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莉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道岔车间,陕西 宝鸡 721006)
劳动定额有两大类: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的标准;工时定额指的是完成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劳动消耗量。它们都是人们利用机器和生产工具,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劳动量。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劳动定额可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在安排工作计划时,依据劳动定额就可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工人的劳动能力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一致,共同进步和发展。
第二,合理的劳动定额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的劳动定额都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企业生产适度力而制作出来的,每个工人都可完成自身的工作定额,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的劳动定额是评估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只有确定劳动定额才能清楚的明白企业是否盈利,劳动者能力是否提高。
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一时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定额。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生产量任务大,为提前完成任务,而一味追赶进度。把提前制定的劳动定额当做摆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遵循。对员工而言,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是看重工时,而不重视制定的劳动定额。劳动定额随着企业和员工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定额管理得不到维护,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定额管理的工作难度。当前很多企业出现一个月工作量大一个月工作量小的情况,劳动定额制定困难重重,尤其是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跟不上,制定劳动定额机动性很大。
第一,目前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大部分依靠自身经验,并没有考虑到生产机器、员工工作环境、生产材料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这种定额制度受定额人员经验水平和劳动素质高低的限制,制定出来的定额往往不准确。第二,劳动定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的劳动定额滞后,在劳动定额出现问题时就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制定新的劳动定额,管理层的不重视使得新的劳动定额制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制定的不合理和领导的随意变动,使劳动定额失去了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劳动定额是一种研究人机工程的学科,其主要通过一些方法研究、时间研究、身心研究使得整个企业在用人上做到科学合理,从而科学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优化资源,减少人工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足够重视劳动定额工作,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消耗,通过劳动定额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产量波动较大,对国有企业冲击很大,这给劳动定额的制定带来一定困难。产品结构的不均衡、客户要求的个性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定额的制定。
在完善定额管理制度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重视定额管理,发挥好其服务和导向的功能。我国已不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新的经济形式对企业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定额是企业的事情而不再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是服务者不再是管理制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为其提供最新的信息,加快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第二,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应增强劳动定额管理意识,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劳动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定额管理意识,牢牢抓好定额管理工作。第三,政府和企业要提倡定额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生产知识、统计学知识等来提高员工素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从事定额管理工作的员工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基础知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定要对员工实行持证上岗,落实“优胜劣汰”。
对企业来说,劳动工资的总量主要是按企业的效益而定的,但每个劳动者的工资分配是按其贡献制定的。要将定额工作、员工工资以及企业效益相结合,使劳动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从而准确衡量每个员工的工作量,按劳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
公司内部机制包括员工实际工作能力、领导期望完成的生产量、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原材料成本的高低等。要及时更换新设备,并加强管理。在制定劳动定额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机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外部机制。企业外部机制包括政府需求、整个市场的工作量需求、市场供需要求等。只有结合好这两种因素,才能使定额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劳动定额的制定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参与,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制定、修订、考核、完善都要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只有符合全员的劳动定额才是科学合理的。全员支持是劳动定额不断加强的重要保障。劳动定额制定后,广大员工要去贯彻执行,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总结。因此,定额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定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
[1] 范存良.关于搞好国有煤矿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4(4).