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格局看西太平洋形势

2015-03-16 03:07王湘穗
军事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太平洋地区亚太格局

王湘穗

从全球格局看西太平洋形势

王湘穗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军事和战略问题研究。曾与乔良将军合著、合编《超限战》《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世界历次大战录》等著作。

美国拉拢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海洋国家大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研判西太平洋局势的发展,需要从全球格局的变化来综合观察,需要用大历史观来分析走势。习近平主席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们今天研究西太平洋战略态势和中国国家安全,也需要有这种大时代、大格局和大智慧,不仅要看西太平洋也要看整个太平洋,甚至还要看全球格局的变化;不仅要看现在也要看过去,甚至还要看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变化。

全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入衰退期。原有的全球大国和国家集团间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机构和状态正在发生变化,主要特征是全球格局从美国一超独大走向多极化,目前已经形成欧元区、北美自贸区和东亚自贸区(以东盟加中国为核心)三大板块。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推进,俄罗斯、中亚国家势力范围不断东移,将形成西太东亚地区的陆上板块,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亚信峰会为纽带,着重解决安全问题。美国积极推进“重返亚太”战略,拉拢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海洋国家大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可能会导致西亚地区分为海上、陆上两大板块。加之欧盟的不断发展,从长期看,全球格局可能会出现天下三分局面。

毛泽东分析当时世界大势时曾说,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这一点在21世纪开始发生变化,世界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两洋中心。美国在2000年之后认识到,太平洋地区有可能取代大西洋地区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遂启动了“重返亚太”的战略。现在的世界格局正在向三大经济圈的方向发展,即以欧盟、欧元区为中心的圈,以北美自贸区为中心的圈和以东亚自贸区为中心的圈,其中东亚自贸区主要是东盟十国加中日韩。这三大圈的一个共同点是年贸易额大致都达到了20万亿美元的门槛,目前这三个豪门俱乐部正在不断发展和相互博弈。

之前,东亚自贸圈是以中日为轴心向前推进。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家战略的改变导致其从东亚整合过程中的主要推进者变为一个旁观者甚至是捣乱者。由于美国地缘政治的压力,俄罗斯国家的重心开始更多向东即向亚洲倾斜,逐步形成一个以中俄为主要中心的西太平洋地区板块。

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导致变化的五大因素

导致全球格局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

一是全球危机与美国力量衰落。虽然美国作为世界一极仍是世界强国,但是远没有20世纪50年代、90年代那么强大,也没有2008年以前那么强大。美国已经步入一战以来的百年周期的“衰老阶段”。在太平洋地区,我们向前追溯100年可以看到:1915年,美国打完日俄战争后,美国陆军部长和日本首相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同日本划分太平洋利益,此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多次同日本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1921年,美国利用一战国债问题迫使日本和英国解散英日同盟,召开华府会议,在太平洋地区确立了华盛顿体系,美国主宰世界初露端倪。二战结束后,面对被炮火洗礼得满目疮痍的欧洲,建立了雅尔塔体系,美苏建立两极世界格局,平分天下。

评判今天的美国,我们不仅仅要观察分析美国的诸多要素和数据,更要看其生命周期。那个昔日强大的帝国如今只是一只年岁渐高的老虎,虽然美国战略目标仍然很高,但是要实现战略目标已力不从心。

布热津斯基曾有一个提议,反映出比较明智的美国战略家的思考。他提出,中日两国应效仿美英两国当年签署《大西洋宣言》的做法,签署中日《太平洋宣言》,将中日关系、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做出明确安排。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未来太平洋地区的走势,美国心里没底。

二是美国和资本集团坚持利益通吃。今天的美国仍然坚持美国利益最大化。习近平主席说,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但是美国则认为,偌大的太平洋我要通吃。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在谈到美国政策时表示,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并称“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如今,美国的利益线囊括了更多内容,包括朝鲜半岛、钓鱼岛、中国台湾岛,同中国有关联的地方美国都要施加影响。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如此庞大的目标,必然会同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不断发生冲突。

三是中国崛起。我们的GDP何时超越美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作为新的力量开始参与世界力量角逐。一战前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美国介入后直接导致欧洲中心地区扩张冲突。太平洋地区也会如此,由于中国的崛起改变力量格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2010年中国和东盟签订自贸区和货币互换协议,直接导致美元破局,因为原来整个太平洋地区都是美元区,协议签订后相当于分裂了美元区。中国拆解美元区,必然会带来美国的反作用力,这是一个霸权国家的必然反应,这是导致西太格局变化的原因。

四是西太国家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和行动。从1997年开始,中东国家意识到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集团化的今天,如果不抱团就要被边缘化,就要吃亏。欧洲诸国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抱团组建欧盟;东盟希望整合,但是力量不够,因此把中国、日本和韩国拉进来。东盟地区力量整合威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导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东移。

五是技术进步。基础建设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理和政治格局,如高速铁路、管道、特高压线、液化石油气船舶、互联网、电商、超大型海洋平台技术,正在为世界格局的改变创造条件。

1903年发表的《历史的地理枢纽》提到,之所以出现大航海时代是因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有了三尾船,可以进行跨洋远行;荷兰建造了大平底船,使海上奢侈品运输变成大宗商品运输,使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可以互通有无,晋升“海上马车夫”进而创造了商业资本主义;由于铁路的出现,大陆国家可以绕开海洋国家的制约,自由地互相贸易;英国靠铁甲舰和蒸汽机成就了大英帝国;美国靠航空母舰和集装箱船形成了环世界物流体系。时光轮转到100年后的今天,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聚沙成塔的集成作用导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今日太平洋地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就是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近期亚太区域将进入动荡期。受全球格局变动和危机的影响,西太地区可能分裂为海洋和陆地两大板块,中国-俄罗斯主导的大陆板块与美日澳主导的海洋板块,互补与互斥同时存在,相互博弈竞争。

东亚一体化进程将加快。随着中国继续推进“一路一带”建设,东亚经济将进一步整合,政治安全合作也将进一步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不易受美日海上力量干扰的陆地国家将加快一体化进程,整个中南半岛到南亚、中亚、东北亚将会成为一体化的经济、安全圈。

西太将成为世界第三极(可能是最大的力量极)。西太海洋国家,如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日本都将被东盟-中俄圈吸引,在中国提出共同体战略的框架下,以亲诚惠容的东方式国际关系形成一个大的亚太经济共同体。

中美之间将维持博弈式合作。美国不愿意放弃全球霸权,却无力提供整个太平洋区域发展的资金和资源,也无法保障整个区域的安全,只能被动无奈地逐步接受“亚太是亚太人民的亚太”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积极稳妥地推进东亚地区的一体化整合,兼顾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各国利益,欢迎搭中国发展的快车,发挥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厚往薄来,从利益共同体起步,向命运共同体发展,建构亚太大家庭。在这个基础上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更加公平的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太平洋地区亚太格局
如何加强与太平洋地区的文化交流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台湾当局在南太平洋地区的经营及困境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新科伦坡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美国两栖突击车在泰国湾巡逻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