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雪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1.引言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森林旅游在国外就已经兴起,与之相比,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起步时间较晚,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森林旅游事业才发展起来,其标志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事业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森林旅游的认识上,目前森林旅游已经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内也早已认识到在森林中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人们普遍关注于“旅游”,即重视其经济效益,却将“生态”降到次要地位,即忽视其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的需求正在增长,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利益相关方主体必须共同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作为一项以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旅游活动,它必须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同时兼顾到多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使森林生态旅游能够名副其实。
2.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在生态旅游发展之后提出的,最早是由拉斯格瑞提出的,拉斯格瑞是墨西哥非常权威的生态专家,同时也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这一概念,随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使人们更加关注于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的实现形式以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为主,其中,森林旅游资源已经成为现阶段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形式。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起众多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项目,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加深,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和对策进行探讨外,近年来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对参与主体和生态旅游目标的研究,对于森林生态旅游而言,更加关注其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
早期国内学者主要探讨和研究的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如李向明在《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研究综述》中重点阐述了森林生态旅游产生的时间背景以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所获得的效益,其在肯定森林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生态价值;吴南方在《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再认识》中重点对森林生态旅游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以森林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应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而非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生态旅游活动中,更加关注于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现路径是以区域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全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森林生态旅游的研究有很多,如潭开湛认
3.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相关参与主体分析
3.1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森林面积将近16000公顷,覆盖率20%以上,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五,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潜力巨大,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669个,占国土总面积近15%,超过12%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域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营林场等,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相关旅游活动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占到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3左右。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上,首先是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加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缺乏学科论证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又不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森林生态旅游环境严重超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这种破坏又是在短期内很难恢复的;其次是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不到位或失位问题比较严重,旅游区管理涉及到多项内容,由多个部门联合干预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加之缺乏专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受到的保护效益并不理想;再次是社会公众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这种负面效应也会不断扩大;最后是成本与利益分配失衡,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较多,存在开发主体与管护主体不一致的现象,容易造成成本与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使地方政府、开发商、游客这些受益者与当地居民处于对立状态。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森林生态旅游相关参与主体
森林生态旅游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当地居民和游客,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在经营管理上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容易产生矛盾。原则上讲,森林生态旅游的参与主体应共同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但是由于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层次化和相关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根据不同参与主体利益要求的不同,满足各参与主体的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政府考虑的是综合效益,即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发商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当地居民则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收益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基于参与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有其必要性,在此提出三点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各参与主体虽然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其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应让弱势主体 (主要指当地居民)成为受害者;第二,互利原则,各参与主体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应注重对各参与主体目标利益的分析,有效协调相互之间的矛盾,合理分配利益,实现多方共同获益;第三,协作原则,各参与主体承担的任务不同,又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协作程度得以提高,各参与主体的获益才会越来越大。
4.基于参与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构建
目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基本上实行的是“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即政府主导管理,企业广泛参与经营,但是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只注重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却忽视了其他参与主体,现提出景区保护性管理、游客人性化管理和社区参与管理三种管理模式。
4.1景区保护性管理
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在这方面值得我国借鉴,与美国相比,我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最大的阻碍就是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为生态旅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而这又不是能够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国外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重视对景区进行保护性管理,以美国为例,其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主要采用的是国家公园管理模式,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对森林生态资源进行多层次的保护,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负责生态旅游管理的机构,职责比较明确,国会负责立法,内务部以此为依据,结合地方管理需要,制定决策,由管理局统一执行;其二,重视对中央与地方管理机构关系的协调,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排除各州政府的干扰,对管理者角色进行明确定位;其三,对国家公园的经营权限进行细化,管理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实行特许经营制度,而且相关监督机制比较健全,允许社会公众参与管理。国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规划机制等方面的景区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4.2游客人性化管理
森林生态旅游景观与普通自然景观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旅游场所、旅游形式、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等方面,就旅游者而言,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对旅游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森林生态旅游者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为此,应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中,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以游客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让游客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并能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游客在自觉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影响到其他游客的行为;其二,这是一种各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要想更好地引导和约束游客行为,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游客能够在旅游活动中获得学习感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其三,这是一种对森林生态旅游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更注重运用沟通和教育手段,而非单纯依靠强制性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以此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塑造真正的森林生态旅游者。
4.3社区参与管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区纷纷将社区参与引入景区管理中,社区参与现已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同时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社区居民获得的生态旅游收入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主体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目前社区参与的受惠面很小,一些应当给予的生态补充也没能够完全落实。目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程度较低、相关机制比较匮乏等,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参与的作用,应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注重对社区居民的引导和培训教育,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旅游管理和服务中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5.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矛盾
森林生态旅游的参与主体可以归纳为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当地居民和游客四类,由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相关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在实际管理中应重视对各参与主体间存在的矛盾进行调节,而两者存在的主要矛盾为企业之间的矛盾、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游客与当地区民之间的矛盾,其中对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开发企业重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容易出现对森林生态资源盲目开发的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逐步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分级管理,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政府和公众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由于政府与企业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的利益诉求不同,为了更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发挥其在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加强政策引导,督促企业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性管理,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对各参与主体的管理
除了强化政府主导管理和企业绿色管理外,还应注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管理,为此,可以借鉴社区参与管理和游客人性化管理两种管理模式,重视对森林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可进入机制、可持续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调动当地居民参与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参与对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作用;对游客应进行人性化管理,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以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达到强制性管理的方式,应提高游客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真正的森林生态旅游者,使生态旅游能够名副其实。
6.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现状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在构建基于参与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相关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保护性管理、游客人性化管理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三种管理模式,以期能够有效协调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满足各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实现参与主体协调共生,更好地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唐善茂,王志云.近十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现代物业 (中旬刊),2010,10(3):106-107.
[2]范丽.相关利益主体视角下的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3]曹文,李德荃,秦婷婷.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6(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