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斌
(酒钢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在用压力容器表面无损检测主要目的是为了检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特别是表面裂纹,球罐内表面检测时暗环境比较容易实现,加上荧光法灵敏度高,所以内部检测以荧光磁粉检测为主。本文主要针对球形储罐内表面荧光磁粉检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根据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球罐开罐检查要点》的通知,内外表面探伤检查要求:“内外表面探伤检查,一般采用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球罐内外表面的全部对接焊缝及其周围,工夹具的焊迹,按管与壳体的角焊缝,均应做磁粉探伤检查或渗透探伤检查。要着重注意焊缝咬边部位和组焊返工部位的表面探伤检查。”该通知虽然是1980年颁布的,但仍然是表面探伤的最基本要求。考虑到“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的规定。所以除磁粉检测无法进行(如支柱角焊缝部位)的部位外,均应采用磁粉检测。
考虑到荧光磁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内表面对接焊缝磁粉检测应采用湿法、连续法、交叉磁轭法,实际工作中一般要求进行内表面焊缝100%荧光磁粉检测。接管角焊缝可以辅以单磁轭进行荧光磁粉检测。
为了确保检测灵敏度和有效检测范围必须限制间隙,而且越小越好。实际检测中可以通过磁化时的声音大小进行估判,声音比较大时,说明磁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大,此时要设法与工件贴紧。
移动速度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工件进行磁化并形成缺陷磁痕。若磁轭行走速度过快,工件得不到有效磁化,还没来得及形成缺陷磁痕而交叉磁轭已经离开了缺陷位置,从而造成漏检。标准推荐探伤仪行走速度不应大于4m/min。实际作业时一般不会超过这个速度,但检测球罐纵缝时磁轭自上而下移动,有可能瞬时速度很快,速度控制的关键是速度尽可能的均匀。
用习惯了单磁轭方法的探伤人员习惯用步进式分段探伤,还要进行垂直交叉。而交叉磁轭法恰恰不能采用步进式分段探伤,因为交叉磁轭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布很不均匀,处在不同部位的缺陷检出灵敏度也必然有高有低。若采用步进式分段探伤,有可能缺陷漏检。应采用连续移动式的探伤,操作时采用连续拖动检测,不用停下来进行交叉。
习惯上一般接管角焊缝都用单磁轭进行,实际上交叉磁轭外侧也可以进行磁化,但要注意利用外侧磁化场检测时,必须用灵敏度试片测试有效磁化场范围。具体操作时把试片贴在管内壁热影响区上,交叉磁轭放在角焊缝边缘的钢板上移动,如果A1-30/100试片能全部显示,就表明该角焊缝(包括热影响区)都能达到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以用交叉磁轭法进行检测。否则就应使用单磁轭进行检测。
使用反差增强剂是为了增强对比度、便于观察,内表面荧光检测是在黑光灯照射下进行观察,不需要反差增强剂的白色背景,并且反差增强剂可能掩盖微小裂纹,使缺陷漏检。
现场检测时,有可能有其他施工人员同时作业,造成电压不稳定。电压波动对黑光灯使用影响很大,同时电压过低会使磁探机磁化效果不好, 电压过高会烧毁磁探机。因此,电压不稳时应配备稳压电源。
磁悬液浓度对探伤质量影响很大,荧光磁粉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灵敏度明显下降,要求配制磁悬液时,必须严格按制造厂给出的配方配制。在实际配制过程中,要避免随意多加荧光磁粉的做法,特别是浓度过高时,可能造成完全无法观察。另外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水溶性磁悬液,长时间浸泡后磁粉颗粒表面的荧光物质可能溶解剥落,所以使用中应该用一次配一次,不能在旧磁悬液中添加一些新液继续使用,每次使用都应该用试片进行灵敏度测试。较长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磁悬液必须全部重新配置。
球罐内表面荧光磁粉检测时,标准规定工件备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黑光波长应在320nm~400nm的范围内,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对黑光辐照度的控制关键是选择质量良好的黑光灯,但黑光灯老化后可能达不到要求,可见光照度可以通过遮挡人孔的方法实现。以1000立球罐为例,内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罐内可见光照度一般不到5 LX,通常做法是将上人孔遮挡,这时球罐内光照度一般不到1LX,完全满足标准规定。
鉴于荧光交叉磁轭法的诸多优点,球罐内表面检测应使用荧光交叉磁轭法,当检测部位、操作手法改变时检测灵敏度变化较大,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缺陷漏检,实际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测试灵敏度,发现试片显示不清晰时及时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