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抵消战略”的不确定性分析

2015-03-15 08:52:14
军事文摘 2015年23期
关键词:核威慑核武器局部

李 健

美军新“抵消战略”的不确定性分析

李 健

美国既有核优势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窘境

当前,美国正处于战略十字路口,为应对快速崛起的中国、遏制局部冲突,自2014年8月5日以来,美国国防部秉承安德鲁·马歇尔的竞争战略思维,在全局层面制定长远制衡战略,在作战层面积极推行新“抵消战略”,在局部层面充分发挥美日澳军事同盟的“现实抵消”作用,以谋求持续的全球领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这一战略抓手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渐渐显露出来。

不确定的核威慑有效性恐成“反抵消”手段

近期,美国军方高层和重要智库频繁就如何保持美国核威慑有效性和压倒性优势发表看法,总体认为在当前俄中等国加速推进核武库现代化、完善核武器运用策略的形势下,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整体老化,核战略过时且灵活性、实用性不足等问题凸显,应多方施策推动美国核威慑能力转型升级。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手核打击能力增强,美国既有核优势不进则退。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和参联会副主席温内费尔德在国会作证时称,俄中等国正加紧推进核力量现代化,美国长期保持的核优势在军费收紧的形势下面临挑战;特别是美国核武器系统已整体老化,“如不能实现核力量升级换代,恐将在2020~2030年失去有效威慑力”。沃克表示,美国国防部已制定核武器现代化过渡计划,拟从2021~2035年每年投入180亿美元,重点用于核武器的保养延寿、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升级,以及新型投送平台的研发。

美国现行核威慑战略落后于形势,应及时调整完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美国现行核威慑战略的核心是以全面核报复慑止对手动用核武器,在当前形势下实际处于“不好用、不敢用”的状态,特别是在俄中等国在局部区域实施核威慑、运用战术核武器等情况下,美国缺乏灵活有效的应对手段。因此,建议美国军政高层重视“包括小型导弹在内的战术核武器运用”的问题。

美国应加强体系建设,以预警决策优势补强核威慑。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认为,美国国家级指挥中枢及早获得核打击预警情报和确保指挥中枢自身安全,是强化核报复威慑效果的前提条件。美军正在部署的“天基红外系统”预警卫星具有轨道位置高、战场生存能力强、目标辨识性能好、在轨运行寿命长等优势,有助于美军在预警、决策、反应等方面与对手拉开安全距离,“在核武器日益扩散的形势下,对美国的生存安全具有决定意义”。必须跳出核武器本身,以体系对抗的思路从更加宽泛的视野加强核威慑。

美国应保持核常均衡发展,防止出现“核软肋”。新美国安全中心强调,当前美国正积极推动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总体上对核威胁重视不足,因为一定程度上默认对手在动用核武器之前就可能被美国常规力量打垮,在遏制核武器、避免核战争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和对策。若俄中等国通过威胁实施战术核打击或在邻近公域使用核武器,还将慑止美国盟友伙伴支援美国抵近部署无人作战、防空反导、水下对抗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议重视战略规划中的涉核问题,不给对手运用核力量实施“反抵消”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美军以上4方面的态势评估,并未把对手核技术发展、核技术扩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等己方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叠加进去,不确定的核威慑有效性恐成“反抵消”的有力手段之一。

美日澳军事同盟的“现实抵消”作用有待观察

美日澳军事同盟“现实抵消”作用有待观察

若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势头,以及中国军队在非对称领域各种“快递”组合的迅猛发展,可能在10~20年后与亚太美军势均力敌,届时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亚太战略格局,冲击美国主导的现行秩序。这当然也冲击着日本的神经,航空自卫队干部学校副校长柿原国治少将撰文强调,应更加重视日本对美国战略的支撑作用,构建日美联合对华抵消态势,进一步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实战与威慑能力,借助日本充实亚太军力格局,阻止或迟滞中国挑战美国的区域主导权。

柿原国治少将认为,美国新“抵消战略”的重心主要在非对称对抗等新领域,但在传统对抗层面需依靠区域盟友提供支撑,应“发挥日本在中美军力消长变化中的再平衡‘砝码’作用,鼓励日本发展局部对华抵消战力”。一是制定日美联合制华战略,战略上加强日美协调,战术上深化日美联合,统筹当前和未来、局部和整体的多层次对华制衡战略。二是突出日局部抵消功能,加强西南方向作战力量配置,在局部对中国军力形成“对称抵消”,有利于美国放手在更大区域展开部署和运用非对称作战体系。三是形成动态威慑态势,以中国钓鱼岛周边等热点海空域为重点,加大日本军事力量在警戒监视、侦巡演训和支援美军等方面的运用力度,在前沿区域慑止中国采取冒险行动。

日本少将尚且如此,首相更是不遗余力。2015年9月18日,日本连夜通过新《安保法案》,充分说明了日本政府焦虑的心态。但是,日本民众是否“同心协力”就不好说了,抗议冲绳美军基地动迁、冒雨聚会反对安倍政府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等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以“走马灯”著称的日本政治,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战略不确定性,安倍下台以后日本如何发展呢?美日战车还能走多久?不得而知。

近年来,澳大利亚战略界讨论最多的就是国家大战略取向的问题,8年换5个总理正是国家大战略不确定性的真实写照。毫无疑问,亚太地区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澳大利亚也牵扯其中。尽管在美国授意下,以采购日本“苍龙”级潜艇为纽带,强化美日澳军事同盟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但日本潜艇的技术指标、设计上的文化差异、指挥控制体制、维护保障等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其水下作战能力是否能得到切实提高,连澳大利亚潜艇专家都声称没有把握。

作为“现实抵消”的手段,强化和发挥军事同盟作用,以局部抵消竞争对手快速增长的优势,其效果有待观察。更何况受朝鲜半岛更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美日澳军事同盟的有效性和长久性能维持多久?也许会有意料之中的意外出现吧。

结 语

当前美国整体力量有限,尚未完全摆脱伊拉克、阿富汗事务,又被“伊斯兰国”等因素牵制,降低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速度与力度。从长远来看,美国在资源力量受限的条件下,谋划对华制衡策略,是聚焦解决非传统极端势力等现实威胁,还是集中力量及早布局传统领域未来威胁,是一个艰难的战略选择。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核威慑核武器局部
战术核武器奇葩秀
打造强大的国家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人民论坛(2022年21期)2022-05-30 12:39:03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核威慑的四大风险及其应对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联合核威慑力量体系设计及评估问题研究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