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015-03-16 10:46魏少尉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宁810008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诚信中华民族

⊙魏少尉[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西宁 810008]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魏少尉[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西宁 810008]

进一步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方面,也是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题中之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更加有效地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浇灌。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经历了百家争鸣、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的打磨,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做了充足的文化积淀。我国现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突出表现已经深刻地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支撑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这些也都为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 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动力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精华部分,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完善和践行是不断改进、修正、突破、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在结合现代文明的实际情况下,不断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加速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为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良好的根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的实现方法就是积极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其内涵并努力学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遗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文明,也传承和发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俗习惯、学派经典、知识构成、伦理道德等一系列完整的文化规范。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不断地继承与创新,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内涵。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局面,其中主要有以孔子、孟子及弟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家文化,由孔子及其弟子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是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指南,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为中国历史文化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今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儒家学说中的“仁”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儒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文化营养,加以弘扬和利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加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程,践行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样的积累和叠加,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逐步确立起“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约束。

“仁”作为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仁”是儒家学说中代表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思想内容,在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下初步确立了一种道德规范,这个道德规范在核心“仁”的统领下,囊括了忠、孝、礼、智、勇等主要内容。“仁”主要是指爱人;施行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终达到推己及人的境界。

“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义”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出现。根据《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义”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最高道义,除了应该、适当,还有情谊、恩情的意思蕴含其中,这也囊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牵挂、照顾和扶持。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德的至高表现在这里体现为“义”。

“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品质,也是当时社会交际中必须遵循的准则。“礼”和“仁”互相依存。儒家学派坚持认为,“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典型特征,也是定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明礼、懂礼是其基本要求,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智”既可以指代智者,也可以指智慧。在儒家思想中,“智”被赋予了新的道德涵义。“仁、义、礼、信”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其中的纽带就是“智”,在“智”的统一作用下,“仁、义、礼、信”相互联系,逐步统一成一个整体,从而也遵守了道德规范。我们应该始终把“信”作为生活中必须坚守和始终践行的基本要求,作为安身之本、兴业之路、治世之道。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规则。“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价值体系的维系和传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应遵循传统文明价值观念的要求,以此为基石,进行传承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被简单概括为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表现在国家集体层面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立足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也可以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标准。这是传统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阐释。根据先秦时期的古籍记载,“和谐”其实是天人合一、诚实守信的表现,要求我们在诚实守信这一信条标准下,不断加强自身德性的修养,逐步养成至善品格,并不断发扬扩展,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可以做到全面、丰富的和谐,最终达到通畅、顺利的境界。除此之外,根基于文明与和谐,可以逐步衍生出民主和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早已成为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挣脱枷锁、重新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充分借鉴传统文化对民主、富强概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使其更具中国特色。这就是说,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彰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立足于社会层面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这是人民群众和现代社会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发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传统文化中具体解释了“公正”“平等”的个中内涵。孔子认为,诚实守信体现在社会层面上就是平等、公平。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坚守住诚信的底线,那么他应该会具有一种友善的品行,良好的德性也会使他在生活中保持客观公正,坚持真善,反对偏袒徇私,反对丑陋。通过这样一种阐述,不难发现,在善美的品德中,包含了对公正的期待和渴求。第二,立足于传统文化,“诚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由”的实施。拥有诚信的人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现天道,借此天地间的万物可以各安其命、各得其所,人们也可以在良好德性的指引下,各司其职,以求达到真正的公正、平等、自由。最后,在公正、平等、自由相互协调、统一成整体时,“法治”就应运而生了。尽管传统文化格外强调德治,但法治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也得到了发展。历史证明,在社会层面上,只有德治与法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有条不紊。但不足是,古代文明中“德治”的引导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而“法治”落实得不太彻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将法治作为重点,这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核心价值观不断进步的体现。

3.个人层面:诚信、友善、敬业、爱国

立足于个人层面进行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已有的“诚信”“友善”“敬业”“爱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其中,“诚信”为基础。“诚信”,指诚实守信,它既要求诚实,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守信。根据儒家学派的说法,“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表示天道,而“信”则可以彰显人道精神。“天人合一”思想是关于“诚信”最好的阐释,在逐步提升诚信地位的同时,更要把它作为我们的安身之道。此外,“诚信”是“友善”和“敬业”的基础。也就是说,诚实需要不断进行友善和敬业的活动,而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反作用于自身,从而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尊敬。最后,如果每个人可以在日常行事中坚持诚信、友善,那他一定会因为这样的信念,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古代文明,特别是传统文化进行筛选的过程,也是对它进行逐步提升的过程,这也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持。在这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多种文明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文明以其独特的易于接受的优势条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培育和践行中也经历了不断内化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涵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主义阶级价值意识融入人民群众并得到最终认同的过程。人们对一种全新的价值的认同,根本在于对这种价值观的认识,但这种赞同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包括人民群众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既有优势,利用已有的心理基础为这种价值观念的认同提供科学的途径,加速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进程,最终实现内化这一主要结果。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民族化,使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民族化,其主要目的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寻求共通点。正如党的十八大总结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所突出表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进行很好的归纳并相互借鉴。由于这些部分已经被中华人民所熟知,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减少文化阻力,比较容易引起共鸣。除此之外,新时期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也是以传统文化中的明礼、知耻等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并融合新时期的社会特征进行了完善,如此,更易为民众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那些已经引发共鸣、得到认同的民族化内容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语录进行表述,可以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1.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靠的社会心理基础。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体现在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行之中。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文化思潮等为人民的行为提供指南,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也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使大众的社会意识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升华,这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主要任务。总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民众的思想与心理产生影响才能完成。

2.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程除了受其内容和社会心理基础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传播载体是否具有大众性。大众传播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彩,容易被人民接受,而且这种形式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这些都是它的优势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利用大众传播这一文化传播载体的优势,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搭载其中,引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在享受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达到价值认同的效果。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选择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最大限度地融合,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1] 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B].清华大学,2012-12-15.

[2]《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胡锦涛,2012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岂之.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流[A].北京日报,2009-06-01.

作 者:魏少尉,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与公共管理。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诚信中华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以广西为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