为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显性、可操作的判断指标,并为教学改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因此,评价任务质量的高低常常决定着评价信息的效度和信度[7]。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难度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见附表2)
3.选择评价方法。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单纯的测试不能全方位、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地理科技文、问卷、地理测验、观察、提问等。根据评价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当学生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时,教师可观察学生绘图的准确性,并以此判断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和绘图能力;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就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发展过程。
4.制作评价量表。具体的评价量表不只方便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打分,还能让学生清楚教师对学习的期望,作为评价自身学习行为的尺度。评价目标是评价标准的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达到评价标准的等级来进行打分。对气压带风带的评价量规设计如表3,总分100分,每个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知识与技能分别对应4、3、2、1这4个分数段,过程与方法对应8、7、6、5这4个分数段,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5、4、3、2这4个等级。(见附表3)
附表
(三)调整教学过程,进行反馈性评价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受课堂评价设计水平和评价结果质量影响,同时也受制于结果反馈的质量和具体方式[8]。基于课堂教学的学习评价,能让地理教师在明确目标的驱使下,合理组织和安排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教学内容获得一般性发展。当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感到“冷场”或者不满意时,就是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分析的时候,教师不应直接判断成“学生笨”或者“表现差”,而应深入分析教学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且需要调整。可见,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分析教学需求和调整教学过程。而教师根据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又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一步作出判断,进而对学生提供直接指导。
地理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或测验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学习完气压带和风带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其分布规律,同时也能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或测验表现,具体指出其已取得的学习成就和需要改善的解题方式及错误表现,及时提供解决建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易进.建构促进教与学的课堂学习评价[J].教育学报,2013,9(5):61-67.
[3]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5-6.
[4]奥苏伯尔著,任夫松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5]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9).
[6]杨向东.浅析关于“学生才能的观念”对教育评价实践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8:25-29.
[7]赵士果.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109.
[8]杨向东.谈课堂评价的地位和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9):42-46.
孙于茹,女,25岁,汉族,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