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用声音滋养一个时代

2015-03-15 15:24:49钟一
时代人物 2015年4期
关键词:金斗袁先生评书

钟一

郭德纲悼念:“先生千古!真正的说书人去了。”换成另外一种更加易懂的表达

便是:袁阔成之后,再无醒木声。

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五以内都算年,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就在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3月2日(正月十二)凌晨三时三十分,一位给亿万听众带来欢乐的评书大师走了,永远地告别了人生舞台。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一人,一块醒木,一套桌椅,一把折扇,一方手巾,便是一台戏,吸引了几代人。“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曲未终,戏未散,主角却已走,留下了永远的声音,留下了美好的时代记忆。

评书滋养几代人

对于熟悉袁阔成的人来说,他的离世太过突然。

“腊月廿六我去看他,还怕他不认识我了,结果他一下就叫出我的名字,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同为评书表演艺术家的刘兰芳说。她和袁阔成认识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过去,他俩经常同台演出,平日里也会探讨表演技巧,袁先生的指点让刘兰芳受益匪浅。“你们没有在现场看过他的表演,那种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那种潇洒帅气的台风,非常受观众欢迎。”她说,“袁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样板,是当之无愧的泰斗。”

相声名家李金斗在曲艺界声名显赫,可他还有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袁阔成先生的“义子”。在他和袁先生的日常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大师的谦逊。“我说相声时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打个电话,老头儿就会掰开揉碎了给我说清楚。”李金斗说,袁先生最可贵的是不保守,谁向他求教都倾囊相授。李金斗有个徒弟想学评书,刚一提出来,当时已经快八十岁的老先生干脆地说“来吧”。这一来就是七八年,直到袁先生去世前,这个学生都住在他家里。

很多曲艺爱好者是在清早打开手机时看到袁阔成离去的噩耗的。很快,这个消息便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开来,人们纷纷回忆起小时候在广播或电视里听袁先生说评书的那些日子,以此来缅怀这位大师。在人们的议论中,袁先生播讲的《三国演义》最常被人提起。那是他们无法忘记的共同记忆,袁先生的声音滋养了几代人。

袁阔成出身评书世家,以擅说《五女七贞》而著名,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他的家学渊源和深厚文史功力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每当故事中出现一个典故,袁阔成总要把他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甚至连《三国演义》原书中根本没有提到的内容,他也会有根有据地扩展一番。有的书迷说,听袁先生说书就像是看电影,因为他能根据书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用不同的嗓音、语言去表演。

“那么大的一位蜀汉国的大将军,姜维姜伯约,就这么死在乱军之中。”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在知名编剧史航的记忆里停留了几十年。他说:“袁先生说书没有赘语,一句话就点出了人物的宿命感,就是这句话我模仿至今。”史航最遗憾的是,不能够当面对袁先生道一声谢,因为是他让自己在小小年纪就在意了大历史,后来当了编剧依然受益良多。对于出版人张立宪而言,袁阔成的评书则给了他真正的精神滋养,“评书里非常中国的侠烈风范和英雄主义精神,撑起了一个小男人的精神世界。”

说书本是书中人

众所周知,袁阔成的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评书界响当当的“袁氏三杰”,他自己也是从旧社会说过来的老艺人,但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一点儿江湖艺人的习气,他也一点儿不守旧,为评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突破。

在评书界,袁阔成是头一个穿着西装说评书的,还是第一个撤掉了书桌的艺术家。袁先生倡导说新书,还从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将原本生存于小舞台的传统评书艺术带到大舞台上。

即使是对传统评书,袁先生也很讲究创新。上世纪80年代,他录制《三国演义》时,最看重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当时那些年轻观众的耳朵,让他们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去。这种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都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整个《三国演义》的录制过程极为艰苦,身体原本就不大好的袁先生几乎是一边吃药一边录音,一磨就是好几年。正是因为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让这部二十多年前录制的经典,至今依然非常受欢迎。

曲艺艺术至今沿袭传统,讲究拜师学艺,袁阔成却只有学生,没有徒弟。已经和袁先生认识四十多年的学生田占义说,袁先生招收学生的形式很简单,只要鞠三个躬就行了。“先生曾经说过,‘三五知己一鞠躬,你承认我承认就行了,甭管什么形式,只要能发扬这门艺术不就行了’。”

袁阔成为人豪爽,敢做敢当。他坚守做人的原则,不唯利是图,不献媚不溜须,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堪称一颗亮闪闪硬邦邦的铜豌豆。酒席上他为自己敬佩的长辈老师敬酒,也为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夹菜。他的学生众多,但他身上绝没有旧社会艺人身上的坏习气。每当吃饭时,他总是笑着说:“都别争,谁挣得多吃谁!”当然,结账的必是他了。他的学生、铁路文工团著名评书演员田占义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和袁老师去石家庄演出,他一定要求人家把宣传海报上的名字写得一般大,不能突出他自己。他对学生只有关怀、照顾、指导。”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很多人顶多是在开车时听听广播,评书受众的主体变成了出租车司机。喜欢听评书的话,上网百度就什么都有了。那个每天准时守在收音机旁听《三国演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由于评书的逐渐式微,即便是袁阔成自己家里,除了女儿袁田还在说评书,其他女儿与孙辈都已经和评书渐行渐远,这些都让袁阔成满怀遗憾和无奈。田占义说,老人家看着评书的落寞,会特别羡慕京剧、相声的新人辈出,但他特别理解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他们坚守评书更加不易。去世前几天他还在跟学生们念叨、出主意,“评书一定要传播正能量。”

晚年的袁先生致力于拯救评书艺术,一度专门研究周杰伦的成功之道。而周杰伦在《双截棍》中也曾唱道“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这句歌词对应袁先生的一生,恰如其分。郭德纲悼念:“先生千古!真正的说书人去了。”换成另外一种更加易懂的表达便是:袁阔成之后,再无醒木声。

猜你喜欢
金斗袁先生评书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0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袁先生有点小矛盾
蒙养山房评书法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30
我们敬仰这样的生命
艺术品鉴(2018年9期)2018-01-30 11:00:48
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4
借车给别人出了事故,该不该赔偿?
我爱听评书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2:00
医院做治疗肾囊肿手术误切患者左肾
中老年健康(2014年5期)2014-07-24 16: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